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這麼敢「作」,離婚還能拍成綜藝?我吃瓜吃飽了

2020-12-02     Sir電影

原標題:誰這麼敢「作」,離婚還能拍成綜藝?我吃瓜吃飽了

曾小賢在《愛情公寓》說過:

八卦是人類第四本能。

吃瓜,儼然已經成為當下娛樂圈第一生產力。

只要新聞中出現結婚、戀愛、分手等字眼,儘管主角是沒人認識的18線網紅,分分鐘也能衝上熱一。

有一種新聞,更是瓜中之王。

五個字,瞬間點燃全網八卦之魂。

《我們離婚了》

우리 이혼했어요

離婚也能拍綜藝???

真能。

韓國四大綜合頻道之一,TV CHOSUN(朝鮮TV)播出的一檔真人觀察節目。

節目的消息放出,一片譁然。

兩次衝上中韓熱搜。

如果說「離婚」,是現實中吃瓜的終極奧義……

那這檔節目可是要突破你的想像——離婚之後要你同居。

離婚藝人的三天兩夜。

第一個問題來了。

究竟是哪幾對(前)夫妻不怕死,敢這麼作?

未播先火。

網友紛紛幫節目組物色嘉賓。

呼聲最高——雙宋&安具夫婦。

前者,熒幕官配成現實愛人,世紀婚禮3年後,童話破滅。

能不能再搶救搶救?

後者,2016年結婚,隔年在真人秀《結婚日記》里甜蜜圈粉,也在雙宋離婚同年爆出爭吵,大鬧熱搜。

來了必定又是一場大戲。

這陣容……

簡直就是吃瓜群眾直接看上了春晚啊!

當然,用腳趾頭想這嘉賓也請不動。

萬萬沒想到,哪怕是過氣藝人+網紅的離婚組合,也能讓它開播即爆。

登頂同時段收視冠軍。

是話題太吸引人,還是這韓綜真有點東西?

要Sir說,都有。

比起「觀察離婚」這種獵奇噱頭,《我們離婚了》更傾向於把它做成一檔安靜的婚姻教育課。

嘉賓們,也是初學者。

第一組離婚戰隊:老年隊。

國民夫婦、CP鼻祖。

70年代鮮肉小生李銀河,後期也是爸爸專業戶,在《對不起,我愛你》里是女主的父親。

清純女神鮮於恩淑,你我熟悉的角色是女神媽媽。

比如《藍色生死戀》里喬妹媽,《黃手帕》里韓佳人媽。

倆人最出圈的合體是胃藥廣告。(想起付笛生了怎麼回事)

翻譯源自女漢子字幕組,下同

1981年,姐弟戀成功,金童玉女的結合被贊為世紀婚禮。

可惜這段婚姻走了26年後,最終以女方開發布會官宣結束。

「決定離婚的時候

互相喜歡還離婚的話 那話有點不太對

但是真的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

這在當時消息都靠看報紙的年代,無疑是一次地震。

時隔17年後,金童玉女雙雙褪去美貌,成了鬢角發白的老人。

少年夫妻,中年失婚,老年相聚。

再重逢會是怎樣一幅畫面?

瞧主持人雙雙盯著螢幕的淚眼。

講真,畫面沒什麼偶像劇式的和解。

那個年齡段的人,大多數不習慣親密。

這對哪怕是年輕時候,都沒單獨呆過這麼長時間。

戀愛時有朋友,新婚旅行時要不是喝酒要不就是應酬。

新婚旅行夜第一天就有了兒子。

孩子出生後,一大家子人生活……直到離婚。

他倆也沒想到啊,竟然在離婚近20年後,有了再次獨處的機會。

初見第一面,節目組鋪墊得最多的,還是前妻的狀態。

出發前就非常緊張。

緊張里還有些小激動,甚至還賊有儀式感地跑去做頭髮。

哪怕是在去民宿的路上,她依然忐忑不已。

左下角主持人已經開哭了……

可等到前夫後,高興的,似乎只有前妻。

前夫全程帶著口罩,視線禮貌,語調平靜。

面對前妻想要緩和氣氛拋出的話茬,他也不接。

連視線都儘可能地逃避。

銀淑:帶小美和夏朗來就好了(狗狗和孫女)

