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出遊哪裡都人山人海,不如宅在家裡看一部好電影。今天,時尚芭莎藝術為你帶來了20部不同風格的藝術電影,喜劇片、驚悚片、文藝片、傳記片……總有一部適合你!
1 《臉龐,村莊》(2017)
Visages villages
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 JR
豆瓣評分:9.2
阿涅斯·瓦爾達,JR《臉龐,村莊》(2017)電影海報
《臉龐,村莊》由「法國新浪潮祖母」阿涅斯·瓦爾達與街頭藝術家JR共同執導。二人開著一輛小貨車在法國鄉村穿梭,通過記錄沿途所遇到的人及其經歷來致敬勞動者。沒有特定的計劃安排,整部影片就像一次藝術冒險之旅。
《臉龐,村莊》電影劇照
每次偶遇都是奇蹟,每個臉龐都有故事。當率性天真的瓦爾達遇上神秘莫測的JR,一部平行世界的童話由此誕生。他們將普通人的故事記錄下來,將其照片印在高大的建築物上,這既是對他們人生的讚美與肯定,也讓觀眾的心底產生了一份溫暖。
《臉龐,村莊》電影劇照
一句話熱評:最可愛的紀錄片,看得人們又想哭又想笑。
2 《阿涅斯論瓦爾達》(2019)
Varda par Agnès
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
豆瓣評分:9.3
阿涅斯·瓦爾達《阿涅斯論瓦爾達》(2019)電影海報
很多人認為《臉龐,村莊》是瓦爾達退休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實際上這部《阿涅斯論瓦爾達》才是這位老少女給我們的最後一次驚喜。這部電影是她對個人電影生涯的回顧。作為一位電影導演、藝術家,她用一生見證、推動著電影藝術的發展。
《阿涅斯論瓦爾達》電影劇照
在豆瓣中有這樣一條評論:「不論你是否是瓦爾達的粉絲,都會為這部電影動容。」影片沒有華麗的視覺效果,也沒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它更像是一次朋友之間的對談,藝術家以個人魅力感染著每一位觀眾。
《阿涅斯論瓦爾達》電影劇照
一句話熱評:這部電影是一個儀式,拍的人和看的人構成了一場告別。
3 《方形》(2017)
The Square
魯本·奧斯特倫德(Ruben Östlund)
豆瓣評分:7.7
魯本·奧斯特倫德《方形》(2017)電影海報
《方形》是一部以藝術策展人的生活為線索展開的黑色幽默電影。影片用當代藝術撕下了那些所謂文明的偽裝,不斷拋出一些極具現實性的問題,引發人們思考。
《方形》電影劇照
作為2017年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得主,這部影片的優秀之處就在於抓住了人性的尷尬點。尤其在影片的後半段,劇中人的尷尬擴大到了觀眾身上,在嘲笑過電影中的人物之後,人們不禁思考:這究竟是在笑誰呢?
《方形》電影劇照
一句話熱評:知識分子的尷尬與自嘲
4 《盜走達·文西》(2004)
Vinci
尤利尤斯·馬胡爾斯基(Juliusz Machulski)
豆瓣評分:7.5
尤利尤斯·馬胡爾斯基《盜走達·文西》(2004)電影海報
這部來自波蘭的喜劇電影圍繞一對盜賊兄弟如何試圖偷走達·文西的名作《抱銀貂的女人》展開。該電影最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對這幅名作的細節展示,讓人能身臨其境地了解這件作品。雖然其核心是一樁盜竊案,但電影節奏並不緊張,故事在文藝、愉悅的氛圍中推進,適合假期與家人分享。
《盜走達·文西》電影劇照
一句話熱評:令人拍案叫「絕絕絕」的盜竊案!
