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短視頻的創作探索

2024-09-07     山西經濟日報

王頌豪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社會媒體的迅速發展,新聞短視頻成為媒體融合的重要產物,其在內容生產和形式創新上對信息傳播產生了革命性影響。本文立足當下新聞短視頻的發展現狀,結合新聞短視頻的產品特徵,研究探索如何優化提升新聞短視頻創作。

近年來,媒體融合已經成為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趨勢。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互滲透、相互影響,逐漸形成了多種媒介形態共生的融合傳播格局。

在這一背景下,新聞短視頻以其獨特的傳播特性和敘事方式契合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受眾碎片化的閱讀習慣,也為傳統新聞報道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為新聞短視頻提供了便捷的生產和傳播渠道;另一方面,大量新聞短視頻的湧現也對其內容質量和傳播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以說,新聞短視頻代表了新聞創作和傳播的發展方向,對新聞業態變革產生了深遠影響。可以預見,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作者的持續探索,新聞短視頻的製作水平和傳播效果將不斷提升,為受眾提供更加優質、豐富的新聞體驗。當前,主流新聞媒體只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把握受眾需求變化,積極探索短視頻新聞的發展規律,才能推動新聞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媒體融合下新聞短視頻現狀

當前,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普及,以及無線網絡的廣泛覆蓋,為新聞短視頻的製作與傳播提供了必要的硬體基礎。與此同時,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的蓬勃發展,也為新聞短視頻的生產與分發搭建了高效便捷的渠道。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多種媒介形態共生的融合傳播格局已成為發展趨勢。而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智能移動終端的廣泛普及,新聞短視頻憑藉其碎片化、娛樂化、社交化的特點,已經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短視頻逐漸形成了快速響應、創新表達、多元傳播、互動參與等特徵。從內容上看,新聞短視頻的報道視角和呈現方式上更加貼近受眾、注重互動,力求通過鮮活的案例和細節展現新聞事件的多元面貌。從敘事方式上看,新聞短視頻更加強調故事性和可視化,注重運用影像、文字、音樂等多種元素營造沉浸式的觀看體驗。同時,碎片化的信息組織方式也使得新聞短視頻更加適應移動端用戶的閱讀習慣。

二、如何優化新聞短視頻創作

目前,新聞短視頻已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載體。在媒體融合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新聞短視頻以其短小精悍的特點,使受眾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新聞和信息。在資源獲取、調查操作以及內容主流化方面的短板,可以由電視媒體的背景資源和公信力補齊,進而為新聞短視頻發展創造新機遇。

(一)注重突發事件和熱點話題的快速響應。一方面,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用戶獲取信息的時效性要求更高,新聞短視頻必須在第一時間對突發事件進行報道,才能搶占傳播先機;另一方面,網際網路算法技術的優化使得熱點話題能夠快速聚合流量,因此圍繞熱點進行內容生產是提升傳播效果的有效策略。

(二)強調視聽語言的創新性和多樣性。新聞短視頻要大量採用同期聲、畫外音、文字等視聽語言,打破電視新聞傳統的敘事模式,突破時空的限制。通過豐富的畫面、生動的解說、創意的剪輯,快速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同時,要大膽採用動畫、漫畫等多種表現手法,增強視覺衝擊力,並輔以豐富的表情包、動圖等元素,實現圖文音視頻的有機融合,全方位調動受眾感官,增強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

(三)追求敘事碎片化、影像化。新聞短視頻要打破電視新聞傳統的敘事模式,突破時空的限制,精準記錄事件發展脈絡。新聞短視頻的時長通常要保持在1至3分鐘,最長不超過5分鐘。這種時長更適合受眾在任意場景接收信息。這要求新聞製作時,要將整個時間高度濃縮,摒棄傳統電視新聞直白的講述方式,通過線性敘事、互動敘事等多種手法,提升新聞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四)設置標題別具一格。新穎的標題是新聞短視頻最能抓住用戶眼球的要素之一,也是區別於電視等主流傳統媒體的一大特徵。新聞短視頻的主標題要簡潔明了,副標題更加靈活多變,大量採用繪聲繪色的表述,通過設問、懸念、重複等修辭手法,激發受眾的好奇心。

