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糧」變「細糧」?怎麼吃更健康?
吃粗糧好處多多
控制體重和血糖、降低膽固醇水平
但是很多人其實吃錯了粗糧
把「粗糧」吃成了「細糧」
那到底怎麼吃粗糧才對呢?
哪些「粗糧」被吃成了「細糧」?
粗糧糊;黏糯粗糧;八寶粥和八寶飯;全麥麵包和粗糧餅乾;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
粗糧營養排行榜
蛋白質:扁豆、芸豆、蠶豆、綠豆;膳食纖維:芸豆、赤小豆、豌豆、扁豆;維生素B1:豌豆、燕麥、大麥、鷹嘴豆;維生素B2:扁豆、芸豆、鷹嘴豆、蕎麥;鉀:芸豆、蠶豆、赤小豆、鷹嘴豆;鎂:蕎麥、鷹嘴豆、芸豆、藜麥。
如何科學吃粗糧?
烹飪方式建議蒸或煮;多種粗糧或與細糧搭配吃;分餐食用粗糧更健康;吃粗糧後多喝水;吃雜糧要跟著年齡走。
哪些「粗糧」被吃成了「細糧」?
粗糧糊
雖然玉米、小米、高粱等是粗糧,但是經過精加工後變成了粉末狀,將其難消化的部分除掉後,口感變好、容易消化吸收,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所謂的粗糧便從低 GI 食物變成高 GI 食物,容易升高血糖,使粗糧變成了精糧。
黏糯粗糧
早餐吃一個粗糧粘豆包,午餐來一碗糯米飯,晚上再來一根糯玉米,看似一日三餐吃的是粗糧,但其實它們都屬於黏糯的主食,並不是真正意義的健康粗糧,這些粗糧的黏糯口感,來自其中的支鏈澱粉。支鏈澱粉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同時也是升血糖的「幫凶」,所以糖尿病人並不適合吃又黏又糯的「假粗糧」。
八寶粥和八寶飯
很多人認為只要在白米、白面中混合點粗糧做成美食就算粗糧飯,例如在白米中加入糯米、黑米、紅豆、花生、蓮子、紅棗、枸杞、葡萄乾、白糖等做成八寶飯,吃起來很香甜,似乎一口下去吃了好幾種粗糧,但這其實並不是粗糧的正確吃法。糯米的升血糖速度非常快,而且還冒著熱氣的糯米飯,升血糖的能力甚至比綿白糖還要強,這樣的粗糧不僅起不到養生作用,反而對升血糖起到促進作用。八寶粥也是一樣的道理,除了這些食材和糖以外,又被煮得稀爛,就更容易提升血糖了。所以血糖高的人不適合吃八寶飯和八寶粥。
全麥麵包和粗糧餅乾
全麥麵包、全麥餅乾或是粗糧餅乾等是市面上比較常見的粗糧食品,但實際上在製造過程中,為了使口感更好,可能會添加油、糖等熱量較高的配料。看似原材料使用的是粗糧,但是加工後不僅升高血糖的速度變快了,還會額外攝入不少糖分和熱量。
膨化和油炸食品
玉米雖然是粗糧,但是做成爆米花時需要加入大量的糖膨化,這時糖的含量大大增加,同時它的質地結構也變得更加疏鬆,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另外還有些油炸食品,例如薯片,在油炸的過程中會導致裡面的脂肪含量升高,總的能量升高,所以膨化食品和油炸食品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講不太友好。
粗糧營養排行榜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建議一般人群每天攝入穀類食物200g~300g,其中包含全穀物和雜豆類50g~150g,薯類50g~100g。多吃粗糧有利於維持體重和控制血糖,降低便秘的發生風險,改善血脂異常和降低膽固醇水平等。
蛋白質排行榜
雜豆富含蛋白質,大多在20%~35%,比雞胸肉的蛋白質含量還高。
Top 1 扁豆 25.3g/100g
Top 2 芸豆 23.4g/100g
Top 3 蠶豆 21.6g/100g
Top 4 綠豆 21.6g/100g
膳食纖維排行榜
粗糧富含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增加飽腹感、平穩餐後血糖、控制體重等功效。
Top 1 芸豆19.3g/100g
Top 2 赤小豆 17.8g/100g
Top 3 豌豆 17.4g/100g
Top 4 扁豆 16.7g/100g
維生素B1排行榜
粗糧中含有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B族維生素最重要的功能是參與人體能量代謝。
Top 1 豌豆 0.49mg/100g
Top 2 燕麥 0.46mg/100g
Top 3 大麥 0.43mg/100g
Top 4 鷹嘴豆 0.41mg/100g
維生素B2排行榜
Top 1 扁豆 0.45mg/100g
Top 2 芸豆 0.26mg/100g
Top 3 鷹嘴豆 0.25mg/100g
Top 4 蕎麥 0.16mg/100g
鉀排行榜
穀物種子中含有不少鉀,特別是谷胚。充足的鉀有助於調節血壓,進而降低中風和冠心病的風險。
Top 1 芸豆 1215mg/100g
Top 2 蠶豆 1117mg/100g
Top 3 赤小豆 860mg/100g
Top 4 鷹嘴豆 830mg/100g
鎂排行榜
粗糧中的鎂也特別豐富,不僅能緩解疲勞、幫助睡眠,還是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
Top 1 蕎麥 257mg/100g
Top 2 鷹嘴豆 210g/100g
Top 3 芸豆 161mg/100g
Top 4 藜麥 159mg/100g
如何科學吃粗糧?
烹飪方式建議蒸或煮
同一款粗糧,烹飪精細化不同,帶來的好處也不同,如果是需要控糖的人群,建議儘量選擇蒸雜糧飯的吃法,比雜糧粥要好。熬粥的時間越長,粥越黏稠,血糖生成指數也會越高。
多種粗糧或與細糧搭配吃
選擇多種粗糧搭配吃,或是與細糧搭配食用。從控糖的角度建議,細糧與粗糧可以按照1:1或2:1的比例進行混合搭配。不同的食物,其營養成分也各有不同,避免長期食用同一種食物,導致某些營養素缺乏。
對於腸胃功能弱、不易消化的人群而言,粗糧可以占30%,細糧占70%。
分餐食用粗糧更健康
粗糧最好不要集中在某一餐吃,建議均勻分配到一日三餐中,才有助於均衡膳食,有利於身體健康。
吃粗糧後多喝水
粗糧中含有較多膳食纖維,而纖維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做後盾,才能保障腸道的正常消化和工作。因此,如果吃的粗糧製品中含水量較少,比如雜豆飯、玉米窩頭等,就要適當多喝水。
吃雜糧要跟著年齡走
以全穀物跟雜豆為例:
健康成年人:推薦每日攝入50~150克;
14歲~18歲人群:推薦每日攝入50~100克;
7歲~14歲人群:推薦每日攝入30~70克。
編輯:李玲
資料:CCTV生活圈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