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巢湖南部歷史文化遺址遺存的保護和利用

2019-11-18   最憶是巢州

作者:楊茂林

今年上半年我對巢南一帶進行了一次深入地調研考察活動,後經過梳理現把它與我們廣大愛好巢湖文化的朋友們一起分享,希望廣大愛好巢湖文化的朋友們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為振興我們巢湖文化積極建言獻策。

巢湖東南岸銀屏山脈地區是巢湖市的南大門,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代處在「吳頭楚尾」的戰略要地,裕溪河岸邊有東關、西關的要塞關口,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裡曾屬「南楚邊陲」。此外銀屏山脈有諸多峽谷峻岭,古代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由於自然風景優美,文人墨客曾留下的歷史文化遺蹟尤為突出,民俗習慣、民間傳說的故事源遠流長。銀屏山革命老區還是皖中抗日根據地的發源地,曾譜寫出了 「巢湖兒女」英勇抗戰的精彩篇章,紅色文化經久不衰。為了更好地對此處的文物文化加以保護與傳承,九三學社巢湖市委員會專門成立了調研小組,對巢南文物文化的現狀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巢南文物文化(包括:歷史遺址、遺蹟)保護利用的基本現狀。


1、已錄入文物古籍保護名錄和黨史資料有記載的紅色文化共44處。其中,已錄入文物古籍保護名錄的22處,其中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銀山智人遺址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1處(有文物保護碑),分別是:太平天國營壘遺址、龜山塔、 南聖宮、天池寺、 張氏祠堂、槐林神墩遺址、呂婆店、仙人洞、藏佛洞、古銀杏樹3株、楓香1株、張山古樹群 、笑泉口、人洞牡丹、岱秀晴雲、芙蓉疊翠、浮丘釣台、裕溪河、高林橋、雞啼河大橋;

已載入黨史資料的紅色文化22處(其中立碑的市級保護單位3處),分別是蔣家河口戰鬥遺址、仙人洞二曾首長遇險地、望城崗戰場遺址、巢、無、含和中心縣委舊址、巢無獨立大隊組建地、巢南獨立團組建地、 巢縣轉運站碼頭、皖江聯立中學(蔣家村)、散兵灣阻擊戰遺址、巢合廬中心縣委機關舊址(班家巷)、巢無人民自衛隊組建地(後洞)、白雲庵會議遺址、婆婆洞(巢南遊擊隊組建地)、長崗井破襲戰遺址、盛家灣夜襲戰遺址、高林橋戰鬥、龍骨山戰鬥(遺址)、茶亭阻擊戰遺址。新四軍七師兵工廠、胡海如紀念館、磨盤山戰鬥遺址(海如村)、槐林伏擊戰遺址(皂角樹)、槐光村、皖江根據地農業生產先進典型(槐林蔣家沖水庫北)、巢湖獨立營組建地(巢湖寺)、槐林嘴、袁小村戰鬥遺址、巢縣縣政府巢南督導處舊址(魏家壩)、新四軍七師沿江支隊第一屆黨代會舊址、周家大山戰鬥遺址、湖東縣派出所舊址(中心街)。
2、未錄入古籍保護名錄的約有40多處。分別是濡須口三國古戰場遺址,南嶕郡古城遺址(芙蓉村)、文筆峰遺址、明教寺遺址、煙霞亭遺址(望夫山)、虞姬墳、丁汝昌故居、小嶺鄒氏祠堂、趙氏祠堂、大刀會遺址、巢湖寺、沐氏祠堂、槐林老街、散兵老街、魏家壩遺址(花大門神墩、毛公神墩、朱家腦神墩)遺址等。這部分未列入保護範圍的文物、古蹟(多數遺址、遺蹟縣誌裡面都有明確記載),有的是有實物客觀存在,而且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蘊含和文物價值。

3、巢南幾個鄉鎮在「美麗鄉村」建設和「村史館」建立過程中對古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情況。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巢南幾個鄉鎮都不同程度的將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融入其中。巢南作為合肥「環巢湖旅遊」圈的一部分,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都有不同程度地將鄉村建設和旅遊圈打造相結合,尤其是對鄉土文化進行了發掘,逐漸將本地的鄉土文化資源濃縮到村史館裡或村頭巷口,便於向群眾普及文物和歷史文化知識以及群眾對文物的保護意識。這幾年先後被列入國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的行政村,絕大多數都相繼建立了不同類型的村史館,積極開展宣傳鄉土文化。其中銀屏鎮和散兵鎮都有比較有創意和創新的做法,如銀屏鎮政府在三勝村新建了一座「銀屏老區革命歷史展覽館」,作為全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在張山村將古祠堂、溫泉、古樹群與古村落的民居結合起來綜合打造,打造別具一格的特色鄉村,在釣魚村將浮丘公園與民間傳說的故事及遺蹟結合起來設計,構思獨特。在錐山村巧妙構思,將三國古戰場遺址和龜山塔連成一體渾然天色。散兵鎮獨具創意,在項山村把原來閒置的中小學校園改建成村委會和村史展覽館。調研中,就有位90多歲項立權老人對我們說:「如今我們農村已經是小北京呢。」大嶺村是深山峻岭里的村莊,過去交通不便比較落後,如今新農村建設將山村的環境面貌大為改觀,還通了公交車,有人說農村現在已勝似城市的口袋公園呢。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巢南地區在對歷史遺址、遺蹟和文物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或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就要求我們今後去進一步努力完善和提升。