(五)增強社交互動和用戶參與。評論、點贊、轉發等社交功能的嵌入,增強了新聞短視頻的互動屬性,有利於實現病毒式傳播。同時,加強UGC(用戶生成)內容與PGC(專業生產者生成)內容有機結合,不僅可以豐富短視頻的內容和形式,也讓普通用戶有了參與新聞生產的機會,形成了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傳播的良性互動,增加用戶粘性,提高二次傳播的可能。

(六)創新運用人工智慧技術。科技的發展已經開始重塑新聞短視頻的創作生態。新聞短視頻可以運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沉浸式技術,打造身臨其境的新聞體驗。例如,電視新聞可以運用智能合成主播技術,製作虛擬主播來播報新聞。虛擬主播通過對真人的外貌、表情、聲音和動作進行建模學習,再結合自然語言處理,可以自動生成逼真的播報視頻,且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在報道重大事件或災難現場時,通過VR視頻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事發經過;在介紹歷史文物或名勝古蹟時,利用AR技術將其數字化呈現,讓觀眾與之互動。這些都有助於增強新聞的吸引力和代入感。

三、新聞短視頻創作面臨的瓶頸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儘管新聞短視頻已經迅速進入人們的視野,但也遇到了一些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一)內容同質化。還有一些主流媒體,為了符合用戶對熱點的關注,開始大量複製轉發同一熱點新聞,甚至相互蹭流量、蹭熱度,嚴重違背了新聞短視頻的創作規律。

(二)追求娛樂化。新聞短視頻注重用戶的感官刺激和視覺愉悅。因此,一些主流媒體在內容的生產上一味追求新奇、娛樂。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在以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來換取流量,同時也嚴重破壞了新聞短視頻的傳播生態。

(三)製作扁平化。許多主流新聞媒體對於新聞短視頻的製作,只停留在垂直發布階段。主流媒體製作新聞短視頻,經常會將傳統媒體的視頻不論長短、不加修飾、原封不動發布在新媒體平台。這樣機械複製的短視頻產品只是冰冷地傳遞了新聞信息,也就使得傳播效果大打折扣。

對此,媒體工作者需要在創新表達的同時,堅持內容為王、服務受眾的理念,注重提升政治意識和媒介融合意識,推動新聞短視頻在內容生產、傳播渠道等方面的優化,更好地提升新聞短視頻的引導力和影響力。

四、結論

綜上所述,從內容生產角度看,新聞短視頻應堅持內容為王,著力提升內容品質。一方面要緊跟熱點,及時製作和發布與重大事件、社會熱點相關的新聞短視頻,增強時效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選題,圍繞受眾關注的社會問題和生活話題,製作有深度、有溫度的短視頻作品,拓展話題維度,延伸思考空間。同時,還要充分利用融媒體資源優勢,通過多平台採集、多渠道投放,不斷提升新聞短視頻的傳播效率和影響力。

從敘事形式角度看,新聞短視頻要講求策劃和創意,靈活運用視聽語言,增強表現力和感染力。鑒於短視頻時長有限,敘事應突出重點,採用倒敘、插敘等非線性結構,設置懸念,抓住受眾的注意力。視覺呈現上要充分利用多種拍攝手法,運用畫面剪輯、音效處理等後期手段,塑造沉浸式的觀看體驗。此外,還可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數位技術手段,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樣式和沉浸感,吸引受眾目光。

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短視頻憑藉其時長短、傳播快、互動性強等特點,迅速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載體和形式。新聞短視頻雖然能夠有效吸引受眾注意力,但也存在內容同質化、娛樂化等問題。新聞短視頻作為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產物,蘊藏著巨大的傳播價值和發展空間,但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立足媒體融合背景,在內容選題、製作手法、傳播渠道等方面不斷創新,以優質內容吸引受眾、多元表達增強體驗、融合傳播提升影響,不斷增加新聞短視頻的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更好地服務社會。

(作者單位:山西廣播電視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ddbb0210fa2faa1b92db12deec836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