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債,轉暖!增量資金入市

2024-10-21     證券時報

近期,隨著權益市場的情緒逐步修復以及信用風險階段性出清,轉債市場迎來了一波估值修復行情。

數據顯示,自前期底部區間以來,上證指數累計上漲幅度為20%,中證轉債指數的上漲幅度也接近10%。尤其在近期大盤持續震盪調整之際,中證轉債指數的漲幅甚至超過了上證指數的漲幅,展示了投資者對轉債市場的信心增強。

轉債行情的回暖,吸引了不少增量資金入市。10月8日,轉債市場成交金額超1500億元,刷新年內最高紀錄。隨後,轉債市場成交金額有所減少,但整體維持在1000億元左右波動,較9月中旬300億左右的成交額明顯提升。

多位分析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轉債市場的回暖與權益市場的行情一脈相承。可轉債作為一種兼具股性和債性的資產,在市場極端情緒修復後備受市場關注。可轉債獨特的風險收益特性使得可轉債在市場震盪中具有一定的防禦性,同時又能在市場上漲時分享收益。

轉債市場行情回暖

當前財政政策定調積極、央行行長在金融街論壇年會上積極表態、產業政策利好頻出且9月經濟數據出現明顯改善下,市場風險偏好持續改善。同時,權益市場情緒好轉也緩解投資者對於轉債市場波動的擔憂。

自前期階段性底部以來,中證轉債指數已累計上漲接近10%。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上證指數持續震盪調整的情況下,中證轉債指數表現更為強勢。10月21日,上證指數收盤漲0.20%,中證轉債指數漲0.69%。

轉債行情的回暖,吸引了不少增量資金入市。數據顯示,轉債市場的日均成交額持續攀升,市場交投活躍度不斷提升。10月8日,轉債市場成交金額超1500億元,刷新年內最高紀錄。隨後,轉債市場成交金額有所減少,但整體維持在1000億元左右波動,較9月中旬300億左右的成交額明顯提升。

對於近期轉債市場回暖的原因,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首先,近期出台增量逆周期調節政策力度超預期,增強市場經濟復甦、信用修復的預期;其次,金融市場情緒回暖、權益市場回暖、正股估值修復,帶動可轉債市場情緒回暖;再者,目前市場對優質資產需求相對於供給更旺盛。

債市的持續震盪調整,也為轉債市場估值回調提供了有利條件。國信證券認為,債市利率持續位於低位,在市場風險偏好提升下,債市或仍面臨一定止盈贖回的壓力。當前保險、理財依舊欠配,且前期主動管理類公募基金加倉轉債或有限,轉債市場賺錢效應回歸後有望迎來持續資金流入。

信用風險擔憂緩解

今年以來,由於信用評級下調、問詢函數量增多、廣匯退市和嶺南違約等事件,轉債信用風險問題引起市場高度關注。興業證券認為,今年以來,轉債的信用風險暴露主要因素在於轉股難度的增加,與前幾年相比,今年轉債還錢的比例大幅增加,轉債轉股難的擔憂,帶來了對於存量轉債後續轉股能力的擔憂、進而導致市場定價中普遍給予了轉債並不低的違約率。

但隨著近期信用風險階段性出清以及權益市場大幅反彈,市場對信用風險的擔憂有所緩解。截至目前,價格小於115元、小於100元以及價格小於債底的轉債數目占比明顯下降。

興業證券研究指出,今年以來,一些標杆品種的信用風險暴露,會整體影響持有人的風險判斷,而廣匯轉債、嶺南轉債等品種則顯著的增加了投資機構對於轉債風險的把控。而隨著山鷹轉債精準的下修疊加行情的推動,轉債規模則出現快速的下降,信用風險也大幅下降。另外,維爾轉債、利元轉債等品種也實現了權益修復過程中的信用風險下降的現象。興業證券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並不容易發生能夠擾動市場判斷的風險事件。

對於前期轉債市場大面積跌破面值的現象,興業證券認為,市場可能高估了轉債下修對於正股的衝擊,進而放大了轉債違約擔憂。在市場趨弱階段,轉債持有人擔心股票由於下修後稀釋股權,導致正股下跌,進而導致下修效果變差,「回售風險」和「到期風險」也無法獲得緩釋。

不過,權益市場大漲的情況下,投資者仍需謹慎對待信用風險和市場不確定性。華安證券表示,評級下調、轉債退市與違約等信用風險事件的爆發,使得市場對部分轉債債底穩健性的信心下降,導致了短期內轉債市場整體對信用風險極為敏感,債底牢不可破的信念已被打破,若權益市場持續穩定修復、轉債回歸權益主導定價方式之後,信用風險仍不可輕易忽視、需謹慎對待,尤其是甄別部分低價轉債的信用風險。

估值修復行情有望持續

在權益市場回暖以及信用風險擔憂緩解的情況下,此前低配轉債的資金有望回流,這為轉債估值修復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國內經濟復甦、信用修復的預期增強背景下,權益市場回暖有望帶動轉債市場繼續偏暖。」 周茂華表示。

興業證券認為,對於多數絕對收益屬性的資金來說,轉債的配置比例很低,在權益回調後,轉債獲得了一些資金的青睞。在當下權益偏向於資金驅動的狀況下,通常也是轉債最佳展現交易價值的時期,這也會吸引更多的相對資金。

過去一年以來,在權益資產波動收窄、風險偏好收縮、風格偏向明顯,固收類資產在久期和下沉兩方面都具備更高確定性的情況下,轉債估值承受了較大壓力,也已經觸及歷史偏低水平。

信達證券的研究觀點稱,權益市場的彈性恢復吹響了轉債估值修復的第一聲號角,但這不是當前壓制轉債表現的唯一因素,邊際資金從主動向被動基金轉移也使得本次轉債估值修復的路徑會變得和以往不同。在當前階段,信達證券對轉債的估值修復長期樂觀,但短期並不將其作為投資的重點博弈方向,依然更加重視短期平價帶來的彈性機會。

責編:李丹

校對:廖勝超

版權聲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8c39393c0a5a28d945993715100a1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