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青山」國慶假期欣賞精美花境,感知一種美的意境和心境

2019-10-06     溫州美文

作者 朱宏

  國慶大假未出遠門,就在家門口的金水溪,欣賞到了精緻的花境。

一一題記

花境是模擬自然界中林地邊緣地帶多種野生花卉交錯生長的狀態,運用藝術手法設計的一種園藝形式,表現植物的個體美及植物組合的群體美,讓觀賞者感知一種美的意境。

蜀都大道將軍衙門街邊的花境

花境非花景,是人為運用園林藝術創造的一種意境。

這個花境元素眾多,最愛是五星紅旗,和左下方紅色玻璃海棠完美呼應。

人境、花境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晉)

紅花銀樺

銀樺又稱魚骨松,黃花開在樹冠之巔。紅花銀樺第一次見,有點兒驚艷。

身旁的朋友驚呼"曼珠沙華",贊他心中有花,且能聯想。不過"曼珠沙華"是石蒜科的草本,又名彼岸花。

金水溪邊的木春菊

金河,100年前是流經成都主城區的主要河道,是老成都們揮之不去的記憶。現在僅存一條小溪,稱"金河故道",水源是政府特批的有限地下水。

莫道溪流小,其實很特別,炎夏涼爽,隆冬冒煙,水質尤其清澈。

修地鐵以前,溪邊有個枕流茶園,可能名字來自"枕流漱石"的成語,意思是說隱居山水之間,情志高潔,恬淡世事。當今手機加微信的時代,這個成語也許用不上了,畢竟時過境遷。

金水溪之秋

溪、亭、橋、草、樹、花、石、人,自然而然。

天地同生,萬物一體。

秋日溪邊,竟然不見一片黃葉;這景,算得上成都的符號。

有團結一致,蓬勃向上意境的花境

自然生長狀態的蒲葦氣宇軒昂,成為花境的領導。

紫葉狼尾草

花草是可以賦予性格的,紫葉狼尾草甘居樹下,依時節出穗,循引力下垂,隨秋風搖曳,"處下不爭,順其自然"的評語符合它。

鼠尾草

未成串開花,寥寥幾朵,別樣風韻。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金水溪邊的山茶花

香彩雀

原產於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島,世界各地廣泛栽培。全年開花,花色有紫、淡紫、粉、白等。

借景

借景旁邊公園裡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這處花境獨一無二。

意境呢,得先了解辛亥革命先輩史實。

近到跟前,會看到人們自發擺放的鮮花。

龜紋石與澳洲朱蕉成就的花境

花若解語應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花與石自古以來是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搭配,詩、書、畫中隨處可見,古代帝王還以"花石綱"的形式搜集運輸奇花異石。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文化的交流,花境的形式和內容也在變化和拓寬,不僅提高了園林綠化的藝術性,花境中也融入了中華文化元素。

花境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盧綸(唐)

李廣不經意的一箭,射穿了這塊頑石。箭鏃和箭羽早無蹤影,最不能言的石頭成就了講中國故事的花境。

上圖的花境用到了粉花天竺葵、佛甲草、天門冬、金葉麥冬、絲茅草、金邊菖蒲、金邊黃楊、馬纓丹等。

花境入鏡

建國七十周年大慶,在熱鬧場所露臉,國旗是標配。

  花境起源於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到19世紀後期,花境在英國非常流行,形式多樣。

  我的國正處於邁向偉大復興的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國力的增強,促使園藝的快速發展。成都市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

花境,植物為本,文化是魂。成都氣候適宜,大多數植物都能四季露地生長,加之文化底蘊深厚,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理應展示出世界園林之母的風采。

花原是個象形字,《說文》解釋為"草木華也",花卉園藝讓中國人感知生活之美;生活是否豐富多彩,遠不止吃、喝、游、玩。為感知更美的意境,有更好的心境,去賞花境吧,一切美好可能就在身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ECcoW0BMH2_cNUgP4i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