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諾娜母公司半年進帳20億,營收凈利雙增,獲客成本依舊高企

2022-08-30     AI財經社

原標題:薇諾娜母公司半年進帳20億,營收凈利雙增,獲客成本依舊高企

撰文 | 李丹

編輯 | 陳芳

頭部主播缺失,薇諾娜並非「毫髮無傷」。

8月28日晚,薇諾娜母公司貝泰妮公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半年業績。儘管貝泰妮在半年報中給出了營收凈利雙增長的亮眼成績,但拆解財報數據,其增長趨緩仍然可見一斑。

半年報數據顯示,過去6個月,貝泰妮錄得營業收入20.50億元,同比增長45.19%,營業利潤為4.67億元,同比增長47.06%,歸母凈利潤為3.95億元,同比增長49.06%。對於營收凈利雙增長,貝泰妮將其歸因為「銷售規模增加」。

事實上,過去半年,美妝行業整體承壓。同期,限額以上化妝品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跌2.5個百分點。618期間,天貓、京東、拼多多三大平台的美容護膚品類銷售額同比下滑約18.9%。

壓力分散到單個美妝企業身上。老牌日化企業如上海家化,上半年交出了營收同比下跌11.76%、凈利潤同比下降44.84%的成績單;靠線上渠道起家的水羊股份,給出了營收同比增長3.89%、凈利同比減少6.88%的成績。

從這個角度來看,貝泰妮過去半年的表現著實亮眼。但把半年數據分解為Q1和Q2業績,貝泰妮自身的困境也清晰可見。

2022年Q1,貝泰妮的營業收入為8.09億元,歸母凈利潤為1.46億元。2022年Q2,其營收為12.41億元,環比增長53.4%,歸母凈利潤為1.19億元,環比下跌18.5%。也就是說,單看過去三個月的成績,貝泰妮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導致其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之一在於獲客成本提升,銷售費用高企。2022年Q1,貝泰妮的銷售費用為3.88億元,2022年Q2,該項費用增至5.34億元,環比增加39.9%。

獲客成本高企,並非貝泰妮的新故事。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其總體獲客成本分別為2333.62萬元、5708.59萬元、11718.85 萬元和9731.01 萬元,獲客費用率分別為 5.73%、8.46%、9.99%及14.66%,呈快速增長的趨勢。

對此,貝泰妮在財報里提示,隨著潛在的網購用戶增量趨於穩定,網際網路流量紅利效應逐漸減弱,主要頭部電商平台的商家競爭日趨激烈,公域流量的獲客邊際效益有所下滑,導致公司在報告期內獲客成本快速增長。未來,如果公司不能及時開拓低成本的獲客渠道,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帶來不利影響。

事實上,儘管貝泰妮旗下的拳頭產品薇諾娜,早期靠醫院、連鎖藥房渠道建立了知名度,但真正讓其出圈的,還是李佳琦直播間。隨著李佳琦停播,薇諾娜的線上銷售也受到了波及。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6·18」大促期間,薇諾娜的特護霜銷售破億,「清透防曬乳」系列單品銷量超過100萬支。後者按照188元/支的原價來算,其銷售額在1.88億元以上。但即便如此,也無法和去年雙十一「單日預售突破7億元」的成績相提並論了。

缺乏頭部主播帶來的高曝光率和高成交額,再疊加國產美妝品牌普遍面臨的公域流量的獲客邊際效益遞減,未來,貝泰妮的經營業績仍面臨不小的挑戰。

與此同時,貝泰妮需要直面的另一個難題在於,「敏感肌」賽道新老選手的圍追堵截。

今年618期間,華熙生物旗下敏感肌產品米蓓爾就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不僅天貓旗艦店銷售額達到了薇諾娜的1/3,復購率也比薇諾娜高出了20%。同樣針對敏感肌的新晉國貨品牌Simpcare溪木源在618期間,全渠道GMV超過了1.4億元,同比增速為336%。

不止國產品牌,國際品牌也在相繼擠進敏感肌賽道,比如新加坡本土護膚品牌閱膚,資生堂旗下的敏感肌品牌安肌心語等。老外資品牌如雅漾,也在不斷探索新模式,開發新場景,如推出「AI+護膚」新模式。

面對新老對手,財報顯示,貝泰妮正在試圖兩條腿走路:其一,繼續深挖敏感肌賽道,以「薇諾娜」為核心,逐步向敏感性皮膚的防曬、美白、抗老等方向發展;其二,衍生出針對不同需求、不同年齡段的其他產品,如面向高端的「AOXMED 璦科縵」、面向兒童的「WINONA Baby」薇諾娜寶貝等等。

8月29日,貝泰妮股價高開3.48%,隨後震盪走低,收跌0.77%。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859cb1d3842d91174c32a13f79a2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