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地叫停「打卡」,家長老師解脫了

2023-11-21     電腦報

原標題:全國多地叫停「打卡」,家長老師解脫了

近日,一則關於「福州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消息引起全國關注。一石激起千層浪,廈門、成都等地紛紛下發通知,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強制要求。

在濟南,多位家長及老師向記者表示,部分中小學、幼兒園已經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對家長和學生不做強制要求。

等待已久的叫停

「全國多地叫停安全教育平台強制打卡太好了!終於取消打卡了!」11月19日,濟南一名學生家長宋芳告訴記者,,孩子上幼兒園三年,家長被催著打了三年卡,非常煩惱,終於解脫了。

第一個叫停這種「形式主義打卡」的是福州市。

「福州發通知說,以後會統一在學校組織安全教育,這樣安排就很好,家長終於從這件事中解脫出來了。」林瑋說,因為有朋友在福州,所以她對福州叫停的印象非常深刻。

今年10月30日,福州市教育局發出通知:學校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學生或家長完成學習任務,嚴禁以口頭、公示欄、微信等任何方式通報或公開學生參與安全教育平台學習情況。

「我們從今年11月初起,就不再提醒家長打卡了。」近日,濟南小學老師趙森向記者透露,目前部分中小學、幼兒園已經發通知給班主任,對家長學生不做強制要求。

「好像最近班級群里確實沒有要求家長在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通知了,老師也沒在群里催促了。」濟南一學生家長林瑋高興地告訴記者,她翻看班級群里的相關通知,發現老師最後一次在群里發通知是在11月初,此後就沒再發過相關通知。

家長林瑋感慨:「叫停強制打卡學習,減輕了家長和孩子負擔,也減少了老師負擔,是一件好事。」

記者從多位家長和老師提供的內部通知中也證實了這一消息。記者從濟南某學校轉發的一份通知中看到,「對中國教育學會組織的安全教育平台學習,重申自主、自願的原則,切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再次重申,安全教育平台使用對學校不做考核,對家長學生不做強制要求。請一定轉達給所有班主任、教師。」

福州率先叫停安全教育平台強制打卡的舉動,贏得了全國很多家長的點贊,衝上了熱搜。很快,全國多地也出現了叫停「安全教育平台」強制打卡舉動。

11月16日,成都市教育局發布消息,切實糾正「成都市學校安全教育平台」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強制註冊帳號、在班級群或家長群通報未完成學習人員名單、讓家長代替孩子看視頻並完成作業等現象,並要求各級各類學校每月確定一次安全教育班會課,組織學生在校集中收看、學習、交流討論。

11月15日,泉州市教育局在這份關於規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在線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除「開學安全第一課」外,允許師生和學生家長有選擇性地參加「平台」在線學習,不得以任何方式強制要求學生或家長完成在線學習任務。嚴禁以口頭、公示欄、微信等任何方式通報或公開學生參與平台在線學習情況,嚴禁月末、期末集中突擊組織在線學習,嚴禁教師或學生家長替代學生完成在線學習。

不少家長感慨,困擾家長多年的安全教育平台學習打卡終於暫時落下帷幕。

被打卡「圍困」的家長

「我家孩子的參與度為零,好幾年都是家長在打卡。」張寧是濟南一名四年級學生的家長,說起安全教育平台的打卡任務,她一臉無奈:「孩子自己又沒有手機和電腦,這種高頻率的學習打卡又必須完成,很顯然最終會變成家長的任務。」

「孩子們本來晚上寫作業就夠忙的了,哪有時間看這些?如果老師要求拍照,那很多孩子就會拿著手機點開視頻做個樣子,拍照發到班級群里交差。」在張寧看來,畢竟孩子要長期在學校就讀,學校和老師安排的任務,家長也不敢不完成。這種打卡結果就是給家長增加負擔,大家都知道是走形式,心照不宣,只要完成就行。

令張寧無奈的是,有學校還會要求家長在群里接龍,讓老師督促家長孩子們及時完成任務。有時候完不成還要被老師點名,感覺像在群里被「通報」了。

「周一到周五,老師在群里催了兩次,點名說還有兩位家長沒完成。」一年級學生家長宋芳告訴記者,「聽說有的省市已經取消這種打卡了,濟南也有部分學校叫停了,希望孩子所在學校也能儘快取消。」

在宋芳的印象中,近年來,家長像被「困」在了這種頻繁的打卡中。她回憶說,近幾年老師通知的任務中,安全教育平台的通知是最多、最急的。

有一次工作日,宋芳沒看到群里的信息,錯過了安全教育平台打卡,老師先是在群里點名提醒,又專門打電話提醒她,請她儘快完成。當時是工作日,她正在開車趕著去忙工作的事情,無奈之下,她只好先找個地方停車,用手機完成了安全教育平台打卡,再去忙工作的事情。

