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擊上面的「關注」,為你解決情感難題
作者:愈姑娘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1982年,有一部電影很火,叫《牧馬人》,講述的是許靈均被打成「右派」,來到西北牧場勞動,得到當地牧民的關懷照料,並與農村姑娘李秀芝結成連理,文革結束後,他放棄了到美國生活的機會,決定留下來建設祖國。
這是一部樸實無華的電影,沒想到時隔37年,它再次火了,並且受到很多90後的青睞。
其實,大家同情的不僅是主人公許靈均的命運,更多的感懷是許靈均和李秀芝的愛情。
許靈均和李秀芝都是命運坎坷的人,在苦難的歲月里,相遇相知相愛,互相扶持,白頭偕老。
許靈均出生在一個破碎的家庭,父母總是爭吵,母親病逝之後,父親遠走異鄉,留下他孤苦伶仃。因為他的家庭,還有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他被打為右派,並被發往西北的敕勒川牧場參加勞動改造。
大好青春,還沒享受過榮光,就被生活磨礪得只剩下孤獨和嘆息。在那片荒涼的地帶,毫無人煙,只剩下他和一群馬為伴。
日子枯燥乏味,日復一日的勞作,讓他幾乎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但是他還是苦熬著,住在破舊的房子裡,穿著破舊的衣服,一個人孤單度日。
許靈均大概以為自己會一直這麼生活下去,沒想到,在這樣困頓的境遇下,愛情竟然悄悄來臨。
李秀芝是一個逃荒的女人,家裡實在養不活她,只能讓她出來自尋出路。
別人把她說給許靈均,當他老婆。素不相識的兩個人要結為夫妻,本是一件難為情的事情,但是李秀芝沒有抗拒,看著許靈均慌亂和淳樸的樣子,她已然動了心。
他們同吃一碗粥,都在為對方考慮,感情也就滋生了。許靈均一無所有,李秀芝並不嫌棄。
婚後,許靈均努力牧馬,李秀芝在家裡做土坯蓋房子,養雞養鴨,還跟許靈均學習認字。
李秀芝沒有讀過什麼書,不懂人生的大道理,但是她很樂觀很上進,堅信生活是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的。
有了她,許靈均的生活徹底明亮了,原本破舊不堪的小房子也擴大了面積,牧馬回家也有人聊聊天,他的笑容變多了,不再是以前孤苦的模樣。
兩夫妻相依為命,還孕育了新生命。三口之家,其樂融融。
後來許靈均要去北京見離開多年的父親,對方要把他帶去美國享受生活,但是許靈均沒有去,他還是選擇回到那片大草原,守著自己的老婆孩子。
他們之間的故事很平淡,但是卻很動人。動人不是他們的一見鍾情,而是他們的愛情觀,是那麼純粹,無關金錢,無關物質,只是兩顆紅心,惺惺相惜,共同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
那個年代,很貧窮,吃不飽穿不暖,但是他們依然那麼堅強勇敢,手牽著手朝著同一個方向走去,還有什麼比這更美好的婚姻嗎?
許靈均和李秀芝的愛情,沒有很多浪漫可言,只是兩顆互相取暖的心,都是苦命之人,遇到了,只有拿命珍惜。
這樣的愛情為什麼會讓90後羨慕?其實原因很簡單,這個時代,我們的愛情觀已經被物質裹挾了。結婚要有房有車有彩禮,否則大眾都默認你不會幸福的。
張愛玲曾說:當代相親,就像吃快餐,男生大多是為了找個保姆,孩子的媽,更有很多女孩,只是為了找個長期的飯票,草率的婚姻少美滿。
現在的離婚率逐年升高,婚姻里的矛盾與日俱增,我們不斷在尋找愛情,但是卻總是在被愛情拋棄,究竟是為什麼?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人心也越來越浮躁,感情變得功利化。
很多婚姻的結合不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外在的條件,這樣的感情必然難以長久。
許靈均和李秀芝那個年代,物質貧瘠,但是人心淳樸,兩個人在一起,那些外在的東西都變得不再重要,而是我選擇了你就要和你在一起一輩子。
這份堅定,是90後缺少的。90後這個群體,成長在一個社會高速發展的年代,他們接觸了很多新鮮事物,更加追求個性和自由,而愛情反而不是他們最看重的東西。
當單身主義,不婚主義越來越多的時候,誰還願意為家庭付出呢。
時隔37年,《牧馬人》火了:90後的愛情觀,到底丟失了什麼?答案很簡單,我們丟失的是那份對愛情的信仰,對婚姻的神聖之心。
我們渴望一生只愛一個人的愛情,但是我們卻總是在衡量利弊,生怕自己比別人多付出一些。
李秀芝和許靈均的愛情能夠經得起考驗,是因為他們完全信任和接納彼此,兩個人的目標都是一致的,就是為自己的小家打拚。
我們這個時代,如此淳樸的愛情太少太少了,所以37年過去了,《牧馬人》的愛情觀依然在被推崇。
END.
你渴望《牧馬人》裡面的愛情嗎?
歡迎留言討論。
愈姑娘:百萬爆文作者,一支筆寫盡愛情和婚姻百態。有任何情感問題都可以關注並私信我,原創不易,點個贊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