1、對歷史遺址、遺蹟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挖掘,以及思想認識和宣傳工作做得不夠。大家對文物知識和文物保護法了解的甚少,更重要的是不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文化價值與作用,把許多文物看成了一般物件,遺址、遺蹟看成是廢棄的空地、破房屋,產生了不稀罕的麻痹思想。

2、對散落在鄉野、山崗的一些屬於歷史遺址、遺蹟或歷史文物的建築不了解,說不出是啥,屬於那個年代,很少有人了解它,因而就產生被文管部門遺漏登記的情況,也更談不上宣傳和保護利用。比如銀屏鎮:南龜山的文筆峰、南譙郡古城遺址、五馬橋、明教寺等,其實《清康熙巢縣誌》或其它史料里卻有著明確的記載。另外,隨著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建設的不斷推進,一部分歷史遺址、遺蹟將面臨遭到毀壞或徹底永久地消失。

3、對老百姓身邊的一些明、清建築,因為不了解也就視而不聞。也有的是因為老百姓認為自己管不了,這是政府的事覺得無可奈何。比如:散兵鎮大嶺村的鄒氏祠堂、趙氏祠堂、槐林的沐氏祠堂、張山村的古民居等,對於它的背後故事和文化價值(包括建築特色)也了解的甚少,其實有的房屋建築裡面卻有著生動的故事和文化意義。


4、對民俗鄉土文化愛好者所反映的意見,只是採取搪塞和敷衍的態度。拖過一段時間人們也就忘記了,這件事也就過去了。比如有人反映:銀屏鎮南龜山的文筆峰遺址、箕山的五馬橋、散兵鎮的虞姬墳等需要得到保護,文物管理部門張羅一下最後不了了之。


5、對已經錄入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遺址、遺蹟,也就只是立一塊文物保護碑而已,有的碑文里的文字還有產生歧義的現象,然後平時很少有人過問。由於沒有很好地進行宣傳,讓群眾和遊客來認識了解它,也就不能充分發揮它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6、巢南紅色文化是一大亮點。然而這只能從黨史書籍里找到,一般人對它知道的很少,又缺乏宣傳還沒有文物保護標誌,多數群眾和來此地遊玩的遊客根本不知道,留下了只看到風景,看不到文化的遺憾。


7、村史館裡地方本土歷史文化特色不夠鮮明。許多是套用網絡或書籍里大而空的言詞。主要原因還是對其本土歷史文化不夠了解,或缺少專家指導產生了不少的遺憾,使遊客看了沒有興致和情趣,結果導致村史館成了一種閒置的擺設。

三、幾點建議。

群山環抱的巢南銀屏革命老區,不僅風景秀麗多姿,而且還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蘊含,文物遺址、遺蹟眾多,紅色文化精彩紛呈,完全可以譜寫出一部壯麗的帶有鄉土文化韻味的詩篇。我們一方面要極力倡導保護這些難得的鄉土文化資源,另一方面要讓這些多姿多彩的紅色文化基因能夠薪火相傳。大力營造自覺「守護歷史、記住鄉愁」的氛圍,讓它服務於新時代的「美麗鄉村建設」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早日實現。為此特提出以下幾點初步建議:

1、統一對巢南銀屏山區文化資源價值與作用的認識,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意識,形成有智慧有作為的思想共識。使其成為積極營造全域旅遊的發展活力和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謀求「美麗鄉村」快速發展和開拓創建歷史文化名城的新視野。


2、開展文物知識普及講座,宣傳文物保護法,提高全民的文物保護意識。招募一批熱愛鄉土文化的志願者,聘請一些有經驗、有能力、有熱心的專家做參謀,發揮其熱愛家鄉的積極性,讓他們的聰明才智能夠為「振興美麗鄉村」服務以及開發「鄉村旅遊」做貢獻。


3、要通覽全局,採取分步實施的辦法,根據每個鄉鎮的自身特點和具體條件來落實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規劃。發展旅遊要與城鎮規劃、農田水利、植樹造林、產業基地建設、道路規劃等緊密結合。實行文管部門、鄉鎮、村分級保護,責任到人,做到有人過問有人落實。要將巢南的歷史文化與紅色文化合理地整合,讓其融入美麗鄉村建設和銀屏山風景區的拓展以及農村環境治理與鄉村改造的服務中去。

4、要把美麗鄉村建設、振興鄉村戰略、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綜合一起考慮,讓巢南銀屏山區的紅色基因薪火相傳。肯定能取得相得益彰的發展功效,讓鄉村成為文旅鄉村,讓城市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積極營造遊客想來看、願意聽,看不夠、聽不完,高興而來,依依不捨而去的情形。這就要靠精彩的鄉土文化來支撐,美好的風景要是再注入生動的文化就會更有靈氣,也一定能吸引各地廣大的遊客來鄉村遊玩的興致。


5、重視村史館、民俗館和地方歷史文化展覽館的建設。把巢南的歷史文化與抗戰文化儘量地融合進去,既能增加各個史館的內容,也可以發揮它的功能,千萬不能讓史館成為一種布滿灰塵的空擺設。

巢南幾個鄉鎮在巢湖市的地理位置非常獨特,既有秀麗的自然風景,又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和紅色文化基礎,若能將這座巢湖市的南大門建設成為花園式的門戶,保護傳承好厚重的歷史文化,也就為巢湖創建歷史文化名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將期待著這一天的早日實現,讓我們攜起手來一同為迎接巢湖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努力奮鬥!

最憶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