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流感高發,體溫正常或許是人們在不舒服時最想聽到的話了。
一直以來,在我們的認知里,37℃是人類的正常體溫,但我們自己測量的時候,卻往往測不到。
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我們在慢慢「變涼」嗎?
一、人的標準體溫為什麼在37攝氏度?
這還的從1851年說起,德國內科醫生卡爾·溫德利希在萊比錫市進行了一項研究,通過收集2.5萬人的腋下體溫數據並進行分析後,溫德利希發現,人的體溫範圍在36.2°C到37.5°C之間,統計後取值,將37℃作為標準數值。這就是「37°C為人體正常體溫標準」的由來。
我們家中的水銀溫度計上,通常都會標註37°C的位置,提醒人們一旦體溫超過這個數值就需要引起注意。測量體溫時選取的部位不同,測量結果也會略有偏差。一般來說,腋下溫度36°C -37°C就屬正常。
事實上,人的體溫本來就是在不斷波動的。如靜止時、吃飯前體溫會略低一些;運動後、用餐後體溫就會稍微高一些。而且,人體體溫受多種因素影響,不同時間段測量的體溫常常會有差異。如果發現自己早晚測得的體溫存在波動,不必過於擔心,只要在標準範圍內就是正常的。
二、研究發現:不到200年人類體溫下降0.4℃
為什麼之前的標準體溫是37℃,而在當下,37℃已經成為臨界值?美國傳染病專家菲利普·馬科維亞克指出,溫德利希所使用的體溫計與現代體溫計存在差異,這可能是體溫標準有所差異的主要原因。
為了驗證自己的說法,在獲得批准後,馬科維亞克使用了費城穆特博物館的一件珍貴藏品,即當年溫德利希曾使用的溫度計之一。
經過測試後,他認為這種溫度計所測得的體溫較現代體溫計高出約1°C。因此,馬科維亞克得出結論:37°C的標準體溫可能與體溫計製造工藝的進步以及當時測量數據的不準確性有關。
但實際上,就算排除體溫計差異,人類的體溫也真的在下降!2020年1月,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教授朱莉·帕森內特及其團隊發布的研究結果表明,自19世紀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溫一直在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C,從37°C降到了36.6°C。
而對於體溫下降的原因,科學界目前尚未達成明確的解釋。帕森內特教授推測,這可能與人類生活環境的變化有關,包括室內溫度、微生物接觸以及可獲取的食物等方面的改變。她認為,我們生理上正在經歷變化。
另外,帕森內特教授解釋,現代衛生、醫療和飲食條件的改善,使得現代人不容易患上19世紀容易引起炎症的疾病,如瘧疾、肺結核和牙疼等,並且可以通過使用各類抗體藥物治療常見炎症,人類無需再依賴加速身體新陳代謝來抵禦疾病,這可能也是體溫降低的原因之一。
三、體溫降低後,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有研究表明,體溫與基礎代謝率密切相關,每升高1°C體溫,基礎代謝率可能增加13%。過低的體溫可能導致代謝不佳,免疫力下降。
人體內有約60萬億個細胞,而血液的任務則是向這60萬億個細胞輸送營養和氧氣。白細胞則在血液中具有免疫功能,能夠識別體內異物並作出相應的免疫應答。
當體溫升高時,血流速度加快,白細胞能更迅速地發現體內異常,迅速扼殺病原體。相反,如果基礎代謝率低,體溫下降,血液流速減緩,白細胞的工作效率也下降。慢慢移動的白細胞難以及時發現異物,即使發現了,也難以快速召集其他白細胞來清除異物,這使得機體更容易感染病毒和細菌,引發疾病。
而另一項研究則表明,保持在36~37℃的體溫有助於機體抵禦感染。在36.5℃和36.7℃之間的體溫對人類而言是最有效率的,因為在這個範圍內,人體無需耗費過多能量來產生熱量,同時真菌難以侵襲。
營養學博士豐潔明在《溫度決定生老病死》一書中指出,人體依賴熱量來維持生命。當體溫降低時,血液生成減少,血管可能堵塞,增加患癌症等疾病的風險。
從中醫角度講:體溫降低可能伴隨陰有餘陽不足,引發一系列病理變化,如體質改變和免疫力下降。陰盛陽虛可能導致多種慢性病和情志類疾病,如低謝綜合徵、高血壓、癌症、抑鬱症等。
當體溫降低後,身體可能會出現這樣的變化。
1.體溫低於36℃時,身體會通過顫抖產生熱能,並伴隨一系列症狀,如黑眼圈、鼻頭、面色、手掌發紅以及嘴唇發紫。體溫下降可能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影響白細胞正常工作,降低免疫力,增加患上哮喘、肺炎、風濕病等疾病的風險。
2.體溫降至35℃時,被稱為低體溫症,患者可能感覺畏寒怕冷、皮膚濕冷、四肢冰涼,不願起床,行走困難。老年人的體溫低於35℃超過24小時可能導致心跳驟停。
3.體溫低至32℃時,寒戰消失,患者進入昏睡狀態。
4.體溫降至28℃時,可能出現心室顫動,最終可能導致心臟停搏。
可見,體溫過低,對於健康的不利影響是不可輕視的。
體溫對人體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體溫的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而維持在36~37°C的適宜體溫有助於保護機體免受感染,幫助我們促進身體健康,實現長壽目標。
參考資料:
[1]《再也不是37℃,人類體溫普遍下降,體溫多少度才算健康?》.健康時報.2022-03-24
[2]《人類的體溫為何是37℃?》.湖北省計生協.2020-03-16
[3]《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我們正在變得「涼涼」?》.江蘇共青團.2020-03-01
[4]《人體溫度37℃已成為歷史!再涼下去真得「涼涼」了》.醫脈通.2021-10-0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