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寧嘉祥縣----傳此地獵獲麒麟而得名

2019-07-23     秦那qina

嘉祥縣隸屬於山東省濟寧市,總面積973平方千米,總人口87萬。有中國石雕之鄉、中國嗩吶之鄉的稱號。

一、歷史沿革

1、金皇統七年(1147年)析任城、巨野之地置嘉祥縣。大定十五年(1175年)徙今治。元初屬山東東西道濟寧總管府。至元三年(1266年)屬濟寧州,十六年屬單州,隸濟寧路。

2、明洪武四年(1371年)屬濟寧府,十八年升兗州為府,濟寧降為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屬濟寧直隸州,八年又轉屬曹州府濟寧州,十三年仍歸兗州府濟寧州。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屬濟寧州。

3、1914年屬濟寧道,1925年屬兗濟道,1928年直屬山東省。1945年屬冀魯豫邊區三專區,後變為七專區。

4、1949年屬平原省,隸湖西專區。1953年撤銷平原省,嘉祥縣歸山東省濟寧專區。1958年撤銷嘉祥縣,分別劃歸濟寧市和鄆城、巨野、金鄉三縣。1962年恢復嘉祥縣,屬山東省濟寧專區。1983年濟寧升為地級市,嘉祥為濟寧市轄縣。

二、地名來歷

《讀史方輿紀要》:「相傳魯哀公時獲麟處也,縣因以名。」嘉祥一名,據《左傳》記載:十四年(即公元前 480 年),西狩大野(現巨野東北一帶),獵獲麒麟一隻,麒麟為太平之獸,屬吉祥之兆,因獲麟地在嘉祥縣境內,故以「祥瑞」之意取「嘉祥」置縣名,沿用至今。(麒麟與傳說的龍一樣,是古人崇拜的吉祥物,今動物分類學上實無其獸)。

三、旅遊景點

1、曾廟。又稱曾子廟、宗聖廟,位於嘉祥縣城南23公里。是明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參的專廟。曾廟坐北朝南,四周圍以紅牆,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通長230米,東西寬120米,占地面積27600平方米。建築布局沿中軸線分正、左、右三路,共三進院落。主要建築物30餘座,殿、廡、亭、堂70餘楹。

2、武氏祠。為漢代祠堂和墓地,位於嘉祥縣紙紡鎮武宅山村北,始建於東漢桓、靈時期。有石闕、石獅各一對,石碑兩塊,祠堂石刻構件四組40餘石。

3、冉子祠。位於縣城西北28.5公里黃垓鄉黃北村,是孔門弟子冉求的墓祠。現存的三間硬山式建築,坐北朝南,東西長9米,寬5米,高5.5米,建在50公分高的石台上,重脊灰瓦,脊飾吻獸花紋。冉子祠後有冉子墓,呈圓形,高1米,周約10米。

4、法雲寺。又名發雲寺,始建於唐代,因有天下神數發雲之說而得名。寺內28尊佛像均屬緬甸玉雕像。

5、青山寺。位於嘉祥縣城南7.5公里處,是周武王所封諸侯國君王的神廟,古稱「焦王祠」,俗稱「青山寺」。1999年青山風景區被公布為市級自然風景區保護區。2006年青山寺被公布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PMXHmwBmyVoG_1ZEF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