關注「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5 《自由的幻影》(1974)
Le fantôme de la liberté
路易斯·布努埃爾(Luis Buñuel)
豆瓣評分:8.6
路易斯·布努埃爾《自由的幻影》(1974)電影海報
《自由的幻影》延續了布努埃爾以往的超現實主義風格,集荒誕、諷刺、幽默等多元素為一體。這份荒誕幽默絕不是像普通的爆米花電影般讓人捧腹大笑,而是在細細品味後使觀者忍不住嗤笑。
《自由的幻影》電影劇照
電影開場由藝術家戈雅的畫作《1808年5月3日的槍殺》,而後的九個獨立故事更是乍一看讓人摸不到頭腦,甚至感到匪夷所思,但這也正是其作品的精華所在。每一幕都仿佛是鬧劇,但每一幕都深刻地諷刺著現實。
《自由的幻影》電影劇照
一句話熱評:異國版《儒林外史》,布努埃爾和吳敬梓說不定會是知己
6 《最佳出價》(2013)
La migliore offerta
朱塞佩·托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
豆瓣評分:8.4
朱塞佩·托納多雷《最佳出價》(2013)電影海報
《最佳出價》被稱為「沒有謀殺案的驚悚片」。整部電影仿佛一部精密的儀器,每一個情節都緊密地契合在一起。不到最後一刻,你永遠無法知道故事的全貌。影片選擇的題材是少有的藝術品拍賣師的故事,其中對畫作的鑑定、拍賣等細節的展現也極為到位。
《最佳出價》電影海報
也許大家對導演托納多雷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但他所拍攝的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海上鋼琴師》等都是電影史上的佳作。當優雅的藝術遇上懸疑劇情,相信這部電影同樣會為你帶來驚喜。
《最佳出價》電影劇照
一句話熱評:不騙則已,一騙到底
7 《無主之作》(2018)
Werk ohne Autor
弗洛里安·多納斯馬爾克(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
豆瓣評分:8.6
弗洛里安·多納斯馬爾克《無主之作》(2018)電影海報
《無主之作》改編自藝術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經歷,講述了德國二戰時期的社會狀況。作為一部反典型的二戰題材作品,它並沒有選擇以激烈的戰爭場面描述時代的殘酷,而是以樸實的手法訴說當時的悲哀。
《無主之作》電影劇照
這部電影曾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及最佳攝影提名,但它從上映之初便飽受爭議。一方面,里希特表示「這部電影侮辱且扭曲了我的經歷」;另一方面,觀眾的看法也褒貶不一。
許多觀眾覺得這是一部難得的將藝術闡述清晰的佳作,但同時也有一些人認為其在某種層面上貶低了藝術。因為藝術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僅靠一部電影來詮釋未免太過膚淺。如果是你,又會如何評價這部影片?
《無主之作》電影劇照
一句話熱評:真實就是美麗,美麗即為藝術。
8 《殘影余像》(2016)
Powidoki
安傑伊·瓦伊達(Andrzej Wajda)
豆瓣評分:7.7
安傑伊·瓦伊達《殘影余像》(2016)電影海報
作為電影導演瓦伊達的遺作,《殘影余像》探討了在時代變遷之中藝術家的生存問題,他用超脫於故事之外的視角講述著動盪年代的故事。電影中許多台詞單獨看都是再平凡不過的藝術理論知識,但在影片中卻蘊含了特殊意義。
《殘影余像》電影劇照
一句話熱評:對於愛與藝術,最多也只能傾己所有。
9 《災難藝術家》(2017)
The Disaster Artist
詹姆斯·弗蘭科(James Franco)
豆瓣評分:7.5
詹姆斯·弗蘭科《災難藝術家》(2017)電影海報
當勵志傳記片遇上電影史上的爛片王《房間》,所誕生的就是這部《災難藝術家》。一部關於「電影人拍電影人」的作品,其喜劇的外衣下也隱藏了一絲辛酸。弗蘭科將湯米·韋素(Tommy Wiseau)的敏感、孤獨、偏執表現得淋漓盡致。電影在布景、海報製作等方面都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原片,可見其用心。
《房間》原版海報與電影《災難藝術家》中製作的海報對比
一句話熱評:好到極致或爛到極致都會被銘記!
