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選擇為老年人健身添活力

2023-04-03     生態體育

原標題:多元選擇為老年人健身添活力

江蘇省揚中長江花城文明實踐站活動室內熱鬧非凡,兩張冰壺球桌整齊地擺放,一場場精彩的桌上冰壺球比拼在這裡上演,只見一名老年選手手拿桌壺球,擺好姿勢,目光專注,把握好力度和角度,果斷推出手中的球。這樣有趣的健身活動每天都在開展,桌上冰壺球正成為揚中中老年群體時興的健身運動。

桌上冰壺球是一項衍生於冬季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冰壺的新興運動,是中國老體協近年來大力倡導、推動創新的成果。2014年,在四川省老體協的指導下,成都市老年人體育協會率先對桌上冰壺球的競賽規則和裁判法進行了制定和實施。2014年9月9日,成都市老年人體育協會成立全國首個桌上冰壺球俱樂部,在這一運動進行推廣普及。

桌上冰壺球將冰壺的打法搬到桌上,簡化了器材、場地等硬體要求,讓愛好者能夠低成本感受冰雪運動的魅力。開展桌上冰壺球運動好處多多,桌上冰壺球戰術的制定需要有很好的綜合思考、空間想像和記憶能力。要打好桌上冰壺球,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始終淡定,方能很好地發揮戰術,從而享受比賽的樂趣。儘管桌上冰壺球運動不劇烈,但依然是一項可以使腰腿力量得到適度鍛鍊的運動,規範的投球動作需要腰腿的協調控制。另外,桌上冰壺球是將起坐動靜結合起來的運動,避免了有些運動久坐或久站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由於這項運動參與門檻低、趣味性高、可觀性強、技戰術豐富,同時兼具健身健腦效果,一經推出,廣受歡迎。近年來,在中國老體協的指導下,桌上冰壺球運動發展勢頭迅猛。目前,四川、江蘇、浙江、湖北、河北等省已處於全面普及階段;北京、上海、雲南、江西、山東、天津、黑龍江、吉林、湖南、香港等地已開始推廣,並積極舉辦各種培訓和賽事,讓越來越多的人享受桌上冰壺球運動帶來的健康、快樂。

說起球來,很多人能說出一長串名字。可是兜球是什麼?估計不少人回答不上來。不過,這點難不倒浙江的老年健身愛好者們,因為兜球在浙江已經紮根生長。近日,浙江金華開發區2023首次老年人兜球交流活動結束,不久前,兜球活動還走進了杭州千島湖鎮社區里,為社區群眾增添了不少樂趣。

兜球是一項老年人的獨創項目,由浙江省餘姚市黃家埠鎮老年人體育協會創編。2008年,餘姚市黃家埠鎮老年人體育協會為豐富農村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內容,從民間傳統投竹籃和壘球投准中得到啟發,自己設計製作兜球投擲器材,並不斷改進完善,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兜球場地長13.3米,寬2.5米,投擲距離為6.5米。網兜長1米,寬0.8米,網兜深0.4米,前置可升降的檔網板,網架高度為1.5米,兜球為軟質圓形,充氣後直徑為8厘米,重量為100克。兜球玩法簡單,是以拋投的方式在一定距離外將小球擲入網兜,運動幅度不大,主要考驗老年人的穩度和準頭。兜球運動集健身、娛樂、競技於一體,場地簡單,價格低廉,運動安全,組織便捷。它以獨特的魅力,迅速在老年人中走紅,千島湖鎮的各社區基本都備有數套兜球器械。

在兜球活動現場,常見參賽選手全神貫注參與其中,一個個彩色的兜球劃出一道道炫麗的拋物線,應聲入網。有老年人第一次參加兜球比賽,覺得會很簡單,開始說「這麼大的籃筐肯定百發百中」。然而過程中大家都搖頭苦笑「太難啦」,沒想到兜球運動看似容易,投進去其實難度不小,要有科學正確的評估計算,力度大小、拋物線的走勢都需要考慮其中。兜球目前已列入浙江省和寧波市老運會交流項目,成為浙江省各級老年人體育協會組織開展健身活動的首選項目之一,為提高老年人健身人口率作出了貢獻。近幾年來,在浙江省、寧波市老年人體育協會的精心培育和推廣下,兜球運動項目已具備浙江省老年人體育協會審定的競賽規則,目前擁有各級教練員和裁判員數千人。

「健身棒,大家拍,健康中國自然來。健身棒,堅持跳,健康中國自信到。」這句中醫健身棒操舞穴位順口溜,成為老年棒操舞愛好者們耳熟能詳的口號。近年來,隨著廣場舞中醫棒操舞不斷在全民健身中推廣,棒操舞成了老年朋友們當下熱門運動新選擇。

棒操舞以中老年操舞類健身運動為出發點,在《天美地美中國美》《中國范兒》等音樂的基礎上創編出適宜中老年的操舞類健身套路,難易程度適中,運動量適當(此操舞屬於中級推廣套路)。棒操舞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包括中醫健身「棒」操舞踮腳操、養生穴位操、養生太極操、威風鑼鼓、街舞等。

