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寶寶的小手智慧,為他們的成長加油助力

2022-06-10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開啟寶寶的小手智慧,為他們的成長加油助力

不知道媽媽們注意到了沒有,寶寶剛剛出生的時候,大多是緊緊地握著自己的小拳頭的。仿佛很緊張地在告訴媽媽:「這個世界,我第一次來,此後餘生,就靠媽媽您的照顧啦!」

這時,會有一些有經驗的過來人提醒新手媽媽,一定要時常、適當地幫助寶寶打開他的小拳頭哦!

寶寶的小手,掌握著開啟他們智慧的鑰匙

手腦不分家,手巧心靈。寶寶小手的動作能夠促進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小手靈巧,大腦發育自然也不差。

通過寶寶使用自己的小手對周圍世界進行摸索、探尋,寶寶就與環境產生了有效的互動,當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擺弄各種物品時,世界萬物在他們面前就會逐漸清晰起來,而他們的知覺和思維能力在靈動的小手的刺激下,也會得到很好的發育。

寶寶實現手眼協調,就開啟了他們大腦飛速運轉的大門

寶寶一雙明亮清澈的大眼睛,總是會讓爸爸媽媽在凝視中忘卻生活中的煩惱和勞累。

寶寶一雙稚嫩的小手,在咿咿呀呀中情不自禁地揮舞著,可可愛愛的模樣也會帶給爸爸媽媽很多茶餘飯後的歡樂。

但是單純的眼部活動和手部活動,對寶寶的成長只是一種結果的呈現,沒有特殊的意義。但是當寶寶達成手眼協調的時候,才能夠真正有效地促進寶寶的運動能力、智力和行為等各項能力的全面發展。

你想啊,寶寶眼睛看到的,和小手觸摸到的,完全合二為一的時候,才是讓他們能夠真正意識和思考的時候。

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有一款關於智力發展狀況的權威測試,正好可以詮釋寶寶手眼協調與智力發展的關係密切。

實驗的過程是這樣的:

實驗者拿一個小球給嬰兒看,然後把球放到一個杯子裡,用東西蓋住,將球隱藏起來。在嬰兒面前反覆演示,直到嬰兒能夠尋找到杯子為止。

然後,實驗者再把小球放進第二個杯子裡,同樣用蓋子蓋上,如此反覆幾次,確保嬰兒已經觀察到小球在第二個杯子裡。

最後,實驗者把兩個杯子放在一起,觀察嬰兒會在哪個杯子尋找小球。

實驗結果證明,8月齡以內的嬰兒,會先去第一個空杯子裡尋找小球;而8月齡以上的嬰兒,則會直接在第二個杯子裡找到小球。

皮亞傑認為,從這個實驗能夠證明8月齡是嬰兒認知能力的分水嶺。

神經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嬰兒對物體認知能力需要掌握兩個技能:抑制自己把手伸進第一個杯子的能力,記住小球被放在第二個杯子裡的能力。這兩種能力都與嬰兒的神經活動日益頻繁、腦部能量消耗增多,額葉前部大腦皮質的髓鞘使用頻率增強有關。

而只有當嬰兒擁有自我意志力、抓取能力以及良好的記憶能力時,才能如此。

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漸漸地練習

3-4月齡,嬰兒開始學習看自己的手和辨認眼前的目標。

5-7月齡,嬰兒可以用手捕捉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只不過這個階段正好嬰兒處在學習坐穩的過程,只有具備了坐的能力,嬰兒的雙眼才能夠更好地監控雙手的行為。

9-12月齡,嬰兒已經能力逐漸理解手中的玩具和掉落在地上的玩具之間的因果關係,因而他們更喜歡用自己的小手去抓握和投擲、剖扔各種玩具,同時目不轉睛的盯著玩具的最終去向,且玩的不亦樂乎,不知疲倦。

1-2歲,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一直在穩步提升,直到寶寶3歲左右,達到真正的協調統一,能夠從事一些複雜的手眼協調的活動,比如堆起高高的積木,排列長長的多米諾骨牌等。

嬰兒最初的手眼協調能力是無意識的,爸爸媽媽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強化有意識的手眼協調能力。比如,為寶寶提供一些拼圖遊戲、缺少部件的拼裝玩偶,讓寶寶尋找並補充。

另外,帶著寶寶到大自然中去,賞花、玩草、撿石頭、抓蝴蝶、捕蜻蜓、雨前看螞蟻搬家、雨後陪蝸牛散步……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環境和饋贈,以及幾乎沒有重複的場景,都能夠帶給寶寶太多的驚喜,讓他們目不暇接,手忙腳亂……

而在這樣動靜相宜的環境下,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自然能夠得到很好的鍛鍊,大腦又怎會不跟著飛速運轉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c51f2f46ae6fa2228ce26b24e68de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