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個熱搜,看得我又心痛又氣憤:
#男童被逼吃糞便,其父4.5萬和解#
事情發生在山西介休,一名13歲男孩坐在地上,手裡拿著糞便,被人逼著吃進嘴裡後咳嗽乾嘔。
旁邊有人要求他「咽了」,怕他吐出來,不知用了什麼方式威脅他。
男孩嚇得連忙求饒,用顫抖恐懼的聲音說道:「不不不,不用,我吃……」
欺凌他的人,是3名未成年同齡人。
男孩父親發現後,就報了警。
警方通報稱,霸凌者系3名未成年人,已對其監護人「嚴厲批評教育」,並責令嚴加管教和賠禮道歉。
對方家長賠了4.5萬,雙方簽字「和解」。
不過,最新消息說,男孩父親稱,確實收到4.5萬,但否認和解:
「孩子現在這麼個情況,還能和解了?」
「當時是當時,以後是以後。」
是啊,男孩遭受的身心創傷,別說是4.5萬,就是45萬,450萬都無法抵消啊!
Part.1
未成年霸凌事件
層出不窮
逼人吃糞便,還一邊取樂一邊拍下視頻,上傳到網絡。
實在難以想像,3個十三四歲的未成年人,怎麼能惡劣到如此地步?
對一個同齡人,不光施行身體上的欺壓,還要進行人格侮辱,尊嚴踐踏,並以此為樂。
惡毒、變態之程度,令人髮指。
更加無法想像的是,被欺凌的那個孩子,在被逼迫的那一刻,是怎樣的恐懼、屈辱和絕望!
男孩的父親說,孩子回來後精神大受刺激,看上去痴痴呆呆的,還去了醫院接受治療。
男孩的舅媽說,孩子家境貧寒,父母老實沒什麼文化,也不知道如何給孩子撐腰。
未成年人霸凌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常見。
聯合國一項報告顯示:
全世界每3個學生中就有一個曾遭受過同學的欺凌。
據調查,校園暴力案件中:
11% 的受害人死亡,31% 重傷,38% 輕傷。
每當我看到這類事件,就忍不住會想:
- 如果是我的孩子遭受欺凌,我該怎麼辦?
- 我該怎麼教孩子去應對?
- 又該怎麼避免孩子被欺凌?
Part.2
父母該出手時
就不要手軟
作為父母,在知道孩子被欺負的那一刻,就要堅定地為孩子撐腰、討公道。
網上有位媽媽的做法,就很解氣。
有一天,她發現家裡少了300塊錢,她想到可能跟孩子有關。
於是,她就開始試探,第二天晚上,故意又在桌子上放了50元錢。
孩子上學後,這50塊錢也不翼而飛。
下午孩子放學後,她一問才知道,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收錢」了。
而且對方變本加厲,要求明天帶來100元。
孩子這是明擺著被霸凌了啊,怎麼辦呢?
這位媽媽接下來的做法,令人稱嘆。
她先讓孩子拿了100元到學校,待霸凌者索取之後,她直接帶著警察,來到學校處理。
一開始,那兩個霸凌孩子還撒謊不肯承認,在警察的追問下才吞吐是主動要錢的,且要了四次。
霸凌方的兩個家長來了後,不僅沒抱歉,還讓她的孩子不要亂講。
這句話徹底激怒了這位媽媽,她直言:
「我現在在給你的孩子機會,如果你們不要的話,我就直接報告教育局,聯繫媒體把事情鬧大。」
狠話一撂,那邊的家長態度瞬間轉變,道歉服軟了。
這位媽媽緊接著,給出兩個選項:
1.在教室當著學生、校長、老師的面,帶著各自小孩鞠躬給我的孩子道歉和保證;
2.到你們兩個人家裡拉橫幅,讓周圍鄰居了解孩子的德行。
那邊的家長選擇了第一項,這位媽媽全程錄像。
事情到此,圓滿解決。
從那以後,孩子放學回來心情都很高興,說話都帶著笑。
這一經歷,讓媽媽和孩子的關係更近一步。
作為父母,在孩子遭受霸凌的時候,千萬不要只圖大度和省事兒,就勸孩子忍讓。
該出手的時候就出手,該下場開撕的時候,就不要手軟。
著名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說:
「一定要重視孩子受欺負的問題……要讓孩子知道,保護他是你作為父母的重要任務。」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
爸爸媽媽會堅定地和他站在一起,為他撐腰。
Part.3
怎樣讓孩子避免被欺凌
首先,教孩子守護自己的身體邊界
什麼樣的孩子不容易受欺負?
