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觀察,每一部家庭劇熱播,一定會迎來全網勸離的盛況。
當然最近的《幸福到萬家》也沒逃過這種魔咒。
何幸福的老公王慶來絕對是個「低血壓治療儀」。
軟弱沒擔當,看到老婆比自己優秀時想的不是努力趕上,而是出於自卑陰陽怪氣語言攻擊,甚至汙衊何幸福起了外心,懷疑她看上羅晉演的關濤。
可是何幸福呢?
對著無論從長相、學歷、見識、人品、前途都比自己老公好一萬倍的關濤不為所動。
偏偏跟王慶來的婚姻死磕:「我是個認死理的人,既然決定嫁給你,就不會輕易離婚。」
這句話,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恨不得連夜給編劇寄刀片!
編劇,是真的有病嗎?
現實生活不是爽劇
有沒有發現,近幾年大家越來越愛看大女主爽劇。
女主出身不好,遇人不淑都不要緊。但一定要受盡磨難之後逆襲,怒甩渣男,遇上懂他的高富帥,事業愛情雙豐收,走向人生巔峰。
可現實往往不是爽劇。
何幸福這個角色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她毫無主角光環。
她以一己之力和農村落後的觀念磕碰得「頭破血流」,雖然贏得官司,卻讓一家人被村民霸凌。
螢幕前的觀眾看到她懟人時,都大呼是自己的「嘴替」。
但我們同時也要承認,在這種封建落後的環境下,靠何幸福這一個勇於突破傳統桎梏的人,是沒有能力一下子改變周遭人的思想意識的。
哪怕是最親近的人,也會在日常言行中流露出傳統大男子主義的思想糟粕。
你們想想啊,連余秀華這種才華橫溢、思想高度遠超同時代人的詩人,在命運的裹挾下做出了最好的選擇,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後,也依然免不了遇人不淑。
這才是最現實的農村人的婚姻。
所以我們也不難理解在特定的條件限制下,為什麼何幸福的世界裡沒有「離婚」這個選項。
她為了妹妹讀書早早輟學,文化水平有限,沒有機會接觸到我們習以為常的「大女主」觀念,所以還秉持著維護傳統婚姻、孝順公婆的觀念。
但她同時又是個永遠不認命,永遠有目標,天生反骨的女人。
這種矛盾是可以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的。
正如編劇引用的名言:
「每逢你想要批評別人的時候,你就要記得,這個世界上並不是人人擁有你這麼優越的條件。」
正因為何幸福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是任何表達政治正確的工具,才讓這個人物角色不至於太臉譜化,顯得尤其真實可貴。
離婚,可能並不能解決問題
話說回來,如果不考慮環境的局限性,何幸福離婚後和關濤在一起是不是更好的選擇?
我們現在換個角度來想一想。
如果一方在婚姻里原地踏步,另一方成長太快就可以用跟不上自己腳步為由提出離婚,那些成功後就拋棄自己糟糠之妻的男人是不是也可以被理解原諒了?
是吧,按照這種邏輯,《我的前半生》里的前夫哥壓根就不用被罵這麼慘。
在他為工作焦頭爛額時,只有小三在事業上跟他共進退,照顧到他的情緒,而羅子君只會買買買,抱怨孩子的屎尿屁,完全沒共同語言,成長不同步。
那他離婚,投入小三的懷抱是不是就合理了?
這麼一想就會發現,主流婚姻如果都是這個想法,那生活肯定亂了套。
我個人的婚戀觀從來都是:
自由戀愛結合的婚姻,是要講義氣的。
夫妻如果到了成長不同步的境地,最好的方式是走得快的一方拉一把,走得慢的一方稍微加速,兩個人都奔著同一個方向努力,才有可能找到一個舒適的相處尺度。
特別是女強男弱的家庭,走得慢的那一方更要真誠坦然地承認對方優秀,從容地一步步靠近對方,要不然距離差距會越來越大。
作家劉娜說:
「婚姻不是人生的標配,但如果你選擇了這個配置,就有義務和責任維修呵護它,不要早早報廢。」
就如同結婚不能解決生活的問題一樣,離婚也不一定就能讓問題消失,很可能只是短暫逃避。
我們大多數人是沒辦法遇到一個步伐跟自己終生保持一致的伴侶,和誰一起都有憂愁相伴。
離婚不是出路,把問題解決好,把自己想要的生活想清楚,才是。
小心那些勸你離婚的人
寫到這我很清楚,這種文章十分不討喜,一點也不先鋒。
但我實在看不下去現在動不動就勸人離婚分手的風氣。
經常看我文章的姐妹都知道,我也並不是一個包子性格的人,我也十分不喜歡讓女人無條件忍讓的調調。
有些明星離婚,我第一個出來鼓掌。
余秀華遇到家暴男果斷分手,我也第一個出來叫好。
可我為她們鼓掌的前提是,她們的另一半除了有明顯的人格瑕疵之外,她們也比普通人更有為自己兜底的能力。
離婚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絕不是輕飄飄的一句時髦話。
曾聽過一個離婚律師在播客上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大多數普通人,特別是媽媽,離婚後的生活普遍更窘迫。
這才是真實的人間啊~
且不說經濟上的糾葛,對於大多數有孩子的家庭來說,無論讓孩子接受一個破碎的家庭或者融入一個新的家庭,對他們而言多多少少都有傷害。
那些因為丁點小事勸人離婚的,發泄完一通情緒後拍拍屁股走人,沒人會對別人離婚帶來的後果擔責。
生活從來都不是為別人而過的。
《幸福到萬家》的編劇趙冬苓接受採訪時有句話說得好:
「女性獨立應該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事。」
真正的大女主,不是現在大家期盼那樣「只有離婚這一條路」。
而是離不離,可以我們女人自己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