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女孩上幼兒園了,雖然已經過去了一周,但她始終一個人坐在教室的角落,神情哀傷地看著其他小朋友玩耍。老師鼓勵了孩子幾次,孩子始終拒絕從椅子上站起來……
雖然這是去年一位媽媽的求助,但這種情況,對於初入園的小朋友很常見。有些孩子會因為到新環境而不願跟別的孩子玩,有些孩子在熟悉一段時間後會慢慢放鬆,但也有一些孩子始終黏著老師。如何幫助初入園的小朋友交朋友,適應新環境呢?
一項幼兒行為研究
這個研究分三個階段,研究者是華盛頓兒童心理學家K.艾琳.艾倫,研究對象是一個拒絕與他人玩耍的小女孩。由於狀況持續時間很長,從而引起了家長老師們的注意。
在第一階段,正強化。當孩子黏老師或拒絕與人玩耍時,老師採取不關注的態度。當孩子偶爾出現與他人接觸,例如有傳遞玩具、簡短交流等行為時,老師大力讚揚。不僅直接表揚孩子,還在課堂上表揚。在這種正強化下,孩子與人玩耍接觸的頻率增加。
在第二階段,撤消正強化。為了查看正強化的效果,在這階段,老師們在研究者的指引下,當孩子與人玩耍接觸時沒有特別給予讚揚。這階段,孩子出現明顯的與其他小朋友接觸減少的情況,證實第一階段的正強化是有效的。
在第三階段,繼續正強化。在這階段,老師們繼續稱讚鼓勵孩子與人接觸玩耍的行為,孩子與人接觸的頻率再次持續上升……最終,孩子與小朋友接觸玩耍的行為變得日常,改掉了不與其他小朋友互動的行為。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也出現在幼兒園拒絕與人玩耍的行為,可與老師溝通,並通過強化的做法糾正。父母們也可以通過對小孩說:「今天老師告訴媽媽,說你和其他小朋友玩得很高興……」這種溝通也能起到類似的「強化」效果。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父母們可以做的方法
小朋友之所以不與其他小朋友玩耍,常常是因為陌生,有些小朋友可能因此養成慣性。所以,父母們在面對小朋友這一狀況時,可以採取一些做法。
做法一,邀請孩子的小同學到家裡做客
家長在送孩子上學或接孩子放學時,或在家長群交流時,可以嘗試邀請那些住得比較近的小同學來家裡做客。在小朋友更多的接觸中,能幫助孩子們擺脫陌生感。當他們與同班的小同學熟悉後,在幼兒園時就更容易與其他孩子互動了。
做法二,取得對方家長同意後,帶孩子拜訪小同學
如果發現孩子與某個小同學較親近,在取得對方家長同意後,可帶自己小朋友拜訪小同學家里。當然,順便帶上小禮物、小玩具或小零食是一種禮貌的做法,能帶來更多正面的影響,孩子們或許會因為新鮮感而玩得更歡。
做法三,組織小型的親子小活動
當家長在與其他家長熟絡了之後,可以通過「繪本閱讀日」、「玩具一小時」、「半天郊遊」、「中秋節小聚」……等形式,組織小型的親子活動。當然,家長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需求,組織其他主題的親子小活動。在親子活動的互動中,小朋友的陌生感慢慢消除,家長們也有了一個交流養育經驗的平台,一舉兩得。
人們常常說,熟悉的過程,就像孩子接觸一杯水,一開始不知道冷熱,會很忐忑,當他輕輕觸摸,感覺水溫後,他就懂得是否端起來喝……小朋友的人際接觸,也是同樣的道理吧。
關鍵字:幼兒園、初入園攻略、幼兒人際、行為糾正、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