深度耕耘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

2019-10-22     中國社科馬克思主義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需要充分的頂層設計和宏觀規劃,更需要每一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各自領域的細緻工作與共同努力。當前,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理應成為中國倫理學研究者參與構建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是因為現代中國的思想格局在百餘年的偉大實踐中已然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洗禮與引導,更重要的是現代中國倫理學的學科建設和學術研究,本身就是從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起步的。因此,中國倫理學研究者應在推進理解與闡釋中華倫理傳統和世界倫理文明的同時,進一步探討和建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可能性。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之需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包括但不限於馬克思恩格斯的倫理思想研究。在整體上,它是由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研究、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範式研究以及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化研究三個基本板塊構成的。其中,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是研究的基礎。當前,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之所以面臨諸多挑戰,存在較大改進空間,很大程度上在於知識界尚未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發展歷程、主要特徵和基本規律有全景式的了解。因此,拓展並完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研究,對於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整體格局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基礎意義。

不僅如此,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研究還將推動並深化現代倫理學的基礎理論研究。目前的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在提出道德原則或要求時,對其存在論依據和心理學基礎缺少說明,也缺少與現代倫理學其他範式的對比,往往難以成為現代倫理學的有效批評者和統合者。如果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研究可以通過梳理、澄清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主要命題、事件、變化及其思想背景和社會背景,從而說明它同整個現代倫理學的關聯,確認其在現代倫理學框架中的位置並實現深層的理論融合,那麼整個現代倫理學的基礎理論體系將得到顯著的增補乃至根本的改善。

進一步來說,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研究將促進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建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是現代倫理學的一部分,但它同樣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一部分。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研究通過歷史的描述和敘事,從事實和經驗層面展示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必要性、可能性與合法性。顯然,這將有助於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在規範性維度的論證,從而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完備性。

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研究將進一步提升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有效性。從根本上講,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及其道德要求的主要理論基礎。當前倡導和培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若要在理論上澄清其現實性、必要性及「社會主義性質」,在效果上提升其影響力、說服力及「核心效用」,就需要從它們的理論前提謀求答案。而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研究,正是其理論前提的基礎部分。只有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清晰全面的梳理,才能幫助人們從歷史和現實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進而促進道德建設的開展。

研究中「四多四少」之症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雖然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完備和現代倫理學的完善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作品,但從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的視角來看,迄今仍缺少一部完整敘述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整體發展的通史類作品,其研究具體體現為如下「四多四少」的特徵。

其一,關於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觀點的研究多,而關於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的研究少。這一方面是因為前者的研究內容更豐富,它既可以涉及在某個時間點的具體概念或具體命題,也可以涉及在某個時間段的主要事件或主要特徵。相比之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的研究主題則相對單一,它只能是一項涉及較長時段的宏觀研究。另一方面,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發展和知識積累一般也都是由「論」入「史」的。如果沒有具體思想觀點的充分發展和具體思想事件的充分討論,我們就沒有足夠豐富的素材來支撐思想史的寫作。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研究總是一個有所欠缺的「後發者」。

其二,即便就現有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成果而言,也表現為關於馬克思恩格斯本人思想演進的研究多,而關於後續發展狀況的整體性研究少。這一方面是因為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構成了整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的經典作品,所以研究者總會將更多精力投放在相關的奠基人物和經典著作那裡。另一方面,後續的發展狀況線索太多,關係複雜,爭議不斷,常常伴有長期激烈的論辯,令人難以對馬克思恩格斯之後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世界範圍內的發展脈絡建構起一套有效的歷史敘事。

其三,即便就現有的關於後續時段的研究成果而言,也表現為基於國別或地域的縱向研究多,而關於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同一時段不同地域的傳播、交流和關聯的橫向研究少。目前已有專門的蘇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歐陸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更有專門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而且基於國別或地域的寫法確實可以比較清晰集中地反映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在某個區域的發展狀況,但不利於反映它在某個時代的整體風貌,也不利於反映它在不同地域之間的共時往來。這種情形既容易割裂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在事實上的橫向聯繫,也沒有呼應整個人類社會由獨立分散日益走向緊密關聯的發展趨向,自然也就談不上從一個更高的格局去揭示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的本質和特徵。

其四,即便就現有的國別或地域研究的成果而言,也表現為關於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外部問題研究多,而深層次的內部問題研究少。所謂「外部問題」,指的是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總體談論道德的本質、功能和地位等一般問題。這些外部問題直接關涉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知識合法性,並非不重要,但僅停留於外部問題而缺乏對道德規範的系統建構,缺乏關於這些規範要求的道德理由及其心理基礎的論證,那麼這樣的倫理體系終將缺少足夠的說服力和衝擊力。這種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上那些豐富資源的熟悉程度不夠。

深耕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之途

研究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就是研究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不同歷史階段的表現形式。其中,既包括馬克思恩格斯關於倫理道德的論述,也包括他們的後繼者以及研究者所討論的問題、參與的論辯、提出的觀點。這三類作者的思想文本構成了研究的基本素材。因此,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的研究方向,首先就是要將這些作者所論及的具體問題、觀點及其相關論辯,以一種清晰、準確、平實的方式呈現出來。如果說已有的研究成果更多地偏向於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論述,那麼目前的研究應儘快彌補其後繼者和研究者的相關內容。換言之,提供一部全景式的描述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世界範圍內的演變過程的作品,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乃至整個倫理學界亟待拓展和填補的環節。

在根本上,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的研究方向,既不是描述一個關於馬克思主義倫理知識系統的靜態結構,也不僅僅是給出一個關於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不斷發展和演變的動態過程,而是要從中探求某些具體而真實的線索與規律。就此而言,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研究不僅需要在馬克思恩格斯倫理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對後續時段的關注,更需要提升這方面的研究力度和深度,從中發現規律性的東西。這項研究必須回答的問題應包括兩類:第一,作為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和現代倫理思想體系組成部分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近兩百年世界範圍的傳播與發展進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命題、發生的主要事件、經歷的主要變化以及表現的主要特徵是什麼?第二,它們在前後相繼的歷時順序中,在不同地域的共時互動中,形成或構造出來的聯繫、原因、規律以及趨勢又是什麼?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梳理和敘述紛繁多樣的思想素材,而且要進一步探究屬於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古今之變」。

在此基礎上,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研究應當為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範式的建構提供資源和啟發。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是一門現代倫理學,其思想範式不僅要體現明確的現代特徵,而且要表明自身的超越性。因此,馬克思主義倫理學不僅有必要借鑑和吸收現代倫理學的前沿成果,加強與現代道德社會學和道德心理學等知識門類的深度結合,從而鞏固自身的學理合法性與有效性,而且有必要在更大的歷史尺度和歷史視域中去發現新的倫理思想範式,從而破解現代社會的倫理弊端,克服現代道德哲學的局限。如果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的研究能夠在這些方面有所作為,那麼它必將引導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向縱深發展,並在人類未來的倫理實踐中贏得更大的空間。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研究」(17ZDA022)階段性成果)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義天

(作者系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9Yq820BMH2_cNUgWik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