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中東戰爭,1947年,老美為首的西方列國為了安置二戰後的猶太人,當然猶太人自己也有回到老家的這個意願,於是在老美等大佬的操作下,將巴勒斯坦地區一分為二,一半給猶太人建國,另一半留給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還給人家來了個推恩令,分做三份,完全被猶太地區分割開來,分別靠近黎巴嫩、約旦、埃及。
老美這麼搞,同屬穆斯林世界的阿拉伯國家表示了強烈不滿,埃及、約旦、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多國聯軍宣布對猶太人新建的以色列國進行聖戰,試圖將猶太人趕出中東。猶太人就像中國春秋時鄭莊公在位統治的鄭國一樣,依靠各種戰術謀略,以寡擊眾,各個擊破,以弱勝強,轉敗為勝,最終擊退了阿拉伯聯軍,保住了初生的以色列國。
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年,英法兩國為了趕在老美插手前,恢復二戰之前對中東地區的主導權,便慫恿以色列從親蘇聯的埃及政府手中奪取蘇伊士運河(運河貫通地中海與紅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色列人也想為自己有一個地接紅海的出海口,立馬與英法聯合突襲埃及,著名的以色列總理中東之狐沙龍就是這場戰爭的指揮官,戰爭當中埃及首都開羅與蘇伊士運河地區遭受了英法以聯軍的狂轟濫炸,傷亡和損失慘重,眼見蘇、美以阿拉伯世界將要干涉其中,英法趕緊收手,戰爭線束埃及依舊牢牢控制蘇伊士運河,但以色列也在附近占據了一處通往紅海的入海口。
第三次中東戰爭,1967年,埃及強權總統賽納爾以阿拉伯世界領袖的身份,接受了蘇聯龐大的援助,重新武裝了整個阿拉伯聯軍,同時封鎖了紅海與蘇伊士運河的每一個出海口,意圖將以色列徹底扼殺在阿拉伯人的重重包圍之中。
以色列為了自救,經過縝密的計劃和部署,決定孤注一擲,一次性出動了全部空中力量,對埃及尼羅河畔的所有空軍基地進行了摧滅性的打擊,這一戰當中埃及空軍全軍覆滅,甚至連一架軍機升空的機會都沒有,僅僅三天就全部成為了以色列空襲閃電戰中的炮灰,並且丟失了在亞洲部分的整個西奈半島。而後六天內,以色列又水陸並進,將前來馳援埃及的約旦、敘利亞等聯軍各個擊破,還奪取了約旦河西岸、戈蘭高地和聖城耶路撒冷,以色列領土擴大了一倍還不止,此一戰阿拉伯世界慘敗無遺,埃及總統悲憤填膺,不久一命嗚呼。
第四次中東戰爭,1973年,埃及為了重新樹立自己在阿拉伯世界的崇高威望,同時提振阿拉伯人的士氣,決定再一次糾集阿拉伯諸國對以色列用兵。戰爭一開始,埃及軍隊勢如破竹,以色列在節假日被打得措手不及,損失巨大,老美見以色列快頂不住了,決定把「一切能飛的玩意兒飛往以色列」。危機關頭,以色列還將「核王牌」暴露了出來(不是老美提供還會有誰?),才迫使阿拉伯世界同意與以色列和談休戰。但阿拉伯世界也看透了老美對中東地區的狼子野心,開始以重要能源石油作為籌碼,掐老美和西方的脖子。
第五次中東戰爭,1982年,埃及因以色列主動歸還西奈半島,便與以色列達成媾和,因此雙方都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此時阿拉伯世界內部也發生嚴重的分歧和矛盾,伊拉克與伊朗掀翻桌子打起了兩伊戰爭,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建立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組織,決定單槍匹馬與以色列抗爭到底。
巴解組織依靠游擊戰、運動戰、突襲、暗殺等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將以色列逼得焦頭爛額。以色列也對不斷對巴勒斯坦進行了殘忍的軍事報復,後來為了嚴重打擊巴解組織,還藉口對巴解支持者黎巴嫩發動了猛烈的攻擊,致使黎巴嫩在一周之內喪失了四分之一的國土。
經過六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國猶太人與巴勒斯坦、黎巴嫩、埃及、敘利亞、約旦等地阿拉伯人的恩怨卻終未消停。
趙武靈王造就強武趙國,長平之戰後依舊將星璀璨硬抗暴秦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