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部分的寶媽照顧孩子的衣食起居,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較長。除此之外,因為優生優育的原因,很多寶媽在孩子出生之後就會辭職在家帶娃。也就是說,孩子從小教到大,基本上都和寶媽相處。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也會發現,周圍很多孩子和媽媽相處較為親密,但是和寶爸接觸之時就會顯現出來比較冷漠、冷酷的情緒,男孩子更是如此。對
於寶媽來說,自己照顧孩子,孩子以同樣的情緒回報自己,自然而然會非常的開心。可是真的像我們所想的那樣簡單嗎?它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嗎?
玲玲家的孩子今年10歲了,其實在兒子6歲的時候,當時玲玲就已經考慮過和自家孩子分床睡。只是因為孩子總是怕黑,一提起讓他單獨睡在一個房間,他就會哭鬧不止。
玲玲也就沒再強求,想著等到孩子慢慢長大了,一定能夠分床睡。可是就這樣一妥協,就妥協了差不多4年。現在玲玲要求兒子和自己分開睡,但是每次一提起還是像之前一樣,孩子永遠不會答應。
玲玲還發現平時在家裡面,自己必須在孩子的視野之內。一旦超出他的視線之外,他就會哭鬧不止。後來去和其他寶媽聊天的時候說到了這個問題,有一部分寶媽就詢問"孩子難道不是戀母情結嗎"?說到這個問題,也讓玲玲十分的擔心擔心。
什麼是戀母情結呢?
所謂的戀母情結,其實我們也可以從字面意思來了解。也就是說,在和父母相處過程之中,兒子常常喜歡和媽媽接觸。
任何時候都希望能夠和媽媽在一起,甚至在選擇相處對象時也依照媽媽為標準。雖然看起來暗示寶媽和孩子較為親密,但從另外一個層面我們就可以感知到孩子本身的不獨立。
戀母情結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1、孩子過分依賴父母
現在大部分的父母比較寵愛孩子,不管什麼事情都希望能夠幫孩子辦好。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孩子也會表現的比較隨意,缺少了探索的慾望。
我們說到戀母情結,它對孩子的影響會更加明顯。孩子對老媽的依賴並不僅僅只是體現在事物選擇方面,更是精神層面的,這也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性格。
2、比較軟弱沒主見
媽媽本身就是溫柔的象徵,我們也可以發現,寶媽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如果男孩子和媽媽相處時間較長,身上也會有一定的特徵,而軟弱沒主見就是最為明顯的。相比於其他一家人快快樂樂生活爸爸也參與孩子教育活動的家庭,他們這種性格確實對自身的成長影響較深遠。
出現戀母情結,寶媽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做到這幾點,快速糾正
1、和孩子保持距離
3歲左右孩子會有自我意識,6歲左右孩子會有性別區分,所以父母就應該考慮在孩子三歲左右的時候儘量給予他們一定的權利,讓孩子自主的選擇.
等到6歲左右時候,孩子一定要和父母分床睡,這種空間的距離會讓孩子慢慢的有主見,自我決定對於他的成長有幫助。
2、避免過度寵愛
"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壞了"並不是對孩子好的表現,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是一種溺愛。它對於孩子的傷害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多,所以避免戀母情節的出現,首先就應該避免過度寵愛。以正常距離正常狀態和孩子相處,不要為他們做好所有的事情。在做好自己正常事情的同時,給予孩子相應的關愛就已經足夠。
3、讓寶寶參與的孩子成長過程之中
戀母情結的出現,我們可以考慮大多是因為和老媽相處時間較長引起的。確實現在很多寶爸在外打工,也形成了喪偶式育兒的狀態。但是我們已經認識到它可能出現的問題,為什麼不願意去改正呢?即使寶爸再忙,也應該抽一點時間和自己的孩子相處。不管是運動還是交流,一定會讓孩子慢慢的做出改變,而不完全依靠寶媽。
4、讓孩子進行自我探索
和寶媽相處之時,很多寶媽總是擔心孩子出現安全問題,所以不希望他們做一些危險的事情,也就阻止孩子進行自我探索。常常為孩子做決定,這樣的行為也是極其錯誤的。
我們應該明白,自我探索過程之中,孩子會通過實踐進行一定的分析,這對於他們獨立性的培養極其重要。一旦就有獨立性,孩子慢慢也不會產生那種情景。在這個過程之中,還可以鍛鍊孩子的生存技能,不至於讓他們離開父母就活不了。
寶媽的存在對於孩子固然重要,但是我們也應該明白戀母情節對孩子的傷害。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上面所說的4點,避免對孩子過度關愛,讓孩子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