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費稅」擊沉的西班牙「無敵艦隊」

2020-10-19   戲說金融

原標題:被「消費稅」擊沉的西班牙「無敵艦隊」

14世紀以來,西班牙曾稱霸海洋領域長達300年之久,之後便是荷蘭再接著才到英國。

關於西班牙海上霸權衰落的原因,史學家一般歸於以下三方面:

1、驅逐猶太人。

2、荷蘭獨立。

3、消費稅。

1492年,西班牙頒布了《禁止信奉猶太教法令》,毫無疑問,這是一條逐客令,上千上萬的猶太人因此不得不遠離西班牙管轄的土地。與此同時,他們帶走了貿易和金融創新的才能,以及在全球遍布的經濟關係網。

之後,西班牙的經濟進入了長達數十年的放緩期。

就在這個時候,作為全球最富有的地區,支撐著西班牙稅收40%以上的荷蘭人,同樣不滿西班牙關於基督教新教的打擊而開啟了長達80年之久的戰爭,並在1580年宣布獨立為荷蘭國(獨立戰爭到1648年才結束)。

當腓力三世登基的時候,西班牙的國家負債已高達財政收入的8倍之多。

儘管如此,西班牙依然是當時世界上經濟最為強勢的國家,直到他們實施了名為「阿爾卡巴拉」的消費稅收制度。

消費稅沒什麼大不了的,就算是現在,絕大多數的國家都有消費稅。不過不同的是,如今世界各國的消費稅針對的是每一種商品而不是每一次交易,也就是說,最終的商品消費者只需要繳納一次針對該商品的消費稅即可。

但是「阿爾卡巴拉稅」並非如此,它們的消費稅針對的是成品的每一次流轉。從製造商賣給批發商,從批發商賣給零售商,從零售商賣給消費者的各個環節都需要繳納消費稅。

起始,這一消費稅只用於不動產和部分奢侈品的交易,後來慢慢擴散到了所有商品領域,包括衣食之類的生活必需品。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逐層累積的消費稅最終都體現在了商品價格上,一時間內,西班牙的物價飛速上升。不過皇室的統治者們並沒有認為這是稅收惹的禍,他們將通貨膨脹歸罪於美洲流入的大量白銀。

於是,皇室頒布法令,控制市場上的白銀流通。

稍懂得經濟常識的朋友應該知道,這種「亂用藥」的行為無疑是「自殺」。

本土商品售價奇高,國民手中有沒有相匹配的銀兩,只能去找更加便宜的「進口商品」。就這樣,成本低廉的海外商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了西班牙的消費市場。

同時,西班牙的商品在海外市場的出口也因為售價提高遭遇打擊,慢慢地,貿易逆差越來越大,國際收支嚴重失衡,越來越多從事海外貿易的公司走向倒閉。

對於皇室而言,他們在財政債務上得到了緩衝,巨額的消費稅慢慢將國債填平。

但是這並非好事,因為當腓力三世回過神來的時候,發行自己稱霸世界的「無敵艦隊」已所剩無幾。史料數據顯示,16世紀後期的時候,西班牙商船數量為英法兩國商船數量之和的2倍。到了17世紀初期,西班牙商船數量銳減75%,該國的港口被來自英國的商船占據,該國的造船廠只剩不到10家。

那這和「無敵艦隊」的沉沒又有什麼關係呢?

直接聯繫。當時所謂的西班牙海軍,其實大多數都是有平日裡的商船在戰爭時刻轉為軍艦使用,每一艘行駛在大洋上的西班牙船舶,都肩負著軍商兩用的功能。

商船的銳減意味著戰船的銳減,意味著「無敵艦隊」的規模在削弱,到了17世紀中期,西班牙「海上霸主」的地位徹底拱手讓給了英國。

值得一提的是,在決定實施「阿爾卡巴拉稅」之前,有一位「謀士」曾建議西班牙王室不要針對消費徵稅,而是提高商品的進口關稅,因為當時西班牙還有強大的海軍。但是西班牙王室並沒有採納,原因僅僅是他們查到了這位「謀士」是猶太人的後裔。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