10 《莫娣》(2016)
Maudie
艾斯林·沃什(Aisling Walsh)
豆瓣評分:9.0
艾斯林·沃什《莫娣》(2016)電影海報
《莫娣》講述了一位加拿大民間藝術家的故事。演員莎莉·霍金斯(Sally Hawkins)細膩的演技將莫娣表現得惟妙惟肖。她對藝術的熱愛不是將其當作一項事業,而是真正發自內心、沒有半點雜質的愛,這也使得其作品多了一份孩童的天真。
《莫娣》電影劇照
這部電影另一亮點就在於莫娣夫婦之間的愛情。很多人在觀影時會想,這種故事大概只是虛構的瑪麗蘇童話,在最後得知是由真人真事改編時,不禁感到意外又羨慕。
《莫娣》電影劇照
一句話熱評:藝術家的神仙愛情故事!
11 《我的左腳》(1989)
My Left Foot
吉姆·謝里丹(Jim Sheridan)
豆瓣評分:8.3
吉姆·謝里丹《我的左腳》(1989)電影海報
這部電影改編自愛爾蘭作家兼畫家克里斯蒂·布朗(Christy Brown)的自傳體小說,也是演員丹尼爾·戴-劉易斯 (Daniel Day-Lewis)首部奧斯卡金像獎封帝之作。
雖然布朗是一位殘疾人畫家,但電影最大限度地弱化了勵志元素,並著重刻畫他的天賦及細膩的情感。比起同類電影大篇幅地以勵志元素煽動觀眾情緒,《我的左腳》更多了一份真實與溫暖。
《我的左腳》電影劇照
一句話熱評:我的手還沒有藝術家的腳好用
12 《夢》(1990)
夢
黑澤明(Akira Kurosawa)
豆瓣評分:8.6
黑澤明《夢》(1990)電影海報
《夢》是黑澤明在80歲時拍攝的電影,它被認為是其晚年最抽象的一部作品。影片用柔和的色彩配上舒緩的長鏡頭講述不同的夢境,以八個夢境涵蓋了人生的所有主題。雖然它們之間並沒有過多關聯,但其表達主題、風格等方面渾然一體。故事初看時淺顯易懂,但反覆揣摩後卻耐人尋味。
《夢》電影劇照
一句話熱評:以最簡單的夢境講述最深刻的人生。
13 《葛飾北齋:為畫痴狂》(2017)
Hokusai: Old Man Crazy to Paint
Patricia Wheatley
豆瓣評分:8.3
Patricia Wheatley《葛飾北齋:為愛痴狂》(2017)電影海報
為了紀念葛飾北齋,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為其舉辦了一次個人展覽,這部電影就是在展覽籌備期間由BBC和NHK聯合製作的作品。電影在研究人物故事的基礎上多了一份溫情,不論是其中幾次落淚的講述者,還是被還原的創作中的藝術家,都能讓觀眾感受到他們對藝術的熱愛與執著。
《葛飾北齋:為畫痴狂》電影劇照
一句話熱評:這位生前無數次搬家的老人,最後還是被我們找到了。
14 《眩:北齋之女》(2017)
眩~北斎の娘~
加藤拓(Taku Kato)
豆瓣評分:8.5
加藤拓《眩:北齋之女》(2017)電影海報
這部影片講述了葛飾北齋的女兒阿榮的故事。電影以《夜櫻美人圖》、《三曲合奏圖》、《吉原格子先之圖》三幅作品為敘事線索,每一幅畫作都代表了一次人物的藝術創作及情感方面的轉變。電影畫面帶有一份日式的禪意,沒有聲嘶力竭的情感宣洩,演員克制的演技讓電影細節之處更為動人。
《眩:北齋之女》電影劇照
一句話熱評:宮崎葵爆發的演技讓人再次愛上藝術。
15 《影像之書》(2018)
Le livre d'image
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 Godard)
豆瓣評分:7.6
讓-呂克·戈達爾《影像之書》(2018)電影海報
與戈達爾其他的電影相比,《影像之書》少了一份激進與質疑,更多的是其與自身的對話。在這部影片中,沒有特定的演員、劇本,而是將已有電影片段進行剪輯、重組。這樣的做法乍一看是在偷懶,但實際卻是對導演剪輯能力的一大挑戰,戈達爾對電影語言的顛覆精神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
《影像之書》電影劇照
一句話熱評:特別金棕櫚獎實至名歸。
16 《卡琳頓》(1995)
Carrington
克里斯多福·漢普頓(Christopher Hampton)
豆瓣評分:7.7
克里斯多福·漢普頓《卡琳頓》(1995)電影海報
