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健身達人跑步時胸悶,竟是胸腔里長了罕見腫瘤,長征醫院成功為其摘除

2024-10-31     上觀新聞

50歲的黃先生身體向來很好,經常健身,每天跑步5公里也不在話下。但近日他發現跑步時體力大不如前,跑一會兒就感到胸悶氣促。剛開始他還不以為然,以為是勞累所致,之後症狀逐漸加重,活動後胸口像壓了塊石頭,連走路都感到氣喘不適。

黃先生在當地醫院檢查發現,他的縱隔里長了個腫瘤,直徑