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0-2歲「黃金時間」精心護理早產寶寶

2019-09-06     徐州市婦幼保健院

有這樣一個特殊新生兒群體,一出生就欠下許多「營養債」和「疾病債」,需要住院治療來償還。由於這些寶寶一出世就已「先天」不足,即使出院回家後還容易遭遇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發育落後等種種問題,因此已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他們就是早產兒。

寶媽們不要以為早產兒在醫院治癒出院後就「一勞永逸」了,其實這些特殊的新生兒出院後還可能會遭遇不同程度神經系統發育落後引起的後遺症的風險,必要的話,還要採取不同階段的早期干預治療。為此,記者採訪了徐州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病區主任、主任醫師劉松林,就早產兒出院後的護理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早產對寶寶的傷害

「早產兒是指胎齡小於37周的新生兒,其中胎齡小於28周者稱為極早早產兒或超未成熟兒,胎齡在28周至32周者稱非常早產兒;且寶寶出生體重多在2500克以下,出生體重小於2500克的新生兒稱低出生體重兒,其中出生體重小於1500克稱為極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小於1000克稱為超低出生體重兒。」劉主任說,其患病率和死亡率相對而言要高於足月出生的孩子,胎齡越小,出生體重越低,其發生率越高。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早產兒被迫降生時身體各個器官尚未做好離開子宮的準備,因此常會出現一系列的健康問題。早產兒的殘障率(如腦癱)以及死亡率都較高。早產兒會出現一些健康問題:如肺不張、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或慢性肺病,易出現呼吸突然暫時中斷(超過20秒),通常會伴隨心跳減緩,也稱為呼吸暫停,還有視網膜病變、黃疸、喂養困難和感染等等。

抓住0-2歲「黃金時間」 精心護理早產寶寶

不過劉主任也提醒各位爸媽,不要過於擔心,滿32周的早產兒絕大部分都不會出現嚴重的長期健康或發育問題。而且得益於越來越好的醫學條件,就算不滿28周極早早產兒,經過專門的治療和護理也大都能夠健康成長。

早產兒的護理千萬不可操之過急。作為父母要多觀察孩子變化,科學護理。早產兒不比足月普通兒童,他們先天身體素質不佳,媽媽應該抓住0-2歲這個黃金時間段來糾正。利用這段「黃金時間」精心護理,身體素質足以追趕上足月孩子。

出院後如何護理早產兒,劉主任給廣大媽媽支招:首先要注意保暖。由於早產兒體溫中樞發育不成熟,體溫調節功能差等因素,易出現低體溫,因此要合理保暖,要多測體溫,努力確保體溫恆定,最高體溫與最低體溫之差不得大於1℃。寶寶正常體表體溫值在36℃~37℃,一旦發現寶寶體溫異常需及時就診。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預防併發症尤為重要。劉主任提醒廣大父母,早產兒寶寶出院後一定要根據醫生的醫囑定期進行眼底、黃疸、體格發育和神經運動發育等的檢查,觀察呼吸、體溫、皮膚顏色和大小便是否正常等情況,時常調換臥姿有助於肺部循環,防止吸入性肺炎。

早產兒需要安靜、清潔的生長環境,因此喂奶、換尿布等時動作要輕柔,切忌大聲喧譁或是抽煙。

還要保證早產兒生活的房間空氣清新。不要讓無關人等進入早產兒房間。接觸孩子前,要先洗手並換上乾淨衣服。母親患感冒時應戴口罩哺乳,哺乳前應用肥皂及熱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如果出現咳嗽、口吐泡沫、呼吸急促、吃奶量減少、膚色發黃、哭聲低、腹脹、抽搐等,都要及時就醫。

此外,經常對孩子進行撫觸,可促進寶寶生長和智能發育,助於消化吸收和睡眠。

早產兒更需要母乳 按需喂養早產寶寶

「早產兒也應酌情儘早母乳喂養。」劉主任說,母乳里含有更多的蛋白質、必需脂肪酸、礦物質、微量元素、乳鐵蛋白等多種營養物資,這些營養元素有助於早產寶寶更好的吸收和成長。母乳容易被寶寶吸收,益於消化系統的發育,還能提高免疫力。針對不會吸吮或者吸吮力弱的寶寶,建議新媽媽按時按量擠出母乳,再進行喂食。

與足月出生的孩子相比,早產寶寶吸吮、吞咽能力相對差,胃容量較小,常出現哺乳困難或乳汁吸入而致吸入性肺炎。造成寶寶不適甚至有性命之憂。所以學會如何給早產寶寶喂奶非常重要。

劉主任說,早產兒最好還是吃易於消化吸收的母乳,如無母乳或母乳不足,可選用早產兒配方奶。為了避免嗆奶和吐奶可將寶寶抱起來喂奶。如若人工喂養,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奶嘴,太大或太小都將不利於寶寶的正常吃奶。每次給寶寶喂奶後都最好把寶寶抱起來,輕拍寶寶的後背來防止吐奶。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

對於消化系統不好的極早早產寶寶或極低出生體重兒,他們更適合母乳和早產兒配方奶混合喂養,如果母乳足夠可選擇母乳加母乳強化劑喂養。待寶寶體重達到理想的生長曲線,便應該逐步更換為純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喂養。

通訊員 張彤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提前告知。如發現私自轉載者,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YacCm0BJleJMoPM8R9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