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鄒娟 陳少穎 陳斯斯 欒曉娜 朱奕奕 李菁 選稿:孟繁嘉
3月14日,從浦東機場回來,陸珠慧在奉賢區委黨校迎來了32歲的生日蛋糕,她的夥伴們戴著口罩為她慶生。
奉賢區委黨校是陸珠慧和隊員們這些天統一居住的地方。3月6日起,來自上海16個區的駐點人員,進駐浦東、虹橋兩大國際機場,負責重點國家來滬人員信息登記、專車護送等工作。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所有駐點人員值守期間,都不回家。
圖片說明:陸珠慧(右二)和志願者夥伴一起過生日。圖片為受訪者供圖
連日來,記者採訪獲悉,在機場,穿上白色隔離服,戴著護目鏡和手套口罩的工作人員,被親切地稱為「大白」。和海關、邊檢的「大白」不同,這些由16個區召集的「大白」們,專為防止新冠病毒境外輸入而來。他們將境外抵滬旅客,按區歸屬,或送到小區門口,或送到集中隔離點。
3月17日,上海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重點國家名單從8個增加至16個。對於「大白」們而言,名單擴容就是戰役升級,他們是疫情下上海入境旅客」防控閉環「的戰士,也是這座城市的溫柔守護。
重點國家名單擴容,防控不鬆懈絲毫
3月17日,上海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透露,為進一步防控境外輸入疫情風險,從即日起,所有中外人員,凡在進入上海之日前14天內,有過韓國、義大利、伊朗、日本、法國、西班牙、德國、美國、英國、瑞士、瑞典、比利時、挪威、荷蘭、丹麥、奧地利等16個國家旅行或居住史的,一律實施居家或集中隔離健康觀察,也就是一律隔離14天。同時,上海將根據全球疫情發展趨勢,及時動態調整重點國家和地區名錄。
對於值守機場的「大白」們而言,每次重點防控國家名單擴容,就是戰役的升級。
3月4日,上海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從韓國、義大利、伊朗、日本這四個國家入境,必須隔離14天。
3月12日,上海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宣布,從3月13日零時起,所有中外人員凡是在進入上海之日前14天內,有過韓國、義大利、伊朗、日本、法國、西班牙、德國、美國等國家旅行或居住史的,一律實施居家或集中隔離健康觀察14天。重點國家從4國增至8國。
重點國家名單升級,大白們日益繁忙,但防控從未鬆懈過。
3月7日,束傳江上崗首日,就遇到了意外。當時天色已晚,他負責轉送9人。途中被告知,要將其中一人送至賓館隔離。他臨時調整路線,安排司機將車開到賓館。
停車後,因事先溝通問題,這名旅客不願在賓館隔離。束傳江立馬向組裡反映,並安撫好該旅客情緒。而派出所民警已經在穿防護服了,如果旅客拒不下車,將採取強制措施。此時,旅客居住地街道的工作人員的電話到了,束傳江打開手機免提,讓他們與旅客直接溝通。經說服,這名旅客最終下車,進入賓館。
更多一絲不苟體現在一遍遍重複的日常中。
3月13日傍晚,楊浦區轉運境外旅客的大巴剛送完一批旅客回家,司機和接機組成員對車輛進行消毒後一刻不敢耽誤,往浦東國際機場的路上飛馳。眼下的接機量是平日的兩倍,需轉運的旅客不斷走出來,他們必須保證機場至少有一輛大巴隨時待命。
從T1到T2航站樓之間,有一條長500米的通道,晚班值班組長王曉樂每天都要來來回回走上二三十趟。「兩個接機組遇到任何吃不準的問題,都要打到我手機上。」每天走16公里,已經成了他的習慣。「上夜班的時候,整個過道只有我一個人在走,這時我就在想,過去熙熙攘攘的浦東機場,此刻竟如此安靜。希望疫情早日結束,讓一切回歸正常……」
無論是意外來臨,或是平凡日常,緊盯防控閉環,不現一個漏洞,將每一名入境人員嚴格送至下一個地點,大白們從來沒含糊過。
圖片說明:大白們回統一住宿點
實戰出真知:色卡分流轉運人員
3月6日下午,浦東新區民政局退役軍人事務局杜慶寶,人生第一次穿上防護服,來到虹橋機場1號航站樓國際港澳台出發處的浦東登記處,開啟為期一周的「戰疫」歷練。
