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扎的仔褲、徐嬌的泳裝、楊麗萍的孔雀,哪 兒 低 俗?

2023-06-24     時尚COSMO

原標題:娜扎的仔褲、徐嬌的泳裝、楊麗萍的孔雀,哪 兒 低 俗?

一個追求「靈」的舞者,

遭遇了滿眼是「肉」的觀眾,

還有一個盛行「告狀」的年代

啊,這怎麼就低俗了?

近日,一網友曬出楊麗萍舞劇《孔雀》的近距離劇照,引髮網友熱議。身著肉色打底褲的男舞者側躺在女舞者懷中,乍一看仿佛赤身裸體,尺度很大的樣子。

而大家的意見也兩極分化。

一部分網友覺得難以理解,認為這樣的藝術低俗不雅;

而另一部分網友則對這樣的指責作出反擊,覺得他們思想迂腐,也有人類比國外的裸體雕塑,諷刺其只看肉身,不懂藝術。

實際上,整個舞劇分為春、夏、秋、冬四個篇章,演員那時的造型是符合劇情的,男演員飾演的孔雀角色奉獻了全身的羽毛以獲得女孔雀的自由。

而楊麗萍對此事也做出了回應: 「那段舞蹈是我最喜歡的,也是最難的,少了其他的裝飾,需要演員用極致的身體、肢體語言來進行表演。」

她同時也說:「圖片中給男孔雀打了馬賽克,讓大家以為他是裸體的,其實不是,你需要從頭理解這個舞劇。」

我們從這些回應中便不難發現,出現這些「不雅」指責和理解誤區的原因是什麼。

對於這些低俗的評價,用評論區一位網友一針見血的語言來概括最合適不過——一個追求「靈」的舞者,遭遇了滿眼是「肉」的觀眾,還有一個盛行「告狀」的年代。

什麼是「靈」?什麼又是「肉」?

我們可以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一個被精巧構思、被賦予深刻內涵的藝術作品呈現在大眾面前時,由於每個人閱歷、認知的不同、審美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區別,會對這個作品進行不同的解讀,這是無可厚非的。

微博@劉不煩-Leah

但是當創作者向更高層次的藝術美感靠攏,與觀眾之間的審美鴻溝就產生了。比如《孔雀》希望探究融於自然的季節美和生靈美,並用人的肢體舞蹈進行表達時,一些仍然帶著固有認知和傳統道德批判眼光的人就會認為這低俗不雅,不符合公序良俗。

微博@劉不煩-Leah

無視人體美和生命美,只看肉體,只看得到下流,那享譽藝術界幾百年盛名的《大衛》估計要成為人人喊打的對象,戈雅的力作《赤裸的瑪哈》恐怕也只能是禁畫一張。

《大衛》與《赤裸的瑪哈》

微博@辛德瑞拉的筆記本

就像網友們看到娜扎的牛仔褲,看到徐嬌的海邊照,依然只用封建思想捆綁女性,而不去關注穿衣的自由和線條的美感一樣。

對此,COCO真的想說,都2023年了!網友的眼光什麼時候才能脫離肉慾和性,什麼時候才能從全面、完整的眼光看待藝術?

我們再來說說「盛行告狀」這四個字,因為在網絡時代, 「告狀」這個詞早已脫離了它的表面含義。

根據官方曬出的圖片,實際的舞台效果根本不是許多營銷號最開始流傳的那樣,能讓所有觀眾如此清晰、近距離、毫無障礙地看見男舞者的裝扮和身材,那張截圖放大的劇照,失去全景的支撐和距離的把控,就能引起「誤會」,讓部分觀眾帶起「有色眼鏡」,認為這低俗不雅;

而且我們也不難發現,舞劇中的這個片段加了薄紗處理,營造了氛圍感也有一定修飾作用,而截圖裡的白紗卻因為燈光效果顯得存在感極低,反而成為男演員「赤身裸體」的主推手。

此外,面對網絡上老生常談一般的「帶壞小孩子」言論,楊麗萍團隊在售票時就已經表明:「1.2以下的兒童謝絕入場。」

在官方和多家媒體指出舞劇主旨、實際效果和客觀要求之後,當初嚷嚷著「低俗」、「不雅」、「藝術妖魔化」的那群人好像才果斷閉麥,消失在網絡浪潮中不見蹤影,頗有種事了拂衣去的「瀟洒」,也未對自己曾經留下的攻擊和詆毀作出任何解釋或道歉。

一張要素不全信息缺失的截圖就能引發眾人的攻擊和指責,現在傳播信息是不是太輕易了些?發表言論是不是也太斷章取義了些?

謠言一傳十十傳百,假的甚至能成為「真的」。當今的網絡環境,真的要保持在這樣一個某個營銷號或者無良媒體憑藉一個截圖就可以傳播不實信息,網友們也從沒有自己的理智和判斷力,只相信營銷號想讓大家相信的,認定大多數人說的就是對的,從而隨意攻擊、詆毀甚至是一起造謠、誹謗這樣盲目跟風的狀態嗎?

也許有人會覺得評價兩句話根本無足輕重,但是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成百上千的人這樣攻擊、網暴,造成的惡意根本難以承受。

武漢媽媽就因為穿著職業裝,年輕體面並且冷靜鎮定地同校方交涉孩子意外離世的事情,被網友惡意揣測,「這是化妝了?」、「還穿這麼正式?」,「兒子可以一了百了」等等惡意詞彙層出不窮,一個喪子母親從二十四樓一躍而下,這些就是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粉色頭髮女生曬出通知書卻被蕩婦羞辱,最終因抑鬱結束自己的生命。誰能想到,網友們就因為「染粉色頭髮不是好女孩」這樣畸形的觀念和刻板偏見,就用最下流的眼光、最惡毒的話語毀滅了一個女孩子美好的生命。

這樣的例子真的屢見不鮮。

華莎曾經火出圈的歌曲《María》,就是為了回應網絡上各種對她身材、長相的惡意評價。solo女王華莎,要實力有實力,要性格有性格,可自出道幾年來,黑粉對她各種的謾罵從未停止過。那些人無需任何成本、任何代價,就可以把一個努力、上進、自信的女孩罵得體無完膚。

因抑鬱自殺離世的雪莉曾在訪談中說到,很多人唯獨對她戴著有色眼鏡,希望大家更了解她一些。

可無論當事人如何自證,還是抵不住詞條中那些不堪入目的話語,「拍照片怎麼不穿內衣?」「照片帶著性暗示」。「腿怎麼張得那麼開?」等等,成為雪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微博@新浪娛樂

雖然楊麗萍的舞劇看起來好像只是對道德和藝術界限的探討,但事情本身絕非如此簡單。這麼多鮮血和生命的教訓面前,毫無事實根據地隨意「告狀」、惡意「告狀」,究竟需要多久才能被抵制?

不明緣由、斷章取義地聽信偏信、盲目跟風究竟還要怎樣才能恢復理智?眾人推牆倒一般的網暴中傷究竟還要看到什麼代價才可以停下?

其實說到這裡,要和大家探討的問題便不僅僅是藝術或者是藝術評價本身。

時代在推進,藝術創造也必將追求更深層次的表達,真的不必出現一點人體線條、露出一些皮膚就風聲鶴唳,如果我們當下不能理解,那也不要僅憑一張圖片就起鬨編排,隨意中傷,可以不理解,但請尊重。

更重要的是,在網絡上的發言也請理智、謹慎、三思。誇獎人的話可以脫口而出,中傷人的話請慎重再慎重。

說真的,所有人都不希望看見下一場雪崩。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e35ffb9ccca8c1a14ffe7e1a9a7c7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