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加密貨幣的自由主義幻想

2019-07-27   榮格財經



作者:馬丁·沃爾夫 翻譯:鏈科技


作者馬丁·沃爾夫,現任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經濟評論員,並擔任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講師。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客座研究員;劍橋大學聖體學院和牛津經濟政策研究院(Oxonia)院士;諾丁漢大學特約教授。

數字貨幣需要嚴格的監管,而不是盲目支持「創新」。

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座右銘是「快速行動,打破一切」。在這些被打破的事物中,有對民主至關重要的值得信賴的準則,像民主政治一樣依賴信任的活動是金錢和金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能把這裡的發展留給我們在加密貨幣世界看到的貪婪和狂熱。

我們需要對這個世界與更廣泛的數字貨幣的關係進行仔細的評估,加密貨幣帶來的變革的確正在進行中,但它不可能發生。

正如紐約大學的努里埃爾·魯比尼所說,加密貨幣運動將拒絕這種觀點,因為它的根源在於無政府主義的自由主義。這種思想也在許多矽谷企業家的心中跳動。他們並非完全錯了:國家可能是一個危險的怪物。但它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人類的終極保險機制。無政府世界是導致相互競爭的強盜之一。正如已故的曼蘇爾·奧爾森在《權力與繁榮》一書中所言,最好只有一個。

此外,他補充說,自由民主有助於馴服那個強盜。國家的存在是為了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金錢是一種公共物品,這就是為什麼放棄政府在金錢上的角色是一種幻想。所謂的加密貨幣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

金錢是一種價值存儲,一種計價單位和一種交換媒介。要成為一個非常好的貨幣,它需要耐用、便攜、可分割、均勻、有限的供應且可接受。加密貨幣如何符合這些要求?它們顯然既不是價值儲存也不是良好的記帳單位,正如它們在價格上的巨大波動所顯示的那樣。

他們也不是一個很好的交換媒介,因為遵守法律的人和企業並不希望擁有犯罪分子、恐怖分子和洗錢者理想的匿名資產。雖然單個加密貨幣的供應量有限,但總供給量是無限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說法:「截至2018年4月,有超過1500種加密貨幣。」這一數字也很容易達到150萬。




對待加密貨幣的最佳方法是將其視為沒有內在價值的投機標誌,如果它成為一個司法管轄區的貨幣,人們可能認為它會有價值。然而,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在正常情況下,人們使用自己政府的貨幣:他們需要納稅。要做到這一點,他們需要提供政府接受的資金——主要是在擁有中央銀行帳戶的銀行以本國貨幣計價的存款,反過來,這是政府的銀行。

國家可以強制執行,這就是國家存在的原因,你可能在網上活動,但是你總有一個肉體,如果你不繳納稅款,政府就可以讓你強行入獄,這就是國家可以強制執行國內貨幣壟斷的原因。

正如英國「金融時報」的證據管理中心的伊莎貝拉·卡明斯卡和馬丁·沃克為下議院財政委員會所證明的那樣,到目前為止,加密貨幣的熱潮使網絡犯罪變得更加容易,創造了泡沫,掠奪了天真的投資者,施加了怪誕的電力浪費在所謂的「採礦」中,為瀆職提供資金並促進逃稅,這有什麼社會價值?

新的匿名貨幣沒有好的存在理由,加密貨幣還不重要,但他們同樣需要嚴格的監管,這已經不足以讓人們對「創新」或「自由」抱有好感。




無論加密貨幣的危險是什麼,包括「區塊鏈」在內的「分布式分類帳技術」在使活動依賴於安全記錄保存方面可能是有價值的,特別讓財務更更高效和安全。大量實驗正在進行中,最近關於區塊鏈技術對金融影響的日內瓦報告認為,這種技術可以「減輕信任成本」,從而「降低總體成本,降低經濟租金,創造更安全,更公平的金融體系」。

如果這是真的,那將是受歡迎的,讓我們試驗吧。但是,有關透明度和金融穩定的所有重要公共政策要求必須繼續適用。

廣泛的數字貨幣領域最重要的潛在創新之一可能與加密貨幣的願景相反:央行數字貨幣,這可能是現金的替代品,也可能是比這更激進的東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英格蘭銀行的分析表明,我們需要明確中央銀行的數字貨幣將實現什麼,它與現金或銀行存款的關係,以及它是否可以替代目前的央行儲備只能由商業銀行擁有。




用某種數字代幣代替現金會相對簡單,主要的問題在於我們對這種替代品的匿名程度提出疑問。如果廣大公眾能夠從商業銀行的存款轉向中央銀行絕對安全的帳戶,就會出現更具潛在革命性和破壞穩定性的可能性。

這種激進的想法具有明顯的吸引力,因為它將取消一類銀行對該州銀行貨幣服務的特權,但它也會改變(並且肯定會破壞)今天的貨幣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國家尋求保障和規範主要由私人銀行創造並由私人債務支持的貨幣供應。然而,革命性的事實是,現在每個人都很容易在中央銀行開戶,技術正在消除這類訪問的歷史性困難。

和其他地方一樣,創新正在改變貨幣的可能性。但並非所有的改變都是為了更好,有些情況顯然更糟。

正確的前進方向是拒絕自由主義幻想,但不要改變自己:我們的貨幣體系遠遠不夠完善,我們應該逐步改變適應。但是,歷史提醒我們,我們必須謹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