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四部門聯手出新規 重拳整治網絡直播打賞

2022-05-11     第一製片人

原標題:【觀察】四部門聯手出新規 重拳整治網絡直播打賞

2022年5月11日刊總第2740

導讀

5月7日,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聯合發布《關於規範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甫一出台,迅速引起廣泛關注,相關部委和主流媒體官方帳號紛紛轉發。關於規範網絡直播,各有關方面已經先後出台一系列文件意見,開展多次專項治理行動,這次又專門針對直播打賞和保護未成年人推出新規,顯示出行業主管部門一抓到底正行風、勇於擔當推動網絡直播等新興業態健康規範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關於規範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截圖

一抓到底正行風,

主管部門先後出台十多個文件治理網絡直播

近年來,網絡直播作為一種新興業態,以其內容和形式的直觀性、即時性和互動性,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新技術新應用的疊代升級,網絡直播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其媒體屬性、社交屬性、商業屬性、娛樂屬性日益凸顯,深刻影響網絡生態。與此同時,網絡直播行業存在的主體責任缺失、內容生態不良、主播良莠不齊、充值打賞失范、商業營銷混亂、青少年權益遭受侵害等問題,嚴重製約網絡直播行業健康發展,給意識形態安全、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帶來挑戰。為切實加強網絡直播行業正面引導和規範管理,保護廣大網民合法權益,倡導行業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培育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網絡直播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先後出台一系列指導性意見、通知,包括《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2016年11月4日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直播服務管理工作的通知》(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2018年8月1日發布)、《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中國廣告協會,2020年6月26日發布)、《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市場監管總局,2020年11月5日發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2020年11月23日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直播規範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1年2月9日發布)、《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公安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1年4月23日)、《關於進一步規範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022年3月25日發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 中共中央宣傳部出版局 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平台遊戲直播管理的通知》(2022年4月12日發布)。這些文件從網絡直播的全面規範管理和網絡直播行為的多角度精細管理,一步步強化對網絡直播這一新興業態的跟蹤治理,不斷把正行業發展方向,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推動新興網絡文藝形態更好服務群眾、造福社會。

本次新出台的《意見》具有如下幾個特徵:

1:靶向整治網絡直播打賞行為,保護未成年人

近年來網絡直播新業態迅速興起,在推動行業發展、豐富文化供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現網絡直播打賞失范,造成未成年人沉溺直播、參與打賞,荒廢學業、過度消費,嚴重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社會問題。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少年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絕不能允許一邊是網絡直播行業高速崛起,一邊是我們的青少年一代成為迷失網絡的一代。《意見》強調,各部門各平台要從「塑造什麼樣的未來人」的高度,深刻認識規範網絡直播、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極端重要性和迫切性,將其納入重要工作日程,確保各項任務和要求落實到位。

2:進一步強化聯防聯治

網絡直播涉及社會方方面面,必須多方面協同、綜合治理。這次《意見》出台本身就是多家監管機構的合力出擊。《意見》強調,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協同配合、齊抓共管;構建多領域、跨部門協同合作的工作格局,成立部門間協調工作機制,加強情況溝通和分析研究,推動工作落實,形成統籌有力、協調順暢、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監管合力,構築強有力的全流程全鏈條未成年人保護體系。

3:進一步著眼建立長效機制

《意見》強調,通過大力度的規範整治夯實各方責任,建立長效監管工作機制。對重要網站平台掛牌督辦,確保按時保質完成整改任務。著眼形成長效工作機制,開展常態化督導檢查,根據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研究提出解決措施和辦法。

4:更加注重堵源頭、鏟溫床

《意見》明確要求,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嚴控未成年人從事主播,全部取消打賞榜單。措辭堅決嚴厲,措施具體有力,可有效堵塞未成年人參與網絡直播打賞的「後門」漏洞,剷除滋生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打賞的溫床。

5:工作要求更加具體落地,壓實各方責任

《意見》強調,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壓實各方責任。要求網站平台在本意見發布1個月內全部取消打賞榜單,禁止以打賞額度為唯一依據對網絡主播排名、引流、推薦,禁止以打賞額度為標準對用戶進行排名;網站平台在每日尖峰時段,單個帳號直播間「連麥PK」次數不得超過2次,不得設置「PK懲罰」環節,不得為「PK懲罰」提供技術實現方式,避免誘導誤導未成年人。「罰則」清晰,給行業和全社會形成穩定的規則預期,也便於各級管理部門、責任主體落實執行,取得實效。

6:更加注重壯大優質內容和服務供給

「破」與「立」、「堵」與「疏」相結合。引導未成年人的正確網絡行為,根本上還是要優化對青少年的網絡內容和服務供給。《意見》強調,網站平台應在現有「青少年模式」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產品模式和內容呈現方式,持續增加適合未成年人的直播內容供給。嚴格內容審核把關流程,配備與業務規模相適應的專門審核團隊,既選優選精又杜絕「三俗」,讓家長放心、孩子滿意、社會叫好。

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網絡安全與信息化、規範與發展都是相輔相成的。安全是發展的前提,規範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發展是安全和規範的保障,安全、規範和發展要同步推進。科技向善,我們就是要努力用科技及其所推動的網絡直播等新業態,讓我們生活變得更美好。這樣的科技倫理和治理理念才會讓科技創新更有溫度和力度,讓網絡文化持續繁榮發展。