懂得守護身體邊界的孩子,底線不會被輕易觸碰。
教育學博士凱薩琳·迪皮諾在《藍芝士嘴,臭汗腳》一書寫過這樣一件事:
史蒂夫曾被同學格斯欺負和打壓,父母教他用強有力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守住身體的邊界不被侵犯。
當史蒂夫被格斯故意一下又一下敲打後背時,他大聲呵斥道「住手」。
這句話立馬引起老師的注意,格斯被成功呵退。
心理學上有個觀點:
懂得拒絕別人不合理的要求,就是保護自己的個人的邊界。
這個邊界既包括身體的邊界,也包括情感和精神的界限。
其次,第一次就要明確說不!
對方第一次越界,就要把這個苗頭扼殺在搖籃里!
明確說不、勇敢反擊!
明明白白告訴別人我的底線在哪兒,不要隨便碰,碰了後果很嚴重。
欺負人,本來就是件試探原則的事。
今天推一下不反擊,明天可能會打一拳。
所以,要告訴孩子,第一次遇見讓自己難受的事,就要勇敢說出「不行」,直接亮出底線,不必討好任何人。
第三,教孩子學會搜集證據
告訴孩子,被霸凌時該怎麼反抗,怎麼保留證據,比如錄音或錄像。
- 需要注意的是,要讓孩子知道,當寡不敵眾時,不要逞能,要擇機逃跑、呼救。
如果霸凌已經發生,傷害已經形成,又該如何解決呢?
Part.4
正確干預
事情發生後,一定要告訴孩子這不是他的錯。
在傾聽孩子解釋,了解事情原委之後,告訴孩子,被欺凌不是他的錯。
接下來,跟孩子一起勇敢面對和解決問題。
第一步,第一時間聯繫學校
儘快向學校反映情況,並督促其出具調查結果。
同時也進一步了解情況:
施暴者的父母是否知情?
有沒有其他孩子也被欺凌?
第二步,陪同孩子指認霸凌者。
當著學校、對方家長的面,擺出證據,要求學校、霸凌者及其父母做出表態和承諾。
第三步,報警。
對方可能會說只是孩子之間鬧著玩,那我們也要堅定地告訴警察:
就算孩子沒有明顯外傷,但受到了對方的隨意辱罵、誹謗和毆打,依據法律規定,已經涉嫌尋釁滋事,堅決要求追究他的法律責任。
16歲以下雖然追究不了刑事責任,但可以追究治安責任。
只要一立案,對方就會有前科,有違法記錄。
在警察的見證下,再要求對方家長出具保證書,保證不再有類似情況發生,一旦違反,願意接受法律制裁。
口頭道歉,無關痛癢,只有讓霸凌者真正感到害怕,才不敢有下一次。
第四步,轉學
如果事態特別嚴重,給孩子造成嚴重心理創傷,或者事情一直得不到合理妥善解決,那麼可以考慮給孩子轉學。
必要時,記得帶孩子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平時也要隨時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及時識別出孩子的求救信號。
當孩子出現嚴重牴觸上學、性格大變、情緒持續低落等異常時,耐心引導孩子說出原委。
最重要的是,要堅定不移地站在孩子這邊,給他支持和幫助,成為孩子最堅實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