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玉米持續震盪,上漲力不從心


12月已經過半,國內玉米市場價格行情仍舊處於低位震盪的狀態。眼看著隔壁的水稻家忙於托市愈發熱鬧,大豆家忙著發射火箭一飛沖天,玉米想練個跳高都被地心引力無情的拽了回來。行情是漲價的快速把漲的吐出來,掉價的沒幾天就補回來,真是物質守恆,就在這固定的區間內來回波動,絕不越雷池一步。時間不等人,春運都開始預熱了,老百姓還指望賣玉米那點錢高高興興的過年呢!在近期,各方對於年前後期走勢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玉米價格行情會怎樣演繹?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員周喆認為,供需博弈或將繼續,市場沒有那個扭轉乾坤的爆點,價格行情波動區間有限。


市場各方熬鷹大戰,行情拉鋸中


首先,供應節奏步調不一。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12月5日,11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玉米2209萬噸,同比減少582萬噸。距離春節還有40天的時間,售糧進度依然慢於去年,並且去年過年時間晚,也就是說本年度的年前購銷壓力更大,行情持續低迷且絲毫不見起色,供應端的心態本就處於水深火熱的煎熬中。或是迫於資金壓力、或是擔憂重蹈19年2月20日的覆轍、或是擔憂糧質問題,多重壓力下,部分農戶選擇走貨,留下挺價的農戶就尷尬了。供應端步調不一,很難像18年11月時期全民賭漲那樣,通過挺價的方式倒逼漲價。其次,需求重點打擊潮糧。19年玉米上市時間晚且受天氣影響,多地的玉米水分情況沒有去年好,中原一帶水分下降慢,東北一帶大水分潮糧多,這樣的玉米不利於保存,工廠謹慎採購,供應還想賣。近期,隨著華北天氣轉好,大量潮糧上市,工廠順勢下調潮糧收購報價。聯動影響之下,其他產區的玉米價格行情也相應有所調整,用糧企業也通過降價或者調整水分標準的方式,打壓潮糧行情,壓迫手持潮糧的供應端心態。最後,糧商仍舊作壁上觀。市場愈發透明,行情好的時候大家有錢一起賺,行情不好的時候只能說「您哪位?」了。整個19年,也就「3.11的一次性儲備304萬噸」、「起拍價高開200元/噸」刺激了玉米行情上漲,之後的市場就是不是降價就是在降價的路上,勸退了很多貿易商,留下來的貿易商們購銷謹慎,有烘乾塔的也不開或者只開小的,多數都以隨手隨走為主,再也看不到去年11月那樣大量備貨同工廠對賭的場面了(不排除這些大佬去做大豆了)。在中間商這種坐山觀虎鬥的心態之下,既不會大量收糧哄抬行情,也沒有太多的庫存去走貨把行情踹下深淵。市場供應端賣貨難,不會快速湧向下游,而工廠收糧也不容易,要不然也不會有返利、貼水了。因此,行情波動頻繁且幅度有限。



各方沒有台階可下,也無轉折點


首先,沒有他方介入。供需雙方熬鷹大戰,誰也不服誰。如果這時候來條蛇嚇走熬鷹的人,給鷹飛走的機會,那這樣拉鋸戰就不歡而散了。這條蛇最好的扮演者就是糧庫勢力了,輪換、一次性儲備、貿易糧隨便弄點聲勢,抬個價都能讓工廠正視購銷形勢,讓農戶轉移有額外的選擇,行情也就漲了。但很遺憾,糧庫方面的收糧行為是有的,但規模太小且價格隨行就市,對行情沒有明顯的刺激效果。其次,各方都有所圖謀。春節在即,農戶、貿易商想做購銷,套現備年貨並為明年的耕種做準備,工廠想買糧,現在加工還有利潤,春節生產也不能停,有的工廠按捺不住選擇漲價。各方都有圖謀,年前這個小市場,各方之間的關係是鎖死不能動了。行情是漲是落,就看博弈中誰能贏的話語權了,但無論誰贏了,這種利多利空對著沖的行情都使得價格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波動幅度。


綜上所述,玉米市場各方進入僵持階段,工廠和貿易商是熬鷹人,農戶是被熬的鷹。鷹都被熬上了就證明它沒有了天空的優勢,處於弱勢的一方,中下游掌握主動權,上游想啄瞎熬鷹人的眼,還需要一條嚇到熬鷹人的蛇,就是這蛇太小且沒毒,也意味著挺價有些艱難。工廠有春節備貨,農戶想賣糧,就看誰先熬不住了。欲了解更多玉米行情數據以及未來走勢,敬請持續關注中國糧油信息網的官方網站(http://www.chinagrain.cn)以及APP(http://www.chinagrain.cn/app)和微信平台(graininfo)或可致電0451-88001128諮詢,成為中國糧油信息網的會員,享受更多特權。(中國糧油信息網 周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