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史上的又一巔峰,它到底憑啥成為經典

2024-01-05     那一朵花

原標題:韓劇史上的又一巔峰,它到底憑啥成為經典

很多電視劇因為劇情中涉及到的季節,而在爆火之後被粉絲冠以「XX必看」。

比如夏日必看電視劇里,大多都有沙灘和熱浪,俊男美女們穿著比基尼肆意揮灑著青春。

又比如冬日裡吃著炸雞和啤酒,看外星人和大明星一起談戀愛。

當然在2016年之後,冬日必看也因為它的出現而更新了名單——

孤獨又燦爛的神:鬼怪》

很難去定義鬼怪》為什麼在播出7年之後依然還會被拿出來各種評述和模仿。

前不久血撲的以愛為營》里,主角在片場就提議模仿鬼怪》,結果被工作人員質疑鬼怪已經過時。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條新聞在當時可是引發了不少劇粉的瘋狂反駁。

鬼怪》的魅力到底在哪兒?

如果非要說出個所以然,演員大概是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吧,至少在播出後的7年時間裡,粉絲各種拉郎配,也沒有配出比原作主演更合適的CP。

昔日的孔劉,剛憑藉釜山行》的大賣奠定他在韓國國內叔圈的一席之地。

而女主金高銀,在美女如雲的韓流里不夠出彩,但清秀的單眼皮和古靈精怪的人設,還真找不到平替。

這樣一個年齡差的組合,放在任何一個背景之下,都不可能和純愛有任何關係,但在編劇金恩淑的筆下卻產生了奇妙的聯繫。

一個在人世間千年不死的鬼怪,需要等待鬼怪新娘的出現才可以拔出他胸口的劍,從而達到真實的死亡。

活得太久了,死反而成了一種奢求。

鬼怪在人世間,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懲惡揚善,卻不想19年前,他救下了一個本該被陰間使者帶走的「亡者」。

他的舉動改寫了生死簿,也讓一個本不該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女孩捲入了他的命數里。

她,就是鬼怪命中注定的小新娘。

出生後和母親相依為命,但在9歲那年母親去世之後只能寄人籬下跟著姨媽生活。

沒錢沒朋友還要被打罵,小新娘的9歲到19歲這10年的時間裡生活得很不如意。

但她並沒有形成自怨自艾的性格,反而樂觀開朗,和很多鬼魂成了好友。

命中注定的鬼怪新娘,是擁有能看到鬼魂的能力,所以小時候她就知道自己一定會嫁給鬼怪。

兩個人在相遇之後,慢慢走入對方的內心,但隨之而來的戲劇衝突開始將故事推向虐戀的節奏中。

鬼怪想死,但小新娘的出現讓他產生了生存下去的衝動。

但他要生存下去,小新娘作為意外誕生於這個世界的人,就會面臨各種意外。

陰間使者警告鬼怪,你能護得住她一時,你能護住她一世嗎?

在這個故事的前半段里,鬼怪一心赴死,不停給自己做思想,也不停給小新娘洗腦,欺騙她撥出胸口的劍。

可當小新娘真要拔出劍時,他竟然一掌將人拍出了十米遠。

他後悔了,也對小新娘動情了,這是他成為鬼怪900多年來第一次產生感情。

這是他的初戀,也是一個19歲小妹妹的初戀。

900歲和19歲的年齡差,不再具備現實意義里的「老少戀」,而孔劉的演繹也讓這個「神」有了成熟之外的情澀和可愛。

他喜歡小新娘,但又不能表現出來,只能顧左右而言他,用各種藉口來拚命掩蓋。

但每次小新娘對他的召喚,他都會第一時間趕來。

不再是彼此的心靈感應,而是需要一個媒介——蠟燭。

每次只要小新娘吹滅火焰,鬼怪都會都瞬間來到她的空間。

在這個人神鬼共存的世界觀下,各種奇幻的手法都在客觀上成了促進兩個人感情升華的工具。

鬼怪傷心了,那麼天空就會不停下雨。

鬼怪開心了,即使在寒冷的冬日,春天的花朵也會盛開。

編劇金恩淑的那些劇中,女性總是有著獨立清醒的認知,所以整部劇儘管是個純愛偶像劇,但女主在19歲的外表下也充滿了超脫於這個年齡的選擇。

而這種選擇在客觀上給人物賦予了絕對的勇敢。

從逃避到接受,小新娘慢慢理解了自己身份所帶來的不可更改的使命。

所以在鬼怪消失之後,她第一時間是用筆將他的名字記錄下來,以免忘掉。

但神是無情的,小新娘還是忘掉了鬼怪,但她卻沒有忘掉那個名字。

對於人物的輪迴,對於命運的定數,都是該劇讓觀眾對人生和愛情有了思考。

這也是鬼怪》可以一看再看的原因,這不單單是純愛劇,儘管這種奇幻的設定在後來被韓劇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模仿,也沒有上演青出於藍的奇蹟。

但如果僅僅是劇情夠虐,演員給力,這劇還遠遠沒有達到經典劇的範疇。

服道化,是這劇能夠奠定冬日必看佳作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由於故事在冬季拍攝,漫天的雪景,和鬼怪感情影響下出現的浪漫場景,都讓該劇在背景額外深入人心。

想來也是奇妙,孔劉和坎城映後全度妍合作的男與女》同樣也是發生在大雪中的愛情故事。

但比起成年人的那種克制隱忍的激情之愛,鬼怪》里所展現的則是熱烈無畏的真情。

這種不可能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愛情,也讓鬼怪在屬性上有了不可複製的優勢。

如今再談及老少戀,很多人會拿鬼怪作為標杆對比,但實際上在題材優勢上鬼怪占了不少便宜。

不管是900歲還是90歲,還是40歲,真摯的熱烈的為愛奔赴,才是真正打動觀眾的關鍵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9e59adaad7028569fdc5d9426ab7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