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習得性狀

2022-06-29     夜雨風

原標題:傳承習得性狀

後天性狀被定義為由於環境影響 而產生表型的特徵或性狀。後天性狀沒有編碼在個體的DNA中,因此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它們不能在繁殖過程中遺傳給後代。為了將特徵或性狀傳遞給下一代,它必須是個體基因型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它存在於他們的 DNA 中。

達爾文、拉馬克和後天特徵

Jean-Baptiste Lamarck錯誤地假設後天性狀確實可以從父母傳給後代,因此使後代更適合他們的環境或在某些方面更強壯。

查爾斯·達爾文最初在他的第一本通過自然選擇發表的進化論中採用了這個想法,但後來在有更多證據表明後天性狀沒有代代相傳時將其刪除。

獲得性狀的例子

後天性狀的一個例子是一個肌肉發達的健美運動員所生的後代。拉馬克認為,後代會自然而然地像父母一樣擁有更大的肌肉。然而,由於較大的肌肉是通過多年的訓練和環境影響後天習得的,所以大肌肉並沒有傳給後代。

遺傳特徵

遺傳學是對基因的研究,它解釋了眼睛顏色和某些遺傳條件等特徵如何從一代傳給下一代。父母通過基因傳遞將性狀傳給他們的孩子。 位於 染色體上並由DNA 組成的 基因包含 蛋白質 合成的特定指令。

一些疾病,如血友病,包含在染色體中並傳遞給後代。但這並不是說所有的疾病都會遺傳。例如,如果您的牙齒出現蛀牙,那您就不會遺傳給您的孩子。

性狀與進化的新研究

然而,最近的一些科學研究表明,拉馬克可能並非完全錯誤。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科學家發現,對特定病毒產生抗性的蛔蟲會將這種免疫力傳遞給後代,並持續好幾代人。

其他研究發現,母親也可能會遺傳後天性狀。二戰期間,荷蘭人遭受了毀滅性的饑荒。在此期間分娩的婦女所生的嬰兒更容易患上肥胖等代謝紊亂。研究表明,這些孩子的孩子也可能患有這些疾病。

因此,雖然大部分證據表明,肌肉和肥胖等後天性狀不是遺傳的,也不能遺傳給後代,但在某些情況下,這一原則已被推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853907629308e719a0035d12b672e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