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如楊坤所言為真,那麼刀郎音樂讓文明進步60年

2023-08-03     作家方曉莉

原標題:戲說:如楊坤所言為真,那麼刀郎音樂讓文明進步60年

(來源:作家方曉莉)

這些天,我總能收到各種各樣的推送:大約都是跟刀郎的《羅剎海市》有關的!

它的輻射面很廣,從我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篇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讀後感,還是專門針對《羅剎海市》的讀後感:既然是讀後感,所言所想,所抒所思,大約也是這個人這些年來一些人生經歷,一些感悟,對這篇文章的點評!

然而對於目睹現實種種醜陋者來說,不由大聲叫好!

一方面是國人的八卦心理,在說真話這件事上,我總認為,更多天真的小姑娘、小伙子,他們總是會說一些真話,不管你是什麼資歷或者輩分,或者身份、背景,或者勢力等等,金錢、名譽、地位等等,在他們心中,美是永恆的,美也是公平和公正的,所以他們打從心裡厭惡世俗迎合的那一套,杜絕假惡丑,追求真善美!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刀郎很像一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儘管他也不年輕了,1971年出生的他,如今也算52歲有餘。但在人情世故上,他又真性情了一把,這一次的真性情,令人大跌眼鏡!

從國人的八卦心理來看,說刀郎隱射了汪峰,那英,高曉松還有楊坤等人,也揭露娛樂圈之黑暗,並且對種種隱喻之詞(按照八卦人士們的「推測」)作出種種聯想,當然也有人說,刀郎並不止於如此格局低下:這我是信的,只不過更多人出於內心的感受,對於曾經刀郎被以上幾位娛樂圈大佬們點評其人歌唱,無所是處,近日又對比這樣的歌界震動,自然也是免不了一番說話了。

是業績的打臉和一再打臉,還是揭露真相呢?都不好說。

但可以肯定的是,刀郎的這首歌曲《羅剎海市》,它開創了一種說真話的境界:並且這種境界老實說,不少人還挺喜歡。

以我個人而言,其實我對刀郎和他的創作風格,以前也是有一種誤解的。

因為我還在上學的時候,聽到刀郎的歌曲,叫什麼《2002年的那一場雪》、《情人》、《衝動的懲罰》,那時候大街小巷都在播放他的歌曲,尤其是一坐計程車,司機們必備的選曲,就是刀郎的歌曲,並且說非常好聽。

我那時候是不太理解的,雖然當我在蘭州拉麵等待吃食的時候,老闆也給我們放他的碟片。

我尋思著:「這刀郎的歌曲,好像我說話一樣(我的意思是跟說話一樣,話語直白,且場景化,比較明顯。)……咋他們這麼愛聽呢?……」,喜歡文學的我自然研究起了刀郎的歌曲風格,尤其是歌詞。

研究完後,我覺得我也能寫……但是,忽然想起了如今,不,當時樂壇好像歌詞寫法不這樣啊?……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我斷定刀郎的歌曲,可能在樂壇屬於「下里巴人」,然後我就不學了(因為我在當時想了其它歌曲,寫法都不是這樣,我琢磨著是不是這寫法不合理?……所以沒有繼續深入。)。更重要的是,當時我覺得為啥刀郎老是唱這種歌曲,是不是搞婚外情?……什麼「2002年的第一場雪」,還有什麼《情人》還有什麼《衝動的懲罰》:我心想刀郎後悔了嗎?尤其《情人》寫得非常火辣,聽得人怪不好意思的。心想就算不是婚外情,但大街小巷都唱這種歌曲,是不是有點太火了呀?……在我意象里,總感覺含蓄的歌詞,更讓我明白一點,寫得那麼火辣的,很少見。

所以我那時候對刀郎的歌曲,並未特別推崇。但我尊重他的歌曲。因為這是他的表達。

(當然我也並不知道人家寫的到底是不是婚外情,還是其它形式的感情表達,感覺太火了。)

但我不得不承認,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對刀郎的歌曲,其實存在一定偏見。

但這次《羅剎海市》讓我覺得好像必須聽一聽!為什麼呢?我相信每個人在生活當中,都曾經遭受到一些不公,或者所見、所經歷一些不公,而這些不公,這些醜陋,是你無法言說的,甚至你被迫讓別人給你打上標籤,或者給你偽造成某種人類,從而讓人可以認為你是「某種人」:因為這樣,你失去了真正表達的權利。

或者還有生存。

很多時候,人都會面臨人生的無奈。

所以,他的歌曲一下子打動了很多人的心。

所以實際上,對吃瓜群眾來說,他們並不僅僅是吃瓜群眾,更多意義上的狂歡是自己面對生活當中種種被動的人生,被動的命運,作出的一種抵抗!

無論那英,還是楊坤,或者高曉松,或者汪峰,在此刻,也都成為一種「標籤化」人物,成為大家發泄的對象!即便他們也曾經在一些歌曲,或者是一些事情上面,給我們以好感。

但是在刀郎的這件事上,很多人認為刀郎吃虧,而自動代入了刀郎曾經的經歷,而為刀郎鳴冤!

