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魁》塵封12年終上星,收視率殺入前三甲

2023-10-01     影視獨舌

原標題:《大盛魁》塵封12年終上星,收視率殺入前三甲

2023年10月1日刊| 總第3375期

編者按

9月10日,《大盛魁》在樂視視頻網絡平台獨播,內蒙古衛視、山西衛視、天津衛視、湖北衛視首輪上星播出。酷雲數據顯示,開播兩周,《大盛魁》歷史收視率最高0.26%,兩次達到後黃金時段衛視平均收視率TOP3,豆瓣評分8.8,樂視視頻站內每日播放量僅次於《甄嬛傳》。

這部劇在2011年就已拿到發行許可證,但發行之路坎坷。2017年在內蒙古的地面頻道播出過,打破當地收視紀錄。製作完成後的第12年,這才頭回上星播出。

《大盛魁》的總導演王新民,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拍攝了中國第一部描寫民族商業的電視劇《東方商人》,一舉奪得「飛天」、「金鷹」、「五個一工程」的電視劇大獎,使內蒙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名聲大振。

正是對民族商業題材的情有獨鍾,讓王新民制定了《大盛魁》三部曲的創作規劃。他表示,「『大盛魁商號』從康熙中期成立,到1947年最終歇業歷時二百多年。因此,第一部播出後,將組織第二部『興業』,第三部『歇業』的創作,將『大盛魁』二百多年的歷史搬上螢屏。」

導演王新民(右)

重走古駝道,尋覓真實的「大盛魁」

2006年,當王新民決定將「大盛魁商號」搬上螢屏之際,他就對創作團隊提出,這部戲一是要有真實的歷史感;二是故事要好看,人物要生動;三是有內涵,給人以啟發。

「大盛魁」作為清代專營中蒙俄貿易的最大商號,極盛時擁有員工六七千人,遍布全國各省和俄羅斯的分公司八十二家,僅貨運駱駝就有兩萬餘峰,這樣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卻是由三個一文不名的小人物王相卿、張傑、史大學創立的,這不能不說是個傳奇。

但是有關他們創業的史料除了零星的傳說,並無其他記載。為了真實地講述這段歷史故事,王新民說,「當年我們可以依託的史料只有內蒙政協編寫的《旅蒙商大盛魁》。但電視劇要好看,就要有衝突,有故事,有人物,有細節。歷史劇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構建真實的歷史環境和氛圍,才能讓今天的觀眾相信,才能打動他們。

為了使創作有紮實的歷史依據,王新民便與內蒙古通志館的館長邢野組織史志專家,前往山西、北京、河北、陝西等地,更遠赴蒙古、俄羅斯搜集資料,歷時兩年,編輯出版了二百餘萬字的大型史志圖書《旅蒙商通覽》。

這部書收錄了內蒙古五百年商貿如何發生、發展、衰亡的相關資料,成為電視劇創作最重要的依據。

主創團隊為了構建真實的清代塞北生活狀態,下了狠功夫,王新民說,「比如我們從史料中找到那時期皮囊煮肉、鐵鍬烙餅等生活細節,就融合到創作中,這些細節是無法虛構的,通過一個個細節構建起的衝突和情節,就有了令人信服的真實感。」

《大盛魁》不僅追求細節的真實,更注重環境的真實。為了凸顯創業者的艱辛,劇組的演職員歷時七個月,不懼嚴寒酷暑,在當年的千年駝道、大漠荒原、高山峽谷、萬里草原、九曲黃河等場景中完成了一場場戲的拍攝。

王新民導演還介紹了劇中讓觀眾們津津樂道的「金錢鼠尾」。

「當時80後青年編劇之一的王路沙,為了弄清康熙時期葛爾丹大戰的真實狀況,查閱了很多外文史料,看到當年歐洲人所畫的滿清風俗畫中的民眾髮式,與我們現在的影視劇完全不同,後來他進一步查閱史料證實,清前期的髮式確實只留銅錢大一片頭髮,辮子自然編不粗,也不會長,所以叫『金錢鼠尾』。這種造型與我們從前看的清朝戲雖然很不同,但既然要忠實於歷史,就要敢於做這種突破。

