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路通三輔,峽門控五涼,甘肅武威的古浪縣,位於河西走廊的東段,絲綢之路的要衝之上,是青藏、蒙新、黃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特殊的地理地貌,讓古浪縣在過往的年代,黃沙漫漫,氣候惡劣,生活在這裡的六老漢,通過三代人38年的不懈努力,把荒漠變成了綠洲。
古浪八步沙林場
八步沙林場位於甘肅武威的古浪縣,這裡曾經十分荒涼,是當地最大的風沙口,氣候環境惡劣,植物難以生存。
在古浪縣,六老漢的故事被人們傳頌讚美著,1981年,古浪縣土門鎮台子村村民郭朝明、賀發林、石滿、羅元奎、程海、張潤元,不甘心世代生活的家園被黃沙威逼,他們義無反顧挺進八步沙,帶頭以聯戶承包的方式發起和組建了八步沙集體林場,承包治理7.5萬畝流沙,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六老漢故事。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很多沙漠裡生長的各種植物,甚至還可以看到跟內地一樣高大的樹木,綠意盎然,賞心悅目,這樣都是六老漢植樹治沙的成果。
三代人用了38年的時間,治沙21萬畝,把曾經荒涼的沙漠,變成了生機盎然的綠洲,這些的付出和堅持,值得我們學習。
古浪八步沙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六老漢的精神在古浪廣為流傳,人們也可以有意識的加入治沙造林的隊伍中,把古浪變成美麗的沙漠綠洲。
古浪八步沙六老漢治沙紀念館
六老漢治沙紀念館內,我們可以看到當年的六老漢為了治沙造林,用過的生活用品,當時的生活過的極其艱苦,他們風餐露宿,,戰天鬥地,才有了如今我們看到的古浪縣新面貌,到處一片生機盎然,事實證明,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個人,只要有了信仰和堅持,就會變得無比堅定,「只要我們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治,像愚公移山一樣幹下去,總會有風沙變風景、黃沙變黃金的那一天!」第二代治沙人代表、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剛從31歲那年就接過父親手中的「治沙接力棒」,一接就是38年,這樣的堅持,你說值不值得讚揚?
古浪戰役紀念館
在武威的古浪縣,還有一個紅色旅遊目的地:古浪戰役紀念館,發生在古浪這片土地上的戰役,在歷史有著重要的意義。
古浪戰役紀念館的展廳共有展板82塊,載有文字資料2.8萬,圖片資料437幅,再現了西路軍血沃河西的歷史,讓我們跟隨圖片和文字的介紹,重新走進那個烽火連天的戰役中吧。
紀念館一共分為兩層,為我們講述了
紅軍西路軍當年在河西景泰、古浪、永昌、高台等地浴血奮戰的悲壯戰史,那時候的古浪條件十分艱苦,這也充分反映出西路軍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和奉獻精神,對於得之不易的幸福,我們應倍加珍惜。古浪戰役紀念館也是親子研學的好地方,讓小學生通過這場戰役,了解和珍惜我們如今得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發生在武威古浪縣的這次戰役,具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時光荏苒,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發生在古浪縣的故事,被人們用圖片和文字的形式,完整的記錄下來,見證著那段不平凡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