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途經一個知名的中學門口。
一位媽媽正在歇斯底里、涕淚橫流:「你說不考就不考了?我天天風裡來雨里去接你送你,培訓班、輔導班花了那麼多錢,你說不考就不考了,你說不上就不上了?」
一臉倔強的孩子站在媽媽面前,完全無視媽媽激動地情緒,眼神中寫滿了「不耐煩」三個大字。
是啊,又是一年的中高考季。
身邊有高考生的朋友吐槽說:「自己在家裡大氣都不敢出,完全看孩子的心情。他願意說話,就趕緊陪著說兩句,他不願意說話,也不敢催著他做什麼,生怕影響了孩子的情緒。做父母的,真是卑微到家了!」貌似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
而中考生的家庭則充滿了各種變數。一會兒是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各種焦慮,一會兒是孩子對自己在信心與不自信中左右徘徊。
所有的現象都可以深挖本質。
只不過,現在是箭在弦上,已經容不得我們再去挖過去的因果。
所以,中高考生的家長此時此刻,最要做好的,是穩住自己的心神。與其焦慮孩子,不如開導自己。孩子的未來都是未知,而我們作為成人,則可以在未知中剝繭抽絲,找到一點點的光明。
若是已經自亂陣腳,時時焦慮,那麼孩子不叛逆才怪!
說實話,這個時候的父母,應該理智的分析孩子的成績,然後對孩子有一個非常理智和清晰的認知。
就像我們這裡中考前的模擬,不過是400分左右的,就不要再覬覦所謂「大小三甲」的高中,這類高中往年的錄取分數都已經距離滿分不過20分左右,若是平日裡學習功底都不紮實的孩子,怎麼可能憑藉僅剩的一個月時間,去提升180分之多?而是想方設法,讓孩子保住學籍,往前衝刺一下就好。
所以,認清楚孩子的定位很重要。奇蹟不是不可能出現,而是要多考慮奇蹟倘若不出現,下一步要怎麼辦?
其次,分析完孩子的成績,父母不妨嘗試放鬆一下心態,給孩子一個獨立安靜的空間,讓他能夠自我掌控時間。
高中生都已經18歲以上,成人禮已過,該學會對自己負責了。
初中生也即將面臨住校的高中生涯,若時時刻刻都在父母的嚴格管理下,那麼即便是考入高中,也會有一個過於放縱自己的時期,得不償失。
所以這個時間段,看似非常重要,但父母要做到「外松內緊」,給孩子相對的寬鬆,讓他能夠自由自在的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孩子能夠升入985、211,還是普通一本、二本;是進入全市排名領先的高中,還是處在五五分流的分流層,現在基本上都已經有了初步的判斷。
再次重申,我們相信奇蹟,但要做好奇蹟沒有出現的各種準備。
最後,父母要給自己一個定心丸。孩子優秀,是國家的;孩子不優秀,是自己的。只要生性純良、明辨事理,有沒有遠大前程又怎樣?
父母想開了心情就會放鬆許多,心情放鬆了,就不會緊盯著孩子,孩子自然而然也就放鬆了,拿出自己最佳的狀態,再拼上最後十幾天、一個月,也不會覺得苦與累。
針對面臨高考的最後這十幾天、中考的最後一個月,想必絕大多數的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上都已經無能為力了。
對於孩子來講,這個時候自己內心深處要有一種求穩的心態:
不再強求那些怎麼都不會的題,若沒有方法和技巧,就果斷放棄吧!
力爭自己會的題都能夠做對,這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啦。
換句話說,也不必再盲目刷題,題海戰術已經不再適合這為數不多的時間;而弄懂、弄通一套卷子,比什麼都重要。
針對錯題不是訂正,而是融會貫通,從根源處懂得錯在了哪裡,如何才能做對。不求量多,只求質精。
說實話,越是這樣的時候,越不能隨波逐流,也不要擺爛躺平,更不能雞血滿滿……
做父母的,要理智、從容;做學生的,要有方法,懂技巧!
臨門一腳,只有用對了方法,走對了路,衝刺、提升一個或兩個檔位,才不是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