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口腔與肺,究竟存在什麼「親密關係」?

2019-09-10     看呼吸

一個20多歲的小伙子,入院查體的時候發現他的牙齒基本都是齲齒,詢問後得知,他幾乎從不刷牙……口腔衛生很差。這個看似應該看口腔科的小伙子卻成了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孫雪峰大夫的病人。

「口腔」與「肺部」看似無關,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繫

孫雪峰主任告訴我們,口腔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一個重要細菌來源。口咽部都是相通的,口腔內有許多細菌,比如鏈球菌、厭氧菌、表葡萄球菌、乳桿菌、白色念珠菌、大腸桿菌等,這些細菌形成了一個呼吸道致病菌的天然儲庫。平時我們的喘氣、咳嗽很容易將這些細菌吸入氣道,從而進入到肺中。1立方毫米的牙菌斑含有約100萬個細菌,無論是對口腔還是呼吸道,都是潛在的病原菌來源。牙菌斑的細菌很有可能進入唾液,然後誤吸入下呼吸道和肺,從而引起感染。

最常見的社區獲得性肺炎(CAP)的病原菌通常是口咽部定植菌群,如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支原體等。這些細菌存在於我們的口腔中,如果口腔衛生較差,比如有牙菌斑、齲齒、牙周炎等,這種情況下,口腔內的細菌會比正常人多很多。這些細菌就有可能從口腔生物膜進入下呼吸道,從而引起肺部感染。

註:定植菌:各種微生物(細菌)經常從不同環境落到其宿主,並能在一定部位定居和不斷生長、繁殖後代。

什麼情況下口腔會引起肺部感染?

孫雪峰主任解釋,「如果口腔衛生比較乾淨,細菌誤吸進入下呼吸道,身體的免疫系統足以清除這些病原菌,一般不會發生肺部感染;反之,如果口腔衛生較差,誤吸到下呼吸道的細菌量很多,身體不能及時清除,就有可能引起肺部感染。所以不僅是口腔衛生可能會引起肺部感染,免疫力低下也是引發肺部感染的因素之一。」

孫雪峰主任提到了之前診治過的一位68歲的老人,既往體健,因「咳嗽、咳痰3月」入院。反覆肺部感染療效不佳,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發現,老人把雞骨頭誤吸入氣管,他自己都不知道……通過支氣管腫物切除術以及相應治療,老人預後良好,最終診斷為支氣管內異物、支氣管肺放線菌病。

放線菌肺炎比較少見。放線菌在西方的已開發國家越來越少,但是在亞洲的一些發展中國家相對多一些。有兩方面原因,從整體來說,發展中國家的口腔衛生沒有已開發國家好,口腔衛生相對來說較差,就容易引起放線菌感染;其次,西方國家的就醫意識相對來說較強,一旦出現症狀,及時就醫,及時得到抗感染的治療,因為放線菌是比較容易治療的,對很多抗生素都敏感,但是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很多人出現輕度症狀也不去醫院看病,拖到自己扛不了才去看病,所以就形成了比較嚴重的感染。

放線菌肺炎與口腔衛生有很大關係。有研究發現,男性患有放線菌肺炎的幾率大於女性,這與男性喝酒、口腔衛生、由於運動導致面部受傷等因素都有關。

如何預防?

口腔護理並不是簡單的「刷牙」

1、保持口腔清潔,早晚刷牙,特別是晚上臨睡前,唾液分泌減少,口腔自潔作用減弱,再加上食物殘渣存留時間長,所以晚上刷牙更重要。如果自己刷牙刷的不太好,建議使用電動牙刷。

正確刷牙方法:首先從牙齒的外側面刷起,45度沖向牙齦和牙齒相連處,上下輕輕顫動或轉圈清理牙面。刷上牙和下牙內面,仍然是上下輕輕顫動或轉圈移動。清理上、下牙內側,用牙刷頭上下刷。刷牙齒的咬牙合面,認真清理溝、窩處。最後輕輕刷舌頭,清理舌苔,減少口臭。每天早晚刷牙2次,每次2~3分鐘。刷牙時也不要用力過大。

2、餐後漱口,清理口腔。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口腔內病原菌的數量,如果不小心發生誤吸,進入下呼吸道的病原菌的數量少,發生肺炎的幾率也少。

3、有條件的話可以定期洗牙,洗牙的目的是為了把牙菌斑清除掉,因為牙菌斑會有各種各樣的細菌存在,基本一年洗牙一次就可以。

4、平時可以使用牙線,不但能有效保持牙齒鄰接面的清潔,而且也有效清除那些嵌塞在鄰接面的食物,這與也可以減少牙菌斑的形成。

5、及時治療牙齒疾病,維持牙齒的正常功能。如果戴有義齒(假牙),更要注意口腔衛生,因為義齒與基牙之間容易引起菌斑附著,所以餐後和夜間需保持口腔和義齒的清潔。

增強身體免疫力也很重要

孫雪峰主任提到,從免疫系統的角度來說,積極鍛鍊身體,增強身體免疫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少喝酒,喝酒是危險因素之一;少抽煙,香煙對支氣管存在很大的傷害,會降低支氣管抵禦外界感染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晚上不要熬夜,都是可以減少感染的機會。

美國的一項研究結果則指出,每年2次看牙醫可以更好保持牙齒健康,也給全身健康帶來益處。就肺炎而言,從不看牙醫的人患肺炎的風險比那些每年看2次牙醫的人要高出86%。因為,口腔的細菌可以被吸入肺部引起肺炎,經常看牙醫的人及時處理問題就減少了風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qDAIW0BJleJMoPMIM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