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家長都意識到在孩子長大後,很多的事都不會主動去跟家長說了。最近有很多家長都來信說出了自己最近十分擔憂的事情。最近發現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少跟家長溝通了,孩子小的時候明明是個"小話癆",每天從外面回來都會嘰嘰喳喳的跟爸爸媽媽講一大堆,但是自從孩子上學之後和我們聊天的次數更是寥寥無幾。有時候孩子一回來放下東西就馬上回房間了,明明我們都坐在外面,孩子一聲不吭的跑回房間不知道幹嘛。有時候對著手機跟朋友無話不談,嘻嘻哈哈的,但是對著我們就馬上冷著臉,問孩子什麼事情都會回答"嗯""好""我知道了"。孩子不會跟家長談心,究竟在哪出了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與家長相處的過程中都會存在一個無法避免的關鍵問題,就是彼此孩子的家長眼中的自己。在爸爸媽媽眼中的孩子,孩子永遠是長不大的,經常性認為孩子的內心年齡其實比實際的心理年齡要小得多,認為他們十分幼稚,作為家長總會習慣性的任何還沒有具備能力去面對許多孩子實際上能夠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但是在現實中,孩子其實是要比他們所想像的狀態要大得多,而且成熟得多,他們也有能力去完美的解決許多家長認為他們做不到的事情。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跟父母交流
有些家長覺得以前孩子很喜歡跟爸爸媽媽講話,有時候會黏著爸爸媽媽,會說很多的話,問很多的問題"這是什麼東西?"、"這個怎麼來的?",孩子會提出許許多多的問題,和家長增進了親子關係。小時候,孩子只需要家長做出反應給予他們答案,他們也能夠獲得知識開心一整天。等到孩子逐漸長大,他們想要跟家長所交流的內容也漸漸變多。當他們放學回來的時候,他們經過了一整天的學校生活,孩子也會嘰嘰喳喳跟爸爸媽媽說個不停,"今天跟同學玩了什麼遊戲""今天老師在課堂上教了什麼東西""今天在學校裡面見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蟲子"……這時孩子在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之中,開始自我表達而不再是一味的去問家長和一味的傾聽家長所說的。他們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他們真誠地希望能夠和爸爸媽媽分享自己對某件事情的看法和一些事情的態度,分享自己的喜悅和一些情緒,希望能夠和父母有著很好的情感進展。
問題就在於,當孩子想要表達自己的時候,家長總是會用自己成年人想法去控制孩子。事實上,孩子也希望爸爸媽媽能夠將他們當做成年人來看待,但是作為父母總是認為自己跟孩子之間的地位完全不一樣。雖然知道有一些話孩子不樂意聽到,但是秉持著"為了孩子好"的原則,還會跟孩子嘮嘮叨叨許多事情。其實這也是許多家長內心的真實想法:孩子永遠是孩子,自己的生活經驗永遠是比孩子多得多,我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永遠是孩子的榜樣,希望自己能夠被孩子所崇拜。
家長從小跟小孩這樣聊天,長大後才能無話不談
- 積極傾聽孩子,主動去和孩子交流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天都會跟別人去交流,但是許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在和別人交流的過程中,很多人只聽到了交談中25%-50%的信息。其實在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也會存在這種情況。這時候有家長覺得,每次都會很認真的去跟孩子去交流,也有在聽孩子說了什麼。但是很多在很多情況下,其實家長並沒有認真聽,也就是在交流的過程中家長沒有感受到孩子的情緒的變化,有時候甚至會擺著大人的架子去糾正孩子的過錯和調整孩子的情緒,高高在上的去教訓孩子去教導孩子。
當孩子遇到什麼困難的時候,都會想到自己的父母,事實上孩子最希望的是能有人去傾聽自己的情緒,能夠理解孩子的情緒,去與孩子以前釋放不好的情緒。家長在傾聽孩子的過程中關鍵就是需要家長與孩子的共情,這樣家長才可以從孩子的表達中理解他們的情緒變化。家長在傾聽孩子的過程有助於提高孩子情緒的管理能力,在和爸爸媽媽的交流的過程中,孩子漸漸的平復自己的情緒。
當家長在傾聽孩子講話和孩子交流的過程當中,我們的孩子會在和家長的交流之中感覺自己的被爸爸媽媽所理解的,這時候孩子就會充滿著安全感。這種感覺會加深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子羈絆,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會是自己的堅實後盾,自己遇到什麼問題也會有人陪伴在自己身邊,會感受到自己是爸爸媽媽所愛的,甚至會感覺到來自家長對自己的尊重。當孩子逐漸長大之後,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阻礙會變得越來越少。
- 與孩子擁有共同話題
除了能跟孩子正常溝通以外,許多家長都想希望自己可以跟孩子成為朋友,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意識,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跟孩子幾乎都沒有什麼話題可以聊,要不是說幾句就沒了,甚至會根本不去相互說話。有些爸爸媽媽和孩子的對話是這樣的:"今天上學怎麼樣了?""一般般。""中午吃了什麼嗎?""沒什麼。"在這一問一答當中,很快就停止對話了。有許多的家長覺得,孩子長大後,從外面回來什麼都不願意說,什麼都不喜歡跟我們去交流,即使我們主動去跟孩子交流也會很快結束話題。
家長想要跟孩子像朋友那樣愉快的聊天,變成彼此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究竟該怎麼做?要想與對方聊得起來,首先得有"共同話題"也就是對方所說的東西剛好也是自己所感興趣的,內容豐富而且也可以相互表達自己的想法的。要是在交流的過程當中彼此並沒有共同話題,互相對對方的話題根本不感興趣的話,所講話的那個人自然就沒有熱情繼續跟對方去交流了。在親子進行交流溝通的時候也一樣,要是彼此沒有共同話題的話,那麼彼此之間的對話就會結束。
想要跟孩子擁有共同話題,那麼需要家長放低姿態去了解孩子的生活圈。有時候孩子不喜歡和家長聊天,大部分情況都是孩子他們認為:"反正我怎麼聊天和大人也不會聊到一塊去的,你們大人又不懂我們。"其實現實中的確會存在有"代溝"這種東西,孩子處於的年齡段所接觸的所了解的東西是我們家長無法全面了解的,完全了解孩子所喜歡的東西其實這是爸爸媽媽很難達到的。只要家長有那個心意,相信孩子很快察覺到,並且漸漸的願意跟家長去分享。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