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建立大清國後,雄立於北部邊疆,與大明國形成南北對峙之勢,當時,皇太極奉行滿蒙聯盟的策略,對大明國產生了重大威脅。蒙古聯盟的根基在於聯姻,為此,在皇太極後宮的15位后妃中,竟有7個蒙古女人,其中最沒有名氣的一位,卻生下了清朝最有名的公主,她就是庶妃奇壘氏。
在皇太極的七位蒙古后妃中,名氣較大的便是五宮后妃了,她們分別是皇后哲哲、宸妃海蘭珠、貴妃娜木鐘、淑妃巴特瑪璪和莊妃布木布泰,其中,哲哲、海蘭珠和布木布泰是姑侄三人,來自蒙古科爾沁部,娜木鐘與巴特瑪璪來自阿巴垓部,她們原是察哈爾部林丹汗的福晉,皇太極打敗林丹汗後,兩人改嫁給了皇太極。
除了這五宮后妃之外,還有一位東宮妃博爾濟吉特氏,來自扎魯特部,博爾濟吉特氏曾經非常受寵,三年內生下兩位公主,但在海蘭珠入宮後便被拋棄,最終被皇太極送給了表侄南褚。最後一位蒙古女人便是今天要講的庶妃奇壘氏了。
奇壘氏是一名來自蒙古察哈爾部的女子,皇太極打敗林丹汗後,察哈爾部族盡數歸順了皇太極,其中就包括奇壘氏的父親固英塞桑。奇壘氏入宮後,也曾經獲得過皇太極的寵愛,於崇德六年(1641年)為皇太極生下了最小的女兒,即第十四女和碩恪純長公主,又稱建寧公主。
身為大清皇帝的親妹妹,建寧公主從小就被視為掌上明珠一般,深受孝莊太后的疼愛,然而,在婚姻方面,她卻沒有決定的權力。
清朝順治十年,順治帝下旨將妹妹建寧公主嫁給了平西王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婚後公主與額駙同住於京師,很明顯建寧是清廷用來挾制吳三桂父子的工具。然而,婚後的建寧卻與吳應熊十分恩愛,兩人至少生下了五個子女,其中便包括長子吳世霖。
康熙十三年,平西王吳三桂反清,為了打擊吳三桂的氣焰,清廷便將吳應熊及長子吳世霖處死,建寧公主與其他幼子則被幽禁於宮中。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亂平定,清廷下令將建寧公主為吳應熊生的兩名幼子絞殺,公主本人則被解除了監禁狀態。此時的建寧公主全家幾乎全部被殺光了,只剩下她孤零零的一人,對此她也無可奈何,或許這就是她的命吧。
康熙四十三年,建寧公主在孤寂中離開了人世,享年63歲,這位被後人所熟知的建寧公主卻有著如此悽慘的人生,真是讓人感到惋惜呀,相比之下,金庸小說《鹿鼎記》中對這位公主的安排的結局便好太多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燕行錄》《清皇室四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e6NlG4BMH2_cNUgwz4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