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跑步的人有多賺?
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上、一項涉及23萬人的研究顯示:
與不跑步的人群相比,任何程度的跑步都能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27%、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30%、癌症死亡風險降低23%。
堅持跑步,就相當於擁有了一項長壽資本,再也沒理由犯懶了。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結合國外研究並邀請專家,送你一份科學的跑步指南。
受訪專家
西安體育學院健康科學系教授 苟波
研究發現:只要跑步就能延壽
為考察跑步與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風險之間的相關性,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雪梨大學和奧地利格拉茨大學等機構的運動科學家,對14項相關研究進行薈萃分析。
這些研究涵蓋了23.2萬名參與者,對他們的健康狀況追蹤調查了5年半至35年。在隨訪期內,總共有2.59萬名參與者死亡。
研究人員對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只要開始跑步,就能實質性地改善身體狀況和延長壽命。
與不跑步的人群相比,任何程度的跑步都能降低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和癌症死亡風險。
每周跑步的次數、持續時間、跑步速度和總里程,對上述結果沒有顯著影響。
即使每周只跑一次,每次持續時間少於50分鐘,時速低於8公里/小時,都能給人體帶來顯著的健康益處。
一套科學的跑步指南
堅持跑步的人,已經擁有了勻稱的身材、強健的體魄。不過,錯誤的跑步姿勢或習慣,可能導致運動損傷,要想將跑步的健身效果發揮到最大,以下幾件事你一定要知道。
人群
8類人不適合跑步
近三個月內曾發生過心絞痛者;
做輕微動作會有胸痛症狀的人;
有先天性心臟病的人;
嚴重心律不齊、心臟肥大者;
服降壓藥後,血壓仍在180/110毫米汞柱以上的嚴重高血壓患者;
手術治癒後3個月內的患者;
下肢關節(髖、膝、踝關節)損傷者;
急性腎臟病或嚴重糖尿病患者。
時間
三個時段各有利弊
時間 | 優點 | 缺點 |
晨跑 | 提神醒腦,保持全天警覺,反應速度更快 | 氣溫較低,會加大心腦血管負擔。 |
傍晚跑 | 肌肉和關節的靈活程度高,不容易受傷 | 耽誤晚飯時間,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胃腸問題。 |
夜跑 | 身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有利於脂肪燃燒、促進睡眠 | 氣溫低,易受風寒入侵;夜晚在戶外,不安全因素較多。 |
準備
跑步前後都要拉伸
跑步前:做些熱身運動能使身體快速進入狀態,原地慢跑10分鐘、高抬腿練習5分鐘都是不錯的選擇,還可做一些動態拉伸,如手臂交替環繞、箭步蹲起等。
跑步後:不要立刻停下來,最好能走上10~20分鐘,同時做深呼吸,給身體一個緩衝時間。可配合做些靜態拉伸動作,如弓步壓腿、側壓腿等。
速度
推薦勻速慢跑
健身跑以勻速為宜,對於有運動基礎的人來說,建議男性8~10公里/小時,女性6.5~8.5公里/小時。
沒有運動基礎的初跑者,可採用走跑交替的方式,跑1分鐘、走1分鐘,隨著能力的提高,逐步延長跑的時間。
強度
逐漸加量
一次跑步量根據自身體質水平而定,初練者一般從3000~5000米開始,或持續20~30分鐘。
有一定跑步基礎的人,可在此基礎上加量,但最多不宜超過10000米。
本期編輯:鄭榮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朋友圈。
「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電話垂詢
業務合作:010-65363765
內容合作:010-65363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