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在貴陽讓人又愛又恨的地道食物,
酸粉 絕對榜上有名!
對於這種筷子大小,又粗又圓,
還略帶酸味的米粉,
喜歡的人趨之若鶩;
不喜歡的人,卻是唯恐避之不及。
愛 它的人不需要理由,
只要每天 早中晚餐都吃它 就對了
恨 它的人呢
永遠只有一個理由
因為它特殊的製作工藝,
需要經過傳統發酵,
決定了它在很多人的印象里,
「髒」……
前段時間,貴陽還曾一度出現過,
所有的酸粉生產企業全部關停整改,
導致整個貴陽無酸粉可吃的情況……
(詳細情況請點擊這裡,查看百姓關注早前報道)
貴陽酸粉究竟去哪兒了?
對於酸粉停產的原因,店主眾說紛紜。
有人猜測「衛生不達標」,
有人猜測「不讓用煤火」,
有人脫口而出「廠家被抓了」。
到底什麼才是酸粉「消失」的真正原因?
淘寶網上,酸粉銷量領先的一位賣家告訴記者,他們就接到了貴陽市各生產酸粉廠家的通知,由於污染原因,貴陽市所有酸粉廠要停產整改,所以一時間全貴陽市酸粉都斷貨了。
在貴陽市東風鎮,一家酸粉加工廠負責人說,是環保局的人來要求他們停產的,讓他們改造鍋爐,不能燒煤。
烏當區環保局東風分局的工作人員也承認,是他們通知酸粉加工廠停產,而且不止是烏當區,整個貴州省都是這樣的要求。
酸粉生產工藝存在污染,需改進。
貴陽市環保局工作人員說,與普通米粉生產工藝不同,酸粉生產過程中需要加熱,而酸粉加工廠一般使用的是小型燃煤鍋爐,小鍋爐燒煤會污染環境。去年就已經被貴陽市政府要求逐步淘汰,所有酸粉產改進生產工藝。
生產環境衛生條件也需整改
烏當區市場監管局的執法人員向記者介紹說,不光是鍋爐的問題,還有對整個生產環境的衛生要求。近期中央在進行督察,為了配合好,保障環境、保障大家的食品安全,烏當區市場監管局才借這個時機對轄區內的酸粉加工廠進行了一次徹底檢查和整改。
「民間說法」
由於中央環保督察組目前在貴州進行督察,因此有傳言稱「酸粉要被關一個月的禁閉」。對於這種「民間說法」,烏當區環保局工作人員回應稱:「要重新整改達標才能繼續生產。對於衛生和環保不達標的,會一直進行督察。」
由此可見,酸粉雖然是貴陽市民餐桌上的心頭好,
但是它的生產工藝也確實一直讓人很糾結~
不過,好消息來啦!!!
貴陽的酸粉生產企業終於「持證上崗」了!
今後貴陽市民可以吃到
乾淨 放心 的好酸粉啦!
為了讓老百姓吃上放心米粉,在貴陽市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引進先進技術,經過不斷的技術改進,建設了第一條酸粉生產線。
晨新米粉食品生產廠 總經理 張芮:我們現在用的都是每年的新米。我們不是用自來水攪拌,而是用純凈水。
從生產原材料,到製作工藝和包裝運輸,想要能夠端上一碗好酸粉,每個環節都非常重要。
晨新米粉食品生產廠 總經理 張芮:我們現在在全貴陽市第一家拿到了酸粉食品許可證和檢驗報告,這個證書非常難拿到,車間必須達到國家藥品級的要求。
目前,這條生產線每天能夠生產一萬斤米粉,主要提供給貴陽市一些學校食堂、生鮮超市,下一步即將在全市廣泛供應。
來源:百姓關注 記者:李顏君 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