一位藝術家的一生會有多麼糾結?看《卡琳頓》就知道了。影片講述了上世紀20年代的藝術家多拉·卡琳頓(Dora Carrington)複雜的感情生活。電影的成功之處在於其古典而精緻的色調配上恰到好處的音樂,讓故事多了一份浪漫和唯美,也讓劇情在舒緩的節奏中不斷推進。如果以普通劇情片的方式拍攝,難免會讓整部影片落入俗套。
《卡琳頓》電影劇照
一句話熱評:生命不能承受之糾結。
17 《24幀》(2017)
24 فریم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
豆瓣評分:8.2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24幀》(2017)電影海報
照片與電影可以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導演阿巴斯在《24幀》中給出了答案。這部影片的創作靈感來源於阿巴斯收藏的老照片。通過數位成像、3D建模等多種技術手段,成功還原了這些照片的前世今生。
《24幀》電影劇照
正如法國導演戈達爾所說:「電影始於葛里菲斯,止於阿巴斯。」飛鳥掠過原野,村莊升起炊煙……阿巴斯的電影始終都帶有一份詩意,他在動態與靜態影像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樑,用這部影片幫助觀眾理解影像藝術的獨特之美。
《24幀》電影劇照
一句話熱評:萬物皆詩!
18 《藝術對決》(2014)
The Price of Desire
瑪麗·麥吉塔基安(Mary McGuckian)
豆瓣評分:7.5
瑪麗·麥吉塔基安《藝術對決》(2014)電影海報
《藝術對決》講述了現代建築之母艾琳·格雷(Eileen Gray)的故事,它將這位建築大師對藝術創作的熱愛、執著融入了影片的每一處細節中。這部電影的色調始終是灰濛濛的,這與主人公孤獨的心境恰好吻合。
藝術家所追求的是將藝術與生活融合到極致,在創作中她一直獨來獨往。正如設計史學家菲利普·蓋納(Philippe Garner)所說:「她是一位安靜而又果斷的獨行俠。」
《藝術對決》電影劇照
一句話熱評:藝術中沒有絕對的勝負,只是審美不斷在變化罷了。
19 《牆的呢喃》(1981)
Mur murs
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
豆瓣評分:7.7
阿涅斯·瓦爾達《牆的呢喃》(1981)電影海報
這部通過景深變換及特寫鏡頭將塗鴉與建築、牆面等融合的影片,是導演瓦爾達用她獨到的審美與觀眾進行的又一場視覺遊戲。「Mur」是囈語的擬聲詞,電影的畫外音就仿佛是其對觀眾的絮語。它表現了上世紀80年代美國洛杉磯街頭的塗鴉藝術文化,並將人們對這種藝術形式的熱愛延伸到對身份、種族等多方面的思考。
《牆的呢喃》電影劇照
一句話熱評:以有限的牆壁描繪無限的未來。
20 《亡命大畫家》(2018)
Mi obra maestra
加斯頓·杜帕拉特(Gastón Duprat)
豆瓣評分:7.3
加斯頓·杜帕拉特《亡命大畫家》(2018)電影海報
這是電影《傑出公民》的導演——杜帕拉特的又一力作。當落魄悲觀的畫家遇到精明勢利的畫廊老闆,二人會如何顛覆藝術界?在這部作品中,杜帕拉特繼續運用自己擅長的反轉手法,不斷改變觀眾對故事人物的定位,結局更是突破人們的想像。
《亡命大畫家》電影劇照
影片的另一亮點在於它將哲理隱藏在喜劇背後。雖然電影表面是探究當下藝術界的問題,但實際隱含的是關於人性的討論。
《亡命大畫家》電影劇照
一句話熱評:猜得到真相卻猜不出結局!
十一是2019年最後一個長假
要好好休息,元氣滿滿地開始新旅程
時尚芭莎藝術祝你假期快樂!
藝術旅行看東南亞?10個小眾文藝坐標你必須去!
十一出行,住什麼酒店才配得上你?
假期曬美照,如何讓你的照片驚艷朋友圈?
[編輯、文/張欣彤]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TSymW0BMH2_cNUgin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