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配套措施將出!為民營經濟注入「助推劑」

2023-07-21   民生周刊

原標題:「1+N」配套措施將出!為民營經濟注入「助推劑」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

(以下簡稱《意見》)

近日發布,

提出八方面31條舉措,

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提振民營經濟預期信心。

在20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

全國工商聯等部門詳解相關政策措施。

據悉,

下一步,

相關部門將研究出台《意見》的

「1+N」配套措施,

包括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

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文件等近期有望落地,

多管齊下強化對民營企業的政策支持,

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優環境

破除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

從「持續破除市場准入壁壘」「全面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到「完善社會信用激勵約束機制」「完善市場化重整機制」,本次出台的《意見》就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出了針對性的舉措。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長期以來,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已經成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比如在稅收上,2012年至2021年,民企占比從48%提升至59.6%。不過,一個時期以來,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少民營企業面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

「有不少民營企業反映,一些地方在市場准入、項目招標投標等方面對民營企業設置了不合理的限制和隱性壁壘,民營企業受到了不平等待遇,不僅影響了當地的營商環境和統一大市場的建設,也影響到了擴大民間投資、阻礙了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發布會上說。

對此,《意見》提出,「各地區、各部門不得以備案、註冊、年檢、認定、認證、指定要求設立分公司等形式,設定或變相設定準入障礙」「強化反壟斷執法,未經公平競爭不得授予經營者特許經營權」「建立政務失信記錄和懲戒制度」。

「著眼於全方位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意見》直擊當前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類突出問題,並提出了務實管用的解決方案。」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說,其中,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等內容體現了在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過程中,政府部門「刀刃向內」、解決實際問題的決心。

王青表示,本次《意見》出台,意味著接下來將建立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長效機制,這是全面提振市場信心的一個重要抓手,有效減少針對民營企業的市場准入限制,打破各種各樣的「捲簾門」「玻璃門」「旋轉門」,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更多地發揮決定性作用。

強政策

「1+N」配套措施近期將出

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同時,《意見》還提出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明確要「精準制定實施各類支持政策」「加強政策協調性」「及時回應關切和利益訴求,切實解決實際困難」。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難題,當前多方不斷改善企業融資環境,推動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量擴面,促進中小企業上市融資。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6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27.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26.1%。1月至6月,新上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2家,占A股新上市企業的59%。截至6月底,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已累計設立31支子基金,子基金募資總規模近900億元,完成投資項目達到1100多個。

針對下一步發展,《意見》提出,健全銀行、保險、擔保、券商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融資風險市場化分擔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

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做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作,落實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持續加大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力度。同時,《意見》還著力完善欠款常態化預防和清理機制,建立拖欠帳款清理與審計、督查、巡視等制度的常態化對接機制。完善支持政策直達快享機制,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的制度,強化政策溝通和預期引導。

「圍繞《意見》的落實落地,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於近期推出相關配套政策舉措。一是推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二是制定印發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文件,聚焦重點領域,健全要素保障機制,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李春臨說,上述兩份文件很快將出台。作為《意見》的「1+N」的配套措施,通過政策措施的集中推出,多措並舉,多管齊下,切實推動《意見》落地見效。

促創新

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意見》提出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並明確「支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培育一批關鍵行業民營科技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創新能力強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等多項具體舉措。

「企業中99%左右是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是創新的生力軍,專精特新企業是創新的排頭兵,創新能力足、活力強、領域廣、專業深。」徐曉蘭說。

近年來,我國持續優化中小企業創新環境,開展數字化賦能、科技成果賦智、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三賦」專項行動,提升中小微企業核心競爭力。健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激發湧現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培育五批12000餘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帶動地方培育近9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今年上半年,專精特新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均高於規上工業企業。

記者獲悉,更多支持舉措將進一步推動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徐曉蘭表示,工信部正在抓緊研究制定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持續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力度,壯大優質中小企業群體,擦亮專精特新金字招牌。通過揭榜發榜等形式,搭建大企業、高校院所與中小微企業間協同創新平台,實現供給與需求、技術與市場的深度對接。

「練好內功是企業行穩致遠的關鍵。」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安立佳表示,將持續開展創新型成長型民營企業賦能行動和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基地創建,推進重點產業鏈民營企業資料庫建設,深化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多措並舉提升民營企業創新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周鴻禕表示,激發民營經濟活力,需要持續激發各類社會創新要素向創新領域聚集,系列舉措將有效助力民營企業提振信心、增強活力。隨著更多利好政策的精準直達,民營企業將增添持續開拓的決心和動力。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部

素材來源:經濟參考報、新華社

責任編輯:劉燁燁

主編: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誌社旗下融媒體平台。

「人民旅遊」

分享你的遊記與攻略,展示你的美景與美食, 你體驗不一樣的風景與風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