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傷孩子的5句話,很多家長都說過,希望沒有你

2023-03-01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最傷孩子的5句話,很多家長都說過,希望沒有你

前天去閨蜜家做客,剛好碰到她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我也在沙發上,斷斷續續地看完了全過程。

閨蜜的孩子今年8歲,性格比較活潑,也有點愛玩,做作業的過程中,孩子總是不太專心,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要喝水,對於閨蜜講了好幾遍的內容,也依然說自己聽不懂。

看著這種情況,作為旁觀者的我都有點著急了,更別說脾氣本就暴躁的閨蜜。

果不其然,在經歷多次的深呼吸後,閨蜜終於爆發了:「你怎麼這麼蠢,我都說了多少遍了,你還記不住,你看誰誰誰家的孩子,人家怎麼就那麼聰明,到你這裡了,你怎麼就學成這個鬼樣子啊,一點都沒有遺傳我 !」

看著孩子由最開始的好玩,到慢慢地低下頭,流下眼淚的那一刻,我突然覺得,閨蜜說的話真的太傷人了,而她自己好像根本沒有意識到。

常言道,愛之深,責之切。

生活中,面對孩子的不聽話,不優秀,很多父母都很著急,也很痛心,一著急,說話就失了冷靜,哪怕最初的用意是希望孩子能改變,卻沒想過,這些無意中的話語,不僅讓孩子無法進步,更可能對孩子的性格成長產生不好的影響 。

最傷孩子的5句話:

當孩子犯錯時,有5句話,家長千萬不要說,一旦說出口,就是在孩子的心上,狠狠地捅刀子 。

1、你看看某某家的孩子,再看看你自己。

這句話不陌生吧,包括我自己,都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媽媽,我是不是真的那麼差呀?為什麼你總覺得我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呢?難道我就一點優點都沒有嗎?」

這是兒子在我又一次說他不如別人家孩子後,哭著對我說的一句話,時隔這麼多年,依然讓我印象深刻。

作為父母,我們認為通過對比,能給孩子一些壓力,感覺到自己的不足,從而發憤圖強,迎頭趕上。

可我們卻不知道,不斷貶低自己的孩子,只會讓他認為,自己在父母心目中,永遠都是最差的那一個,不僅達不到激勵的作用,反而還會讓孩子失去自信,變得自卑,缺乏安全感。

2、我說過多少遍了。

這句話通常在給孩子輔導作業,或者孩子總是重複犯相同的錯誤時出現,有時,在這句話的後面,還會伴隨著說自己孩子蠢笨的話語。

這樣的話,大多是家長無心的一句怨言,卻會讓孩子產生暴躁情緒,覺得父母就是在不斷挑他刺,心想,你就是覺得我沒用心唄,在你心中我就是什麼都不對唄 !

3、你怎麼總是這樣?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早日成才,對孩子的犯的一點小錯誤,總是容易上綱上線,翻舊帳,

次數多了,就會讓孩子內心產生強烈厭煩和失敗感,在往後的人生中也更容易促使自卑型人格的產生。

4、行,你愛咋的就咋的,我不管你了,好吧?

事情說了很多次,孩子總是屢教不改,在氣憤到極致,卻又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很多家長就會說這句話,可卻沒有想過,這句話對孩子來說傷害有多大。

我不管你了,對孩子就意味著,父母不要我了。原本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也是他們心裡最大的依靠,可這樣的話語,會讓孩子有被拋棄的感覺,不僅破壞親子關係,更可能引發孩子內心的仇恨,繼而產生對原生家庭和父母的抗拒 。

5、這一切不都是為了你嗎?

和這句話類似的,還有,「為了你我失去了工作,我差點丟了半條命,你就是這樣對我的嗎 ?」

每次聽到家長說這句話,我都忍不住想問,是孩子逼你生他的嗎?你遭受的所有一切都是因為孩子的降生嗎?為什麼要把自己所有的苦難都歸咎到孩子身上?

這種說話方式,並不能激發孩子的感恩之心,說得次數多了,還會讓孩子覺得厭煩,繼而對父母喪失信心,變得隨波逐流,不求上進 。

幼齡期的孩子,思想並不成熟,對世界的認知也不清晰,犯錯肯定是難免的,面對孩子的錯誤,家長如果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隨意斥責,那些傷人的話,張口就來,不僅解決不了問題,更容易讓事態惡化。

那父母到底該如何跟孩子溝通?有什麼基本原則呢 ?

父母與孩子溝通的三原則

每個人的個性和表達方式不一樣,也就導致,沒有任何一個溝通方法是能讓所有人都適用的,這裡分享家長與孩子溝通的三個原則,幫助家長更快找到適合自己的溝通表達方式 。

第一,學會閉嘴,多觀察多傾聽。

很多家長只要一看到讓自己不爽的事情,習慣性地就會張口去訓斥孩子,可從來就沒有想過,孩子這麼做是否有理由?

一味地斥責,除了增加孩子和你對著乾的慾望,對事情本身並無太裨益 ,學會閉嘴,不要張口就來,哪怕內心情緒到了極點,也要學會控制。

深呼吸幾次,讓自己平靜下來,多觀察幾分鐘,了解孩子的想法及緣由,再來做決定也不遲 。

第二,信任,尊重孩子,接受他的不完美。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隨著他慢慢長大,也會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也許並不成熟,但卻不一定沒有道理。

作為父母,請像尊重朋友一樣,平等的去尊重自己的孩子,遇到任何事情,不是先質疑,而是先信任,站在他的角度,聽聽他的想法,同時不要給予孩子過多的壓力。

是不是學霸真的就那麼重要嗎?有些孩子可能學習成績並不好,但在其他方面卻很優秀,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斷發掘他身上的優點,說不定能為他找到另一條通向羅馬的大道呢 ?

第三,引導並支持孩子的決定。

當孩子犯錯時,用信任和鼓勵來代替批評和指責,通過正確的溝通,讓孩子發現問題,並陪著他一起找到解決的方式,在行動上支持孩子,在語言上鼓勵孩子,在孩子得到進步的同時,也能讓親子關係進一步加強。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陪伴和引導,作為父母,首先要學會不要被衝動支配。

尤其是面對孩子犯錯時,不要任由負面情緒蔓延,導致說出來的話,傷人傷己,給孩子的性格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

試著冷靜下來,多信任孩子一些,用平等客觀的態度,去聽聽孩子的解釋,陪著他一起慢慢成長,幫他渡過一道道難關,最終走向更好的自己。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