王琛的孩子今年剛從幼兒園畢業,她認為,安全教育平台學習的形式主義體現在「答題」環節上尤其明顯。「幼兒園孩子年齡那么小,怎麼可能獨立完成?」王琛說,教育平台上的答題環節,動不動就要答5-10道題,甚至更多。

「我有時候孩子看一下安全小視頻,但是大多數時候都是家長在機械地完成任務 」二年級學生家長宋美勤說,孩子上幼兒園三年加上小學一年,安全教育打卡基本都是她親自完成的。

「她家裡只有一個孩子還好一些,她朋友家兩個孩子都上學,她還要完成兩份安全教育平台學習打卡,感覺像困在這種打卡機制中,很難擺脫,實在煩不勝煩。」宋美勤說。

來自老師的呼聲

事實上,在家長抱怨的背後,一些老師也很無奈。

「我們老師也不喜歡這種課外打卡任務,也希望少一些形式主義的打卡,減輕老師的負擔。」濟南一位老師周曉夢表示,「人家家長上班也很忙,我們也不願意催促家長。」令周曉夢印象深刻的是,有時有孩子沒完成,老師下班後還要加班盯著督促提醒家長,家長態度不好,老師也很尷尬。

「這一切都是因為上級要考核,我們基層老師也沒辦法。」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老師告訴記者,安全教育平台學習打卡之所以成為了家長眼中的「形式主義」,是因為相關部門對學校考核,學校再對老師和班級考核,如果考核不過關,年底就可能影響學校和班級、老師評優,大家只能都重視起來,不敢大意。

家長王琛對這一點深有感觸,她回憶說,今年暑假,孩子幼兒園畢業後,她發現原本早已「歡送」完畢業生,很少發通知的幼兒園家長群里,老師依然會提醒大家不要忘記安全教育平台打卡。「老師也需要休假、休息,可她竟然還要為已經畢業的孩子們安全教育平台打卡操心,實在是不容易。」

「我們現在的老師也很累,我們期盼能少一些課外任務,讓老師回歸課堂專心地教課,那種感覺是最幸福最輕鬆的。」周曉夢說,有時候老師總忙於一些本職工作以外的事情,感覺上課反而成了一種奢侈。

事實上,很多家長反對的並不是安全教育, 而是反對形式主義和硬性任務。很多人理解,安全教育平台的初衷,是為了提升孩子的安全知識,保護孩子生命安全。

據報道,2013年,教育部基礎一司委託中國教育學會開展安全教育的相關實驗和試點工作,選擇適當地區建立安全教育平台。該平台的初衷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教育水平。

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在各地實踐中,常常有家長或教師反映:「強制完成」「完成率納入教師和學校評比」「學習內容超出學生實際知識水平」「都是家長在答題」等,甚至有一些機構和個人以「代打」名義,為家長提供有償「打卡」服務。

「安全教育完全可以在學校統一完成,很多安全知識老師在學校已經講過了,沒必要讓孩子和家長在家重複進行。」濟南一位家長提出建議。

正如媒體在點評中所說,「層層壓實責任」變成了「層層完成任務」,令人深思。如今,不少打著「家校共育」「雙減政策」旗號的新措施,執行起來卻變成了寫材料、開會、簽責任書這樣的「紙上談兵」,無形中給學生、家長和老師增加了壓力。

針對這種現象,記者注意到,全國多地在叫停安全教育平台強制打卡的同時,也提出了相關的解決辦法。

福州市不再要求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登錄學校安全教育平台完成學習任務,改為學校可以利用安全教育平台資源,統一在學校組織安全教育。

值得關注的是,福州市教育局還要求各地各校要抓好貫徹落實,落實情況納入年底考評。各學校可將新要求傳達至每位學生家長,請廣大家長共同監督舉報。對違反以上規定要求的縣(市)區教育局和市屬學校,將在全市教育系統通報批評。

11月16日,成都當地開始開展安全教育平台使用的自查自糾,在11月20日以後,若仍然存在強制註冊帳號、在班級群或家長群通報未完成學習人員名單、讓家長代替孩子看視頻並完成作業等情況,家長可通過掃描市教育局開通的二維碼或撥打電話進行反映。

在濟南,部分學校轉發的相關部門通知中也強調,安全教育平台使用自主、自願的原則,切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需要家長配合的,要讓家長理解安全教育工作的意義,避免引發誤解。安全教育平台使用對學校不做考核, 對家長學生不做強制要求。

「學校里對孩子進行的安全教育很重要,會讓孩子一生都受益無窮。但是只有安全教育真正地從流於形式,變成孩子們心中忘不了的知識,孩子們才能平安出門,安全回家,一生走得更平穩更平安。」濟南一位老師感慨,孩子平平安安,是每個家長和老師的心愿,希望這種心愿以更美好的形式去實現。

來源:央視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f353d065f5123e2dfe2367f1395b6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