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金庸的武俠小說,總會油然生出一種史詩感,只因金庸的武俠小說不僅大氣磅礴,和歷史融為一體,他的15部著作還能前呼後應、盪氣迴腸。
好比《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合稱為《射鵰三部曲》,劇情合而為一。不過楊過、張無忌最後都退隱江湖,大俠郭靖卻落得一個戰死襄陽的悲慘結局。
一、郭靖之死
儘管《射鵰三部曲》共有郭靖、楊過、張無忌三位主角,但郭靖才是《射鵰三部曲》的靈魂人物。他單純剛直,重孝義、勤奮、愛國,具備一切金庸筆下最模範的俠義精神。郭靖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感染了身邊之人,就連一向睚眥必報、敏感多疑的楊過,也在郭靖的帶領下蛻變成了揚善除惡的神鵰大俠。
然而,郭靖再怎麼完美也無法改變發生過的歷史。據史書記載,忽必烈率領大軍踏平了襄陽城。於是身為讀者的我們會在《倚天屠龍記》里看到這麼一段原文: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待趕去想要相救父母親人,卻已為時不及。
隨著郭靖戰死,郭靖一脈似乎斷了傳承。原來《倚天屠龍記》雖然標榜為《神鵰俠侶》的後續之作,但卻被金庸跳過了近百年的時間,因而對讀者而言,《倚天屠龍記》倒像是在講述另外一個故事,就算翻遍全篇著作都沒看到郭靖的傳人。
其實,根據原著留下的暗示來看,郭靖雖死,卻在後世江湖留下了兩位傳人。
二、第一位傳人
第一位傳人不是別人,正是峨眉派的開山鼻祖郭襄。郭襄乃郭靖郭大俠之女,當然稱得上是郭靖的傳人了。
郭靖戰死之時,郭襄遠在千里之外尋找楊過。到了郭襄40歲的那一年,她突然大徹大悟,就此停下了追尋楊過的腳步,繼而落髮為尼,在峨眉開山立派,創建了日後能與少林、武當分庭抗禮的峨眉一脈。
儘管金庸跳過了百年的時間,但通過後世江湖豪傑的說法來看,郭襄成了峨眉掌門之後繼續發揚郭靖的俠義精神,有一個「郭女俠」的美譽。
好比紫衫龍王和滅絕師太談話之時就曾提及了郭襄,書中是這麼寫的,紫衫龍王道:「當年峨眉派郭襄郭女俠劍法名動天下,自然是極高的,但不知傳到徒子徒孫手中,還剩下幾成?」滅絕師太森然道:「就算只剩下一成,也足以掃蕩邪魔歪道。」
我們知道,紫衫龍王極其孤傲,可她在提及郭襄時仍加了一個「郭女俠」,可見郭襄後來的確名動江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女俠。
頗為諷刺的是,郭靖的另一位傳人卻成了邪派。
三、第二位傳人
對於「郭靖之死」,讀者們是否有這麼一個疑問?郭靖將降龍十八掌和《九陰真經》、左右互搏之術乃至天罡北斗陣融合到了一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加之郭靖熟讀《武穆遺書》多年,身旁又有一位號稱女中諸葛的黃蓉輔佐,試問蒙古人又是如何攻破襄陽城的?
倘若郭靖身旁出了一位投敵叛變的內奸,這個內奸是郭靖的心腹,他卻將襄陽城的糧草位置以及布兵情況盡數告訴給了忽必烈。這樣一來,郭靖就算有三頭六臂也無力回天。
這個內奸是誰?他就是郭靖的徒弟武修文。
可別以為筆者無中生有,早在神鵰時代,武修文就有臨陣脫逃、貪生怕死的舉動。那時黃蓉懷有身孕被金輪法王追殺,幸得楊過、小龍女拔刀相助。然而此時的楊過、小龍女並沒有悟出雙劍合璧的奧秘,因此和金輪法王可謂是以命相搏。
另一邊的武氏兄弟卻急忙催促黃蓉趕快逃走,結果惹來了黃蓉的一頓訓斥。
可以預見的是,當忽必烈率領十萬鐵騎兵臨城下之際,武修文多半起了異心,他暗中通敵,最終出賣了郭靖以此保留自己的那一條性命。
如果是這樣,就能解釋在《倚天屠龍記》里,武修文的後代武烈、武青嬰為何淪為了反派人物,他們為了屠龍刀不惜欺哄張無忌,設下了一個又一個圈套。
此外,武氏家族的連環山莊極其富有,所住的樓房雕欄玉砌、家中藏有無數金銀珠寶、奴婢僕人不計其數。這些財富是如何來的?武氏家族為何又要遠離中原,跑到崑崙山下自成一脈?
答案很簡單,武修文出賣郭靖惹來了中原武林的追殺,他從忽必烈那裡得到了大量賞賜,這才不惜千里來到崑崙山,在遠離中原之地成家立業,最終創建了連環山莊一脈。
否則按照常理來說,武修文是郭靖的徒弟,他難道不應該帶著後人跟著郭靖一同浴血奮戰、死而後已才對麼?為何不但苟延殘喘,還搜颳了大量的財富?
綜上,郭靖死後留下了兩個傳人,一個是峨眉派的郭襄郭女俠,另一個則是黑化墮落的武修文。兩位傳人不能相見,否則郭襄必要掣出倚天劍,將這個大逆不道、賣國求榮的武修文大卸八塊不可。
不得不佩服金庸的才高八斗,他的武俠小說看似落下了劇終的帷幕,實則隱藏了如此之多的劇情,著實讓人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