當天晚上七八點鐘,有一名從日本回來的旅客,「健康雲」上登記的住址在普陀區,而杜慶寶掌握的信息應該在浦東。查詢發現,普陀區並沒有該旅客的信息,後來,通過公安部門,又查到此人的戶籍在浦東,並且有房子,但房子是他媽媽的,媽媽又去了日本,把房子租出去了。這意味著,他可能無家可歸。面對這名特殊的旅客,工作人員一面安撫他的情緒,一面協調相關部門,把他安全送到了集中隔離點。
旅客接送多了,杜慶寶和同事發現,入境旅客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防控要求不同、隔離方式也不同,如何能快速辨別他們,是做好源頭防控的關鍵。
他們總結最直觀的辨別方法是顏色。「我們決定製作顏色序號卡,每張卡片一式三份,登記員(出入境警察)一份,護送員(機關工作人員)一份,被送人(入境旅客)一份。」杜慶寶介紹,工作人員憑「色卡」分類轉運,持有藍色序號卡的旅客,由大巴轉運;持有粉色序號卡的,由私家車轉運,對接街鎮社區核准。
如此一來,發出去多少卡,就知道每天接待了多少名旅客,下一步是居家隔離還是集中觀察,也一清二楚。
圖片說明:境人員顏色序號卡
練就一雙察言觀色的眼睛
浦東機場T2航站樓,來自臨港科技學校的70後副校長蔡衛軍,和一群80、90後黨員一同值守在守「滬」防疫第一線。「這位旅客是有家人來接的,先和街道確認地址信息。」「小伙子啊,我們的集中接送大巴一小時一班,你在這裡再耐心等會兒」……
蔡衛軍說,因疫情防控需要,現在對於境外返滬人員的防疫措施較為嚴格,消耗的時間也比較長,旅客其實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這就需要「大白「們有一雙察言觀色的眼睛,懂得換位思考和疏導。
比如,一名年輕女子因為手機沒電,聯繫不上家人,剛登記完個人信息,情緒崩潰了。
幾名志願者走上前去,想給予幫助,但卻遭到了誤解。「你們這麼多人對我一個,想幹什麼?有意思嗎?」大家面面相覷,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來自浦東新區區委黨校的王暢上前一步,接過同事遞來的充電寶,為她的手機充電,並安撫道:「不要急,不要急,我們現在就能回家了,登記好了咱就走。」
一邊說著,王暢一邊請該女子坐下歇息一會,沒想到對方卻大哭了起來。「我不能坐!我的腰在日本滑雪時受傷了,你們怎麼能這樣!」
「這幾天,我見過各種各樣的旅客,有哭的,有笑的,有為祖國自豪的,有批評我們不高效的……特殊時期,我們只希望旅客能夠平安回家。」王暢說。
圖片說明:「大白」在機場駐點。現場圖
16個區連夜召集「大白」
3月5日下午,正在崗位值守的王榮昌接到了一個電話,「小王,經組織安排,明日起由你同我一起,去浦東機場當防疫志願者。」
撥通這個電話的正是普陀區長風城管中隊黨支部書記平偉國。同樣接到電話的,還有在機關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的李楊。此次一道前往浦東機場擔任防疫志願者,對他們來說又是一次不小的考驗。
3月6日,一支由奉賢區民政局、公安奉賢分局、各街鎮、開發區、頭橋公司及交能集團共90名志願者組成的機場防疫「賢」鋒隊迅速集結。
陸珠慧是志願者團隊里唯一一位女性,入駐浦東機場人員集散點。在機場值守12個小時,休息48個小時,再繼續值守12個小時。白班、夜班輪換制帶來倒時差般的挑戰。「晚上機場很冷,也比較困。」陸珠慧說,「當然,能安心工作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小朋友也很乖。黨和國家哪裡需要我,我就在哪。」
根據上海確定的涉外疫情防控和入境人員健康管理措施,所有中外人員,凡在進入上海之日前14天內,有過重點國家或地區旅居史的,一律實施居家隔離健康觀察或集中隔離健康觀察14天,並由各區在浦東、虹橋兩大機場安排專車、專人集中接送上述人員。
記者採訪獲悉,所有區縣都在3月5日下午接到通知,緊急召集。
比如,浦東新區區委組織部在相關委辦局的支持下,當晚九點抽調167名幹部駐守機場。根據工作部署,宣傳部、政法委、黨校、人大辦、教育局、民政局、人社局、規劃資源局、建交委、城管執法局、政協辦、法院、檢察院等單位高度重視,第一時間進行充分動員,同時做好乾部的思想工作和後勤保障工作。僅用了不到4小時,各單位幹部抽調名單當晚全部按時上報。最終,抽調幹部中中共黨員135名,處級以上幹部14名(其中1名局級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