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民族資產解凍」這個事嗎?
坊間流傳幾十年
至今還有很多人深信不疑
據說,某朝某代的達官貴人或皇族後裔留下了一筆巨額資產,被國家認定為「民族資產」,到現在一直被專人保管;國家計劃通過不公開的方式將其解凍用於扶貧,而解凍需要籌集費用,每個人出幾塊錢解凍後就可以得到幾十萬元的分紅……
如果你信了,你就被騙了!!!
這不,近日
賀蘭縣公安局抓獲了一名
涉嫌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案的逃犯
11月18日,賀蘭縣公安局接到廈門市公安局思明區分局發來的協查函,希望協助抓獲涉嫌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案在逃犯罪嫌疑人張某。
接到協查函後,賀蘭縣公安局網安大隊立即組織開展綜合分析研判工作,最終確定犯罪嫌疑人張某藏匿在賀蘭縣迎賓苑小區。經過進一步蹲點守候,11月19日,民警果斷出擊,在張某藏匿的出租房中將其抓獲。
經審訊,犯罪嫌疑人張某對以「民族資產解凍」實施詐騙的行為供認不諱。自2018年以來,張某夥同李某、鮑某、回某等人建立多個幾百人的微信群,鼓動微信群中的群眾參加「中華全國總工會」、「李立夫扶貧款」等項目,聲稱只要繳納幾十元、上百元的會費、報名費、扶貧款等費用後,就能通過組織部或者國務院得到上百萬元扶貧報酬。
11月20日,賀蘭縣公安局將犯罪嫌疑人張某移交給廈門警方,等待著張某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民族資產解凍,是歷史最為悠久的詐騙手法。為什麼說它歷史悠久呢,這種詐騙手法自1979年就有了,不過民族資產解凍這事兒是真實存在的,是中美兩國政府簽訂的,此協議的目的旨在解凍大陸居民和單位在美國被凍結的資產。
結果一些不法之徒,就以此開啟了詐騙的「新篇章」,通過一步一步的完善和更新,民族資產解凍型的詐騙現在以傳銷,返利和詐騙的三合一模式,活躍在詐騙圈內。今天小編就帶你揭秘「民族資產解凍」的驚天騙局!
它是一種帶有傳銷性質的涉眾型詐騙犯罪,犯罪分子以解凍民族資產為名,編造各類虛假項目,假冒中央領導、偽造國家機關公文,並藉助網際網路通信和金融工具推廣項目、非法斂財,涉及地域廣、被騙群眾多。
特點
一是組織化程度高
各地一級團隊是詐騙犯罪的中間層,負責組織管理、下發項目、收款轉帳等工作。如之前偵破的一些案件中,多有傳銷、直銷或詐騙前科,通過微信、QQ發展下級團隊迅速,打擊處理、教育轉化難度大。
二是詐騙名目繁多
依託「民族資產解凍」這一主要名目,犯罪分子先後編造出「國際梅協」「五洲聯合國政府」「民族資產解凍委員會」等組織機構,設立慈善、扶貧、投資、養老等各類虛假項目,有的甚至借「中國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時代主題,利用群眾愛國熱情,冒用中央領導名義,蠱惑性很強。
三是利用網際網路傳播,涉案地域廣、危害大
各地下層團隊獲利甚微,大部分也是受害人,涉及人數較多;受害群眾遍及全國,且普遍年齡偏大,單筆金額不大,往往未意識到被騙,不配合調查取證工作。
「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有哪些具體的手法?為什麼會導致這麼多人上當受騙?
一是編造各類虛假項目,誘騙不明真相的群眾上當受騙,嚴重侵害群眾財產權益。犯罪分子打著國家、民族旗號,緊跟大政方針和時代焦點、社會熱點,詐騙手段翻新快、花樣多,令人防不勝防。
二是假冒領導,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歪曲國家政策,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形象。犯罪分子利用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大肆偽造國務院、財政部、民政部等國家機關公文,製作虛假證件,向受騙群眾曲解黨和國家政策,編造謠言。
三是參與人員多,傳播速度快,動員能力強,嚴重影響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犯罪分子充分藉助現代科技手段,利用微信、QQ方便快捷的特點,組建各種微信群、QQ群發展下線採取非接觸式的手段做宣傳推廣,通過微信、支付寶、網銀等方式收單、轉移贓款,涉及的地域越來越廣,參與的人員越來越多,一起案件動輒涉及十餘個省市區,受害人數以萬計。
不管哪種方式的詐騙和傳銷,都是利用了人們的貪念,當你想不勞而獲的時候危險已然逼近。
警方提醒
不要相信所謂「尋寶解凍」
不要有「以小博大,一夜暴富」 的想法
面對可疑並承諾巨額回報的投資理財項目
基本可以判定是詐騙行為
要高度警惕,立即報警!
(來源:平安銀川v)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ga8p24BMH2_cNUgZc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