因為大家認為,一個這樣說真話的人,那肯定不是壞人了。

而且專輯確實賣得好!

關鍵不僅僅在於這麼一首歌,它說出了娛樂圈的故事,未必是跟刀郎被大家認為隱射的人有關,難道其他人身上,沒有類似的事情嗎?……也未必是跟娛樂圈有關,難道其他圈子沒有這樣的事情嗎?

未必是跟刀郎有關,難道其他人身上,沒有這樣的事情嗎?……甚至還有更厲害的事情!

而這一切,也起源於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那篇《羅剎海市》實在寫得太好了!

而刀郎的那篇讀後感,說出了很多人不敢說的話!要知道在這個時代,不少人昧著良心做壞事,不但封了他人的嘴,更將他人製造成某種「標籤人物」而為自己名利,剝奪他人的生存環境!

在這種情況,刀郎的這種吶喊,難道不可貴嗎?所以即便它是一篇讀後感,也是一篇優秀的讀後感!

至於刀郎還有其它歌曲,比如:《顛倒歌》以及《花妖》等,都可以看出刀郎的實力:他的實力不僅僅在於讀後感寫得好,他在一些事情上的感悟,可以說是令人深省的,不僅僅如此,其實它已經上升到了整個人類社會和道德方面的問題。

所以在刀郎的歌曲當中,有提及「是我們人類根本的問題」之句(源自:《羅剎海市》,刀郎歌曲。):其實他已經意識到了,很多問題涉及到人類的本能或者說一些道德或者社會方面的一些現狀,而這些現狀又跟人類自身的道德水平,息息相關。

所以可能有些是屬於生理性的,有些又是屬於心理上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誰也無法避免!

所以刀郎還真不至於去惡意詆毀他人或者去說什麼,更多的是他在生命上的思考,對一些事情的,人或者事物的思考。

而這種思考,恰好能夠讓人將他的思考與社會現象聯結起來,因此每個人對刀郎歌曲,會有自己的解讀。

而在另外一方面,我認為刀郎的「火」很有可能也是跟類似於我這樣曾經有偏見的人來說,是一種感悟。

按照我以前的想法,刀郎的歌曲,使我想到,這是否寫婚外情,過於火辣:但我並不知道,非婚外情是否還存在這樣的激情……但我在看了刀郎的新歌,聽了他的新曲,我對刀郎的人格有了新的理解,我想我恐怕是誤會他了。

因為實際上更多時候,我已經意識到了,歌曲固然作為推動人們文明進步的一大要求,但是很多時候,是不是一些人,真的做到了怎麼樣呢?……很難說。

有的時候,專輯水平,可以代表某種程度上的銷量。

而某些時候的銷量,又可以代表一定意義上的水平。

所以刀郎的「火」恐怕未必是我當日所想的「下里巴人」:但我感謝詩道駿言博士在刀郎這件事上,提及刀郎的《顛倒歌》有傳統民歌的真諦,很接地氣!……而他有文章專門放上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上,《羅剎海市》的原文,非常感激!

我可能有點理解這件事了。

(更多內容,可搜索詩道駿言博士文章:《讀<聊齋>版<羅剎海市>原文,有助於理解刀郎的新歌》)

因為我過去對刀郎歌曲的評價,可能是從港台歌曲,或者港颱風,或者以往內地風,已有的形式去判斷這首歌曲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他當時的歌曲,並不符合任何一種我曾經聽過的流行歌曲的模樣,可我當時唯獨沒有想到民歌。

所以我從前對刀郎歌曲的定位,恐怕也不準確。

並且歷史上的民歌,老實說,大膽、火辣的表達,也都是比較多的。

所以是我孤陋寡聞了。

……因此,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重新再去審視刀郎曾經的歌曲。

《2002年的那一場雪》、《情人》、《衝動的懲罰》:每一種感情的表達,無論是否是我曾經顧慮的婚外情,每一首歌,刀郎都是在表達美好,並且致力於推進美好,而忘掉煩惱,不但忘掉煩惱,並且從更深意義上,去斷絕不屬於自己的感情。

誰說火辣、熱烈的感情,就一定要是婚外情,或者是不屬於自己的感情呢?……也正是因為心中有每一份期待,而使人忘掉煩惱和戾氣。

也許這才是美的期待。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刀郎的直白,勝過許許多多的道貌岸然!

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自己的寄託,而這種寄託的存在,不容任何人的詆毀。而在冷靜的思考中,刀郎給了所有人一份美好,並且讓人選擇更美好的現在,去生活下去。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如果楊坤所言屬真,「刀郎的歌曲讓中國流行音樂倒退了15年」,那麼無疑的,從另外一層意義上,刀郎的歌曲,實際上讓中國文明,又進步了60年。

因為刀郎的歌曲,以一切不可能之事而行一切可能之為,而以一切可能之為,令一切人美好,並且讓他們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面對真正的人生選擇。

刀郎的歌曲,從委婉的規勸,到後面的直白揭露,一開始我沒看懂,但到後面,我看懂了。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也許你還是沒看懂,這也是有可能的。)

PS:

個人觀點,歡迎交流和探討,請多指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a98eb8f73cc11b54f0e1b79528bce24.html



事實與人生

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