英河:就是……我去上廁所

更尷尬的還在後頭。

上完廁所,這對老友總算聊上了。

果然,一路心緒難寧的前妻就先攤牌,哽咽憶起當年。

前夫哥呢,也不敢隨便接茬。

他生硬擋下話頭,拿齣兒媳婦提前準備好的清心丸,來吃點吧。

前妻無奈,那就吃吧。

吃的時候還不忘調侃:我以前吃這種藥都是要喝水的。

說這話時,她拿藥停了半晌。

對方沒反應,只好逕自把藥丸塞進嘴裡。

再次感慨:現在真是年紀大了。

前夫呢,聽不到話里「幫我倒杯水」的潛台詞,聽不出「你怎麼還不誇我氣色好」的弦外音。

只淡淡回了句——這藥可貴了,千萬別吐。

好灰心的一幕。

前夫逃得越開,前妻想要打破僵局的心就越迫切。

心越急,氣氛就越尷尬。

一個,想要抖落出所有委屈和曲折,解釋半輩子的辛苦。

一個,藏著小半生的疑惑和不滿,卻苦於摸不到時機。

第一夜,就這麼結束了。

第二隊的畫風輕鬆很多。

年輕失婚組。

結婚5年,離婚7個月,用主持人的話說,離婚證書上墨水都還沒幹呢。

這倆都是90後。

男方30歲,是直播網紅,女方28歲,是美妝模特,育有一女。

7個月後再見面,他倆很坦然。

像朋友一樣打招呼,也能自如地調侃「離婚」這件事。

-生活在這種地方的話就不會離婚了?

-沒門

這倆人真離婚了嗎,Sir一開始很懷疑。

畢竟,畫面看起來明明在撒糖,在嗑CP啊。

洗臉時還順手幫對方抓頭髮……

甜,是甜過。

那為啥離?

留意男方剛說的那句話:「如果住在這種地方的話就不會離婚了?」

當然有開玩笑的成分。

卻也流露出他們婚姻失敗的無奈。

男方80歲的父親不喜歡這個兒媳,覺得她內向,又不顧家。

在家也不好好打招呼,整天早出晚歸。

當時結婚因為兒媳婦嫁妝的事,心裡積怨。

哪怕當著兒子、孫女面前,不滿也表達得毫無顧忌。

從女方的反應也能看出,公公曾經對親家母說了重話。

兒子呢,因為是家裡老么,老爹又常用「快死了」這種話來刺自己,倆人婚姻也走到盡頭。

上一輩的不滿,壓垮了這個原本還算幸福的小家。

可他們理由真的只有父親嗎?

Sir還是挺期待《我們離婚了》之後的內容。

因為從來沒有真人秀的鏡頭,能如此平靜且赤裸地,對準無法繼續經營婚姻的「失敗者」們。

一個小研究。

華盛頓醫科大學通過採樣實驗,得出人一生中所受到的壓力排序。

你猜怎麼著?

前十里,有4種壓力,跟婚姻有關。

第一位,配偶的死亡;第七位結婚。

而排在僅次於配偶死亡的第二大人生壓力,就是離婚。

你更更難想到的是,第9大壓力,是和配偶和解。

離婚雙方,在外人眼裡,也是在領到綠色本本那一刻,官宣成為仇人。

Sir反對用這個研究粗暴地得出「婚姻毀一生」的結論。

但它在某種程度上,的確證實了婚姻比我們大多數人想像的更複雜。

它把友情、愛情、親情,金錢、道德雜糅在一個空間裡。

但凡出問題,雞毛一地。

婚姻的難處在於,你不是在處理事,你是在處理「人」。

身邊所有人,包括你自己。

當然,Sir安利這檔節目並不在於它能為複雜的婚姻提供什麼答案和出路。

也並不想鼓吹任何婚姻觀念。

你可以把它當成一面鏡子。

只有當你在別人的困苦中,看到那個同樣困惑的自己。

那才是解題的開始。

就像節目裡一個讓人沉默的細節。

剛開始,鏡頭後的導演組問第一組前夫,想通過這次節目獲得什麼。

那個對前妻頻繁閃躲的男人說:和解。

「想要說開」

跟誰和解?

跟誰說開?

為什麼真正面對前妻的瞬間,他數次選擇逃避?

Sir覺得,他大概也沒想清楚。

這樣的失語,正是節目的意義。

吃別人的瓜容易。

可當「瓜」真正長在自己身上,我們都需要一點時間。

徹底到黑夜裡走一遭。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莫妮卡住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8poInYBxV5JH8q_3se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