(作者單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

附:

中央文明辦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

關於規範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意見

近年來,網絡直播新業態迅速興起,在推動行業發展、豐富文化供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平台主體責任缺失、主播良莠不齊、打賞行為失范等問題多發頻發,導致未成年人沉溺直播、參與打賞,嚴重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帶來很多社會問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為切實加強網絡直播行業規範,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現提出以下工作意見。

總體要求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聚焦未成年人保護,堅持問題導向、重拳出擊,標本兼治、綜合施策,協同配合、齊抓共管。通過大力度的規範整治夯實各方責任,建立長效監管工作機制,切實規範直播秩序,堅決遏制不良傾向、行業亂象,促進網絡直播行業規範有序發展,共建文明健康的網絡生態環境。

工作舉措

1: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網站平台應當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嚴格落實實名制要求,禁止為未成年人提供現金充值、「禮物」購買、在線支付等各類打賞服務。網站平台不得研發上線吸引未成年人打賞的功能應用,不得開發誘導未成年人參與的各類「禮物」。發現網站平台違反上述要求,從嚴從重採取暫停打賞功能、關停直播業務等措施。

2:嚴控未成年人從事主播。網站平台應加強主播帳號註冊審核管理,不得為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主播服務,為16至18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主播服務的,應當徵得監護人同意。對利用所謂「網紅兒童」直播謀利的行為加強日常監管,發現違規帳號從嚴採取處置措施,並追究相關網站平台責任。

3:優化升級「青少年模式」。「青少年模式」是經過嚴格內容遴選、適合未成年人觀看使用的有益方式。網站平台應在現有「青少年模式」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產品模式和內容呈現方式,持續增加適合未成年人的直播內容供給。嚴格內容審核把關流程,配備與業務規模相適應的專門審核團隊,既選優選精又杜絕「三俗」,讓家長放心、孩子滿意、社會叫好。要優化模式功能配置,在首頁顯著位置呈現,便於青少年查找和家長監督,嚴禁提供或變相提供各類「追星」服務及充值打賞功能。

4:建立專門服務團隊。網站平台應建立未成年人專屬客服團隊,優先受理、及時處置未成年人相關投訴和糾紛。對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帳號打賞的,網站平台應當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及時查核,屬實的須按規定辦理退款。對於違規為未成年用戶提供打賞服務的網站平台,以及明知用戶為未成年人仍誘導打賞的經紀機構和網絡主播,從嚴採取處置措施。

5:規範重點功能應用。榜單、「禮物」是吸引青少年「圍觀」互動的重要功能應用。網站平台應在本意見發布1個月內全部取消打賞榜單,禁止以打賞額度為唯一依據對網絡主播排名、引流、推薦,禁止以打賞額度為標準對用戶進行排名。加強對「禮物」名稱、外觀的規範設計,不得通過誇大展示、渲染特效等誘導用戶。加強新技術新應用上線的安全評估,不得上線運行以打賞金額作為唯一評判標準的各類功能應用。

6:加強尖峰時段管理。每日20時至22時是青少年上網的尖峰時段,也是規範網絡直播的重要時點。網站平台在每日尖峰時段,單個帳號直播間「連麥PK」次數不得超過2次,不得設置「PK懲罰」環節,不得為「PK懲罰」提供技術實現方式,避免誘導誤導未成年人。網站平台應在每日22時後,對「青少年模式」下的各項服務強制下線,並不得提供或變相提供常規模式開啟方式,保障青少年充足休息時間。

7:加強網絡素養教育。鼓勵學校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圍繞網絡道德意識和行為準則、網絡法治觀念和行為規範、網絡使用能力建設、人身財產安全保護等培育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意識、文明素養、行為習慣和防護技能。引導未成年人監護人主動學習網絡知識,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行為的教育、示範、引導和監督。支持社會各界共同開展宣傳教育,促進未成年人開闊眼界、提高素質、陶冶情操、愉悅身心。

組織領導

1:提高思想認識。各部門各平台要從「塑造什麼樣的未來人」的高度,深刻認識規範網絡直播、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極端重要性和迫切性,將其納入重要工作日程,結合實際細化完善工作措施,確保各項任務和要求落實到位。

2:加強統籌協調。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構建多領域、跨部門協同合作的工作格局,形成統籌有力、協調順暢、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監管合力。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關鍵環節、注意方式方法,構築強有力的全流程全鏈條未成年人保護體系。

3:壓實各方責任。指導網站平台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落實相關政策法規,健全帳號註冊、資質審核、日常管理、違規處置等制度要求。督促經紀機構依法開展網絡直播組織、製作、營銷等活動。教育引導網絡主播提升合規意識和綜合素質,積極生產傳播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新時代新氣象的優秀文化內容。

4:開展督促檢查。成立部門間協調工作機制,加強情況溝通和分析研究,推動工作落實。對重要網站平台掛牌督辦,確保按時保質完成整改任務。著眼形成長效工作機制,開展常態化督導檢查,根據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研究提出解決措施和辦法。

來源: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方微信公眾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98fb745484a4429e791b8b128d340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