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大娛樂家。
最近騰訊視頻爆款網劇《夢華錄》推出「大結局直播點映禮」, VIP會員再花18元購買點映禮,就能提前解鎖最後8集,否則就得等到7月3日才能看到大結局。有人掏腰包支持,提前相約「顧盼生輝」,也有大量用戶吐槽此舉無異於復活超前點播,同時一些購買了點映禮的觀眾也表示將不再續訂「錄人支付的加更費,就是和騰訊視頻VIP的分手費」。
《夢華錄》的甜頭,騰訊視頻早在三年前就已經嘗過。2019年6月《陳情令》率先應用超前點播,直接為平台創收超億元。隨後愛奇藝、優酷、芒果TV紛紛跟進,一時間超前點播幾乎成為熱劇標配。但此時,幾乎沒有平台預料到,這個模式將會把整個行業拖入怎樣的負面風暴。
《陳情令》的甜頭沒能扛過半年。2019年底,破圈爆款《慶餘年》將會員對超前點播的不滿推向高點,之後視頻網站幾乎每逢爆款,必會因為超前點播被會員拉出來吊打一番。豆瓣評分3.5的撲街之作《天龍八部》超點定價高達75元,更是成為群嘲對象。
去年10月,愛奇藝CEO龔宇發文表示「不斷提升會員消費體驗和滿意度是我們長期努力的目標,哪怕短期收益受損」。隨即,愛奇藝取消了運營近兩年的超前點播,優酷、騰訊視頻也在當天表示將取消超前點播,並將正在播出的超點劇集改回會員播放。
取消超點後,國內視頻網站再度回到了靠好內容拉動會員付費的增長時代。《人世間》《開端》《警察榮譽》等多部優質劇集陸續推出。今年一季度,愛奇藝首次實現盈利,會員收入貢獻超60%,並且會員規模季度環比凈增440萬。
就在市場和用戶以為長視頻找回了自己的經營常識和基本盤的時候,《夢華錄》點映禮「換皮」回歸。伴隨「點映禮」的除了劇粉狂歡,還有資源黨的盛宴,盜版外泄、會員權益縮水、社交話題劇透一系列衝擊接踵而來。
只聽用戶聲音沒有自身發展邏輯的行業沒前途,但不聽用戶聲音也沒有自身發展邏輯的行業更沒有未來。用戶對超點的不滿不僅來源於疊加付費的模式設計,更是視頻網站內容質量、排播模式、增長邏輯綜合作用的結果。
對於已經培育了會員市場10餘年的視頻網站,現在無路可退,只能依靠內容和服務進步獲取收益,而非增加門檻薅禿爆款。這是一條比超點更艱難的路,但走在這條路上的視頻網站才真正有價值。
視頻會員買什麼?商業契約也是信任關係
會員服務,是一門基於當前品牌認知,購買平台未來服務兌現的生意。
因此長視頻訂閱模式從一開始其實就是建立在用戶對於平台信任的基礎之上。
用戶購買視頻平台會員到底買的是什麼?
Netflix、Disney+都需要先訂閱再收看,愛優騰芒電影普遍會員專享,劇集會員擁有搶先看權益,Hulu、Peacock儘管推出了帶有廣告的用戶分級套餐,但其中關於單個內容播放進度並不會進行差異化。
因此會員與非會員之間最大的區隔其實是在內容體驗的差異上,前者在選擇付費時就已經默認了自己是為了能夠比非會員更多和更快看到內容,也正是得益於這種認知默契,視頻網站在2015年依託網劇崛起,順勢進入市場發展的快車道。
也正是基於這一邏輯,就不難意識到為何會員會對「超前點播」如此敏感:一旦把極致效率磨損為中間效率,會員與平台間建立的默契就此消失。這也就造成了平台認為「超前點播」僅僅只是飛機「頭等艙/經濟艙」的區別,但在會員心中,實際是「飛機/火車」的效率區別。
在用戶付費習慣仍處於培養階段、優質內容爆款命中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的市場中,扎紮實實做好會員付費仍是長視頻的首要任務,這是基本盤,也是在不穩定環境中的增長壓艙石。此時疊加「超前點播」不僅會引發消費端牴觸,還會嚇退一些潛在購買者。
增長焦慮,如何讓用戶買單?
騰訊視頻借《夢華錄》「復活」超級點播模式,背後是長視頻一直以來的增長焦慮。國內幾家長視頻平台,除芒果TV外,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多年處於虧損狀態。今年一季度,愛奇藝實現盈利,這既是行業的曙光,也是一次關於長視頻如何盈利的命題,包括已經盈利的愛奇藝和尚未盈利的騰訊視頻、優酷,都需要各憑本事向盈利靠近。
雲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人世間》以正片有效播放41.66億,市占率2.81%,位居2022上半年霸屏榜首位。這部大劇不只給愛奇藝帶來了可觀的會員收益,也帶來了25家廣告主的下單投放。上半年,騰訊視頻《開端》也成為了開年口碑爆款,為騰訊視頻賺足了眼球。
口碑大劇開年熱場之後,今年愛優騰又接連上線了《獵罪圖鑑》《雪中悍刀行》《心居》《與君初相識》《餘生,請多指教》《鏡·雙城》《警察榮譽》《夢華錄》等多部高熱度劇集。
《夢華錄》付費購買包含結局在內的直播點映禮包,再次拋出了一個會員關注的核心問題:什麼樣的內容適用這種模式?這種模式有沒有規範定價?
依照過去可能會應用超點的三種情況:其一粉絲向內容,例如《陳情令》;其二是以大眾消費為基本盤的內容,如《慶餘年》,原本優良的劇作卻因為「超前點播」導致負面風評。其三則是完全不及格的內容,比如超點75元的《天龍八部》。並且往往影視內容的優劣,都需要播出一段時間才能驗證。「超前點播」作為一種服務標準,對於平台來說難以提前拿捏分寸,對於會員用戶更是完全無法摸索其應用邏輯。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爆款內容,「超前點播」對視頻平台而言,也並非是一門穩賺不賠的好生意。
根據愛奇藝財報數據,《慶餘年》熱播期,2019年第四季度,愛奇藝會員ARPU值季度環比提升了1元。在不能夠大面積應用超點的情況下,其對於商業的貢獻是有限的。
愛優騰取消「超前點播」,相信也是算過一筆信譽的帳。從用戶角度,如果「超前點播」常態化,最優的消費選擇可能是針對心儀內容,購買短期會員疊加「超前點播」。在全國9.75億網絡視頻用戶,愛奇藝與騰訊視頻雙平台都有超過1億會員的情況下,平台依然需要權衡「超前點播」和會員增長、保持付費粘性,哪個是真正的可持續增長路徑。
用戶並非不能為視頻平台的增長焦慮買單,但前提一定是服務可期待、習慣可養成。目前來看滿足平台的會員期待,比收割劇粉的追劇狂熱,對視頻網站而言更為重要。超點滿足核心劇粉需求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剝離了會員對平台的身份認同,長此以往,平台的議價能力只能越發走低。
賺快錢和造品牌都是選擇,但指向不同的發展路徑。儘管Netflix創造了視頻流媒體的商業模式,但不論HBO還是迪士尼都能夠在這一模式之下後來居上,核心便在於其品牌自身就具有號召力,並不需要靠某一單一IP或爆款說服用戶付費。
長視頻這門生意的可能性在哪?
對長視頻來說,「內容為王」並不是一句過時的口號。擠壓上游泡沫、打造劇場、短劇季播、打擊盜版也都是視頻網站的當務之急。
在內容創新和精品化上,國內視頻網站還有很大空間,會員訂閱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為創新承擔風險。一旦形成多類型可持續的精品供應,平台價值(消費時長、付費周期、品牌認同),相比單劇粉絲的優勢就會凸顯出來,撬動會員消費。
經過了多年的市場教育,國內用戶的付費意識已經到達一定高度,但作為平台來說,收費不再只是提供內容那麼簡單,拿出好的體驗同樣重要。光靠對「超前點播」不斷換皮解決不了當下的困境,而這也是在內容質量逐步提高之後,各個平台都需要去重新思考與梳理的新命題。
更創新的內容開發同樣是視頻平台的增收空間。
例如當年成為話題之作的《黑鏡:潘達斯奈基》開創了互動多分支劇集,並且具備影視遊戲化開發空間,在保障會員主線體驗基礎上,也給提供額外增值服務留出了想像空間。目前Netflix、愛奇藝、B站在這個方向上有些探索,但仍不成熟,這類創新型內容尚不夠規模化,也還無法完全商業化。但創造新形態內容,讓用戶感知到增加的權益,並以此進行貨幣化,同樣是一個可思考的前進路徑。
與此同時,平台對於會員體驗體系構建也需要踏出新的一步。
國外流媒體如Netflix和Disney+,在終端和體驗上為不同價格的會員拉開了差異。但目前國內做的還不夠 ,目前長視頻有9億多用戶,各平台的會員構成依然以移動端為主,長視頻應該在大屏體驗上投注更多精力,這是一個長視頻有著天然優勢的新戰場,並且同樣的內容,能創造更高的會員ARPU值。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長視頻平台對於IP和衍生產品的開發,同樣需要拿出自製思維。
漫威劇集衍生紀錄片《漫威影業·集結》
文化產品的周邊開發能力依然是一條可觀的掙錢路徑。作為手握自製內容的平台,也依然需要在更多樣化的IP衍生方面做出嘗試,這種衍生不僅僅只是向迪士尼的實體商品看齊,同時也需要看到像Netflix和HBO這些平台在本身內容衍生(幕後紀錄片、劇情播客)上做的示範,從而讓會員認識到平台即品牌,選擇為誰付費不僅僅只是因為內容,同時也體現了品牌忠誠。
無論如何,作為平台需要找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作為用戶則希望付出能夠物超所值,雙方既各取所需也要維持平衡。相對於其他產業而言,內容消費者事實上是構築整個影視產業生態重要一環,用付費對內容進行投票逐漸構築起了平台的「護城河」。
從影視行業發展的歷程來看,真正優質的影視內容反映的不單單是影視工業的能力,恰恰也是每個時代觀眾的審美趣味,這又是為什麼如今不論是內容導向還是服務體驗,平台最終都需要回歸到用戶本位,以需求和體驗作為未來商業決策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