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工廠員工越來越難管,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一邊是嚴重缺員,一邊卻是員工大量的流失。大多數一線員工都是90後,很多受不得一點委屈,甩手不幹,炒掉老闆的事屢見不鮮。
但是有一個群體,就是他想不幹了,也得強忍著,因這群體在這個年紀很尷尬的,上有老要贍養,下有小要扶養。更有車貸房貸是壓的喘不過氣,想離職都不敢離職,這個群體就是中年的男女。
在這些一線大都市裡,活得最艱難的是這樣一群中年男女!超現實
特別是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大都市裡,這種現象顯得尤為突出,有房貸與有車貸的中年男女是最好「欺負」的,他們表面上工作體面,被稱為城市的「中產階級」。但是要守護的也更多,每月各種貸款要還,現金流不敢斷,更加不敢輕易離職。
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會讓很多現金流斷裂的中小企業倒閉掉。因此也會釋放出很多資產、設備、人才等大量「有機養分」。這些「有機養分」之中,很可能就有這些在北上廣深打拚,有房有車的中年男女一族。現在很多中小企業當前的任務是怎樣讓自己能「活下來」,只有「活下來」才有機會。努力讓自己成為吸收「有機養份」成長的公司,而不是宣布解散而釋放「有機養份」的公司。
作為個體又該如何應對呢?
一,平時要危機儲備
網際網路發達後「支付寶」,「微信支付」,信用卡等給人們的生活也帶來的便利,也在改變人的消費習慣。中國人傳統的儲蓄習慣逐漸在取締,現在跟多年輕人基本上每月都是「負翁」。所以這次疫情時期給我們也深深的上了一課,不要月光,不要透支,更不要借貸消費。最理想狀態是要有18個月的過冬準備金,也就是說需要有足夠支撐18個月開支的準備資金來應對突如其來的一些變故,這樣的生活才能有所保障,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未雨綢繆」就是這個道理。
在這些一線大都市裡,活得最艱難的是這樣一群中年男女!超現實
二,讓自己更有價值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唯一擁有的資本就是健康的體魄與充裕的時間。在自己工作過程中,要多做有複利的事情,儘量避免做沒有積累的工作,哪怕目前這份工作的薪資很高。大學畢業出來先別想著賺錢,只有先讓自己值錢你才會慢慢有錢。假如你在公司每天幹著重複的事情,讓人覺得可有可無,所做的工作隨便都可以找個人來替換你,當危機來臨時,第一個想到裁的人肯定是你。特別是待到了中年還處於這樣的狀態就更危險。
在這些一線大都市裡,活得最艱難的是這樣一群中年男女!超現實
三,尋求適合自己的「副業」
如果一個家庭,只有一個收入來源,一旦收入主要來源突然斷裂,就像本次疫情下2~3個月不能工作,工資不能足額發放,而各種費用你必須要按時繳納,怎麼辦?更糟糕的情況是如果夫妻2人在同一個行業,甚至兩人在同一個公司,這就會面臨更加嚴峻的情形。
作為個體,平時就要注意多元化收入渠道,尋找適合自己的「副業」。要想通過副業賺錢,首先需要對自己的能力和資源有準確的認知,然後不斷嘗試,不斷驗證,反覆打磨自己在這一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在這些一線大都市裡,活得最艱難的是這樣一群中年男女!超現實
網際網路經濟時代,催生很多機會,像各種搬磚,辛苦賺錢的。也有興趣所在,玩著賺錢的。內容輸出,才華賺錢的,主、副業聯動,資源賺錢的。投資理財,錢生錢的(有充裕的資金也要謹慎投資,分散風險,合理消費。)。
最後與大家共勉!
成功多從外部找原因,失敗多從自身找原因。一般人總喜歡把成績歸於自身能力突出,把失敗歸於大環境惡劣和競爭對手太過強大。就像本次的疫情,既是「危」也是「機」,危險通過大家的努力已經逐漸控制住了,機會逐步也顯現出來,國家也加大了對本次疫情突顯出來的薄弱方面的投入,提升應對大災大難的應急處置水平。所以無論面臨何種艱難環境,都有人依舊有工作且還漲薪,也有公司逆勢增長。
在這些一線大都市裡,活得最艱難的是這樣一群中年男女!超現實
改變周圍環境對於我們個體很難,我們唯一能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能很好的適應環境,且讓自己有尊嚴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