據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廣場舞推廣委員會相關專家介紹,廣場舞中醫棒操包含走、小跳、側身、扭動、抬腿、舉手、半蹲、擊打經絡穴位等全方位的健身動作。健身棒擊打主要穴位約34個,擊打次數約440次,以胃經、膽經、膀胱經為主,對腸胃、消化系統、分泌紊亂、疲倦、生殖系統、四肢無力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堅持中醫健身棒操舞鍛鍊,使身體經絡暢通,氣血通暢,提高免疫力,防治慢性病,符合中老年人的健身需求。經專家分別對5位中老年測試者進行運動前和運動後的生理測試,運動後心率、血壓都在正常範圍內。

中醫健身棒操舞是「體醫+體教」「文化+身體體驗」相結合的全民健身運動。中醫健身棒操舞在各地舉辦培訓班,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海南大學、太原學院等高校相繼開設中醫健身棒操舞運動課程,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並在全國多地社區開展中醫健身棒操舞運動集體活動。李琴是一名棒操舞愛好者,參與了山西省廣場舞中醫健身棒操培訓班,她說:「我非常珍惜棒操舞培訓學習的機會,我要把『科學健身、健康生活』的理念傳遞到百姓生活中去。」

老年群體積極鍛鍊身體是健康關口前移、治未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對於年齡較大的老年人來說,不參加體育鍛鍊仍占有一定比例。2007年、2014年、2020年,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牽頭進行了三次全國健身活動狀況調查,並發布調查報告,分析了老年人群不積極體育鍛鍊的原因。

以2007年的調查數據作為動態數列基點,70歲以上老年人不參加鍛鍊的比例,2014年比較2007年下降了3.8%,2020年比較2007年下降了1.3%。調查組分析了老年人不參加體育鍛鍊的原因,身體機能素質下降,不能參加鍛鍊是2007年調查的一個因素;「沒興趣」「惰性」是2014年調查的因素;2020年的新冠疫情應該是老年人不能選擇鍛鍊的重要影響因素。

伴隨著國內優化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老年人群體需要增強體質,適度鍛鍊。如何動員不積極鍛鍊的老年人群走出思想誤區?2020年,體育健身指導途徑調查顯示,「同事朋友、相互指導」的比例是19.3%,看體育健身指導相關資料的比例是14%。2014年,70歲以上老年人獲取體育信息途徑的數據顯示,通過電視(DVD、錄像、廣播)的比例是56%,通過書刊報紙是12.7%;2007年,70歲以上老年人沒有接受體育鍛鍊指導的比例是76.1%。

基於以上統計數據,我們建議,體育行政部門、科研院校、社會體育指導員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走進基層,進入老年人社區、養老機構,發放健身圖書資料,播放體育活動的科普作品,聯繫社會體育指導員身教言傳教授健身技巧。通過老年運動積極分子的典型示範效應,讓老年鍛鍊達人影響本社區、本養老機構的「懶庸散」夥伴,讓不積極鍛鍊的老年人群感受紅紅火火的運動氣氛,漸進性地融入健身社交圈。

隨著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老年人更加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於是他們開始尋找各種各樣的健身方式,例如柔力球、廣場舞、健步走等等。可除此之外有一項更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一直被大家所忽略,那就是瑜伽。瑜伽作為新興的健身項目,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越來越受到廣大中老年健身愛好者的青睞。

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相關專家表示:「由於瑜伽屬於靜態拉伸為主的有氧運動,具有動作和緩、呼吸平和、漸次到位的運動特質,非常適宜中老年人鍛鍊。」

近年來,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在各地積極開展老年人線上線下瑜伽健身培訓活動。安徽省老年人體育協會聯合安徽省健身瑜伽協會,邀請組織國家體育總局《健身瑜伽體位標準(試行)》主要執筆團隊,針對中老年人群生理心理狀況,將原有健身瑜伽體位標準難度整體降低,遵循「循序漸進、全面均衡、安全有效」的原則,重新創編了《中老年瑜伽體位標準(草稿)》。

老年朋友練習瑜伽應以健身的簡單動作為主,真正做到科學健身。安徽省老年人體育協會瑜伽專委會技術部副部長李紅芳,從事瑜伽教學近20年,培養出近千名瑜伽教練。李紅芳建議,零基礎開始學習瑜伽的中老年朋友,要循序漸進,從最簡單的動作開始,熟練掌握瑜伽基礎呼吸,提前做好身體小關節熱身。此外,老年朋友鍛鍊不能有攀比心理,量力而行。參與瑜伽線上線下培訓的廣大老年朋友紛紛表示,雖然是第一次接觸瑜伽運動,但是通過科學指導培訓受益匪淺,也愛上了這項時尚的健身項目,改變了以往認為老年朋友不適合瑜伽運動的觀念。

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頒發的全國跳繩教練員、裁判員等級證書,是唯一全國認證證書含金量高,就業前景廣闊。 在這裡,你不僅會學習如何跳繩,還將了解如何進行跳繩教學,每一位參加全國跳繩教練員裁判員培訓且通過考核的學員,培訓結束後都能直接上崗,開展教學工作。

生態體育:體育場館園區小鎮綜合體投資設計運營規劃,康養文旅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發展智慧升級。

免責聲明:【生態體育】圖文來自於網絡,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目的,如有標註錯誤或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生態體育及時更正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ee5de814cb965fbfdff83191a5931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