該劇不僅在髮型上追求還原歷史,服飾上也要求符合那個年代,特別是草根民眾的服裝設計,一定要還原他們真實的生存狀態。

按照導演的要求,曾經擔任《闖關東》服裝設計的鐘佳妮在設計運糧民伕的服裝時突出了「土,舊,破」的特點,與日後成為富甲一方的商人形成視覺上的強烈對比,做到了初看土得掉渣,細看真實得奢華。創作者的這份真誠,觀眾也能感受得到,因而用手中的遙控器表達了他們的認可和推崇。

人設有血有肉,打破高大全格局

劇要做得好看,一是情節,二是人物。有看過《大盛魁》的觀眾在網上發帖說,「劇中人物鮮明,演技更是可圈可點。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三個人設沒有一個『偉光正』。王相卿(于震 飾)有點子、有眼光,可好吹牛;史大學(吳連生 飾)有名的『一掌經』,可斤斤計較;張傑(喬振宇 飾)『三條舌頭』,會漢語、蒙語、俄羅斯語,一身功夫,卻好行騙。

三個主人公性格各異,但又形成互補,所以在經歷了一次次衝突後,最終齊心合力創造了不世的傳奇。」

導演王新民說,「雖然人類社會發展了幾千年,但人類的情感並沒有變化,人性中的優與劣,善與惡,從古至今都是貫通的,所以寫歷史劇中的人物,一定從現實中尋找依據。

我們在搜集歷史資料的同時,還搜集了大量現代經商的案例,接觸了一批批或成功或失敗的各類企業家。比如蒙牛的創始人牛根生,鄂爾多斯品牌的創始人王林祥,東達蒙古王的趙永亮等等,了解他們在辦企業中遇到的坎坷和解決問題方法,體會他們的真情實感,深入內心理解他們的痛苦與快樂。再聯繫到劇中人物,用具體的情節生動有趣地表現出來,才能讓今天的觀眾感同身受。」

台詞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大盛魁》的語言很有特色,很接地氣,也是取得高收視的原因之一。

由於歷史的原因,內蒙古西部蒙漢雜居,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風格。不少詞是蒙漢混合而成,如「賊忽拉」中的「賊」是漢語,「忽拉」是蒙語「忽拉蓋」的簡稱,也是「賊」的意思,兩者結合就形成了對「賊」的強調,說明這個人很賊。再比如蒙語「毛哼」是不好之意,所以錢不值錢了,就稱為「錢毛」了。

再比如內蒙西部方言「日哄」,表示特別能哄騙人,「煽忽」,則是忽悠的意思。由於是用普通話來說,結合前後說話的語境,大部分觀眾都能聽懂。劇中反覆使用這些詞彙不僅有力度,而且生動有趣。王新民講,「這樣做一是想讓觀眾深切體會到內蒙古多民族的獨特風貌,二是也想通過這些朗朗上口的當地方言,將內蒙古的地方文化,傳播給全國的老百姓。」

劇中大部分演員都是話劇出身,台詞很好,配音時都要求自己來配,相比配音版電視劇,《大盛魁》字正腔圓。

烘托氣氛,塑造人物更是離不開音樂。內蒙古是歌的海洋,擁有豐富的音樂資源,因此,導演極其重視音樂創作,要求他的老友音樂家王星銘一定要創作出既有歷史厚重感,又為今天觀眾所喜愛的音樂,特別要有幾首能夠傳唱的歌曲。

王星銘不負重任,在熟讀劇本後,他多次深入劇組與男女主角探討人物,尋找創作靈感。經過一年,完成了主題歌、五首插曲和216段音樂的創作。

有網友點評道:「那個音樂一響起,就能讓人感到身體發麻,直接被帶到了旅蒙商穿過漫漫大漠,冒著風雪去探索的那段歷史,領略到有血有肉的情感。」

如今,那首融合了蒙漢音樂風格的主題歌「一直走,雅不薩爾」已經在內蒙古不少地方傳唱。

舍利招財,學吃虧是處世良方

「大盛魁」這三個字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大,是指規模大,『大盛魁』有82家分號;盛,是指事業興盛,鼎盛時期擁有資金一億兩白銀,當時清政府的一年財政收入才3000萬兩,可以說富可敵國;魁,是指專業之精已成行業魁首」。

上到綢緞,下至蔥蒜,「大盛魁」的業務範圍很廣,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辦不到的。

老話常說「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魁」,可胡雪岩的胡慶余堂不到四十年,只經歷了一代便破產了,而大盛魁歷經二百五十多年,九任大掌柜,最後因世界格局的改變才關門歇業。

「大盛魁」何以能百年不倒,它經營的核心理念是什麼?而電視劇的魂又在哪裡?這是王新民及創作團隊時時討論的話題。

「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我們認識到是不加限制的貪慾,造成了這場社會悲劇,而中國商人秉持的『學吃虧』理念才是對貪慾最好的控制,才是經商的正道。戒貪舍利,正是這一核心理念成就了大盛魁的百年基業。」

王新民接著說,「2009年春節剛過,創作團隊的卓朝陽老師來看我,第一次分析了『學吃虧』的含義,設計了老釆頭讓王相卿對對聯的情節,『學吃虧』就是學會舍。

劇中王相卿他們來歸化打拚,一待十年,這是捨棄了親情。為積累資金做成賒帳買賣,他們改一年一分紅為三年一分紅,分紅只能先分百分之四十,這是對個人利益的舍。直到最後在傳承製度上實行的重大改革,傳賢不傳子,無不體現著『舍』。所以王相卿他們創業奮鬥的歷史,就是一個學吃虧的過程,學會舍的過程。

王新民說,「希望通過這部劇給大家傳播的是,做企業首先不僅要想到自己的利益,還要考慮對方的利益,才能達到合作共贏。

《大盛魁》與《大宅門》《喬家大院》等其他商號劇的最大區別是,「大盛魁商號」是持續了兩百年始終保持人力合股性質的企業,而其它兩個都是家族企業。

「大盛魁」的獨特之處是沒有財東,企業的經營權與所有權始終歸商號所有,只要你乾得好,人人都可以得到頂身股,還可以當掌柜,直至商號的大掌柜,這種股權激勵機制,傳賢不傳子的傳承製度,對今天的企業都有重要的啟迪作用。

另一個區別是《喬家大院》、《大宅門》故事開始,主人公是繼承父業進一步發展,而《大盛魁》則講的是白手起家創業的故事。

內蒙古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總監白延旭寫過一篇談《大盛魁》的博文。他說:「高成本似乎已經成了電視節目生產的一個代名詞,相比而言《大盛魁》投入並不多,但是否好作品並不一定跟投入的多寡成正比。好鋼用在刀刃上,把心思花在怎麼刻畫人物,怎麼講好故事上。拿掉不必要的做作,不需要太多的雕琢,把鏡頭對準人民的艱辛,自然的蒼涼孤寂。有質感的畫面,入木三分的人物性格刻畫,感人至深的情感表達,催人淚下的真誠故事,難道這不是大製作嗎?

「想想十年前,演員們不計報酬來到劇組,寒冬臘月頂著零下二十多度的西北風,雪窩子裡摸爬滾打,荒郊野外一拍就是一個月,不正是大盛魁『舍』的精神?《大盛魁》的主題立意,註定了只有追求理想化、用真誠的心把劇演好的人,才能走進《大盛魁》的家門。對職業敬畏,對藝術執著,誰能日後不成功。這就是我們對這部劇取得現象級收視的思考。」

文/吳碧晗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cb623aa6d3817f444555bb8e5a9a1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