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2歲的劉阿姨從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心內科病房出院了,出院前,老人家一個勁地笑著說:「我都好了,一切都好了,心裡舒服了!」房顫「一站式」手術使她恢復了竇性心律,心功能改善了,血壓也逐漸回升,左心耳成功封堵,也為患者降低了栓塞的風險。其實,劉阿姨的就診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可謂充滿了挑戰!
劉阿姨是2022年8月就診於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的,起初她是陪老伴住院檢查,無意間卻發現劉阿姨心房顫動。心內科醫生會診後,還發現劉阿姨已經出現了心臟擴大、心力衰竭的現象,活動耐量日益下降。這是心房顫動所致,建議患者積極行「心房顫動射頻消融術」加「左心耳封堵術」。術前準備行食道超聲檢查,明確心房有無血栓;然而,劉阿姨無法耐受。超聲科吳曉明主任想了很多辦法,患者無法耐受,食道超聲導管無法到位,不能明確心房是否有血栓,射頻消融術就不能進行。無奈下與家屬溝通後,準備聯合麻醉科在導管室開展全麻下食道超聲,麻醉科楊毅主任親自麻醉,檢查順利進行。不幸的是在患者的心房內發現了血栓,房顫射頻手術不得不延後——口服抗凝藥物三個月後再評估手術的可能性。
張孝忠主任解釋說,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類型之一,被稱為「21世紀心血管流行病」。我國房顫患病人數超2000萬,患病率約1.6%。房顫會使腦卒中風險增加5倍,血栓栓塞事件發生率為正常人的5-17倍。四十歲及以上人群中,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會發生房顫。然而近三分之一的房顫發作是沒有症狀的。房顫導致的腦卒中血栓95%以上來源於左心房及左心耳;然而,劉阿姨卻在右心房心耳附近發現了血栓,這在臨床十分罕見,幸好及時發現,否則血栓一旦脫落後果不堪設想。
經過近五個月的抗凝治療,劉阿姨再次來到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就診,準備行房顫「一站式」手術。近半年來,家屬和患者一直擔心血栓脫落,提心弔膽;能夠完成房顫的射頻消融以及左心耳封堵,已經成為一家人的最大的心愿。心血管內科的醫生也深知,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台單純的手術,深知肩上的重擔和責任重大,患者以及家屬對我們的信任,也是我們努力的動力源泉。
雖然經過了近五個月的抗凝治療,但術前仍然需要進行食道超聲排除心房血栓的可能。於是,在心內科牽頭下,聯合麻醉科、超聲科,為患者在手術室全麻下行食道超聲。楊毅主任親自全程麻醉,吳曉明主任親自操作超聲導管為患者檢查,然而還是發現在心房心耳內仍然有高回聲團塊,怎麼辦?難道又一次需要延遲手術嗎?患者及家屬內心又怎麼能夠接受這樣的現實呢?經過多學科討論,吳曉明主任決定行食道超聲造影,這項技術也是超聲界一項新技術,目的是鑑別心房心耳內高回聲團塊是否為真正的血栓,還是血液瘀滯所致的假象。經過吳曉明主任的耐心細緻的鑑別,明確排除血栓,再次為患者點燃了手術的希望。
心血管內科在充分做好術前準備後,由楊毅主任主持全麻,張孝忠主任帶領心內科團隊為患者成功進行了房顫「一站式」手術。雖然手術中困難重重,如患者左側髂靜脈閉塞、左心耳形態變異、左心房基質不良、巨大的右心房三尖瓣峽部線性隔離困難、迷走反射一過性低血壓、心率減慢等等……一切的困難都難不倒敢於拼搏的團隊,心內科在張孝忠主任的帶領下,有困難克服困難,沒有條件創造條件,辦法總比困難多,拿出敢為、敢闖、敢幹、敢首創的精神,最終克服重重困難,成功為患者實施了房顫「一站式」手術。
然而,病魔似乎並未遠離劉阿姨。手術後第二天,劉阿姨出現了嚴重的過敏反應,短期內雙側胸腔大量積液。在張孝忠主任的主持下,與上海東方醫院、北京安貞醫院等多家國內知名專家遠程會診,考慮劉阿姨為非感染性炎症反應綜合徵,是房顫射頻消融術後罕見病例。經過心內科近一周的治療,雙側胸腔積液迅速吸收完全,術後十天,患者康復出院。
「感謝你們,我都好了,一切都好了,心裡舒服了!」這就是劉阿姨出院時不斷重複的話。
【後記】此位患者的診治過程,可謂是困難重重、跌宕起伏。然而,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麻醉科、超聲科通力協作,默契配合,助力房顫「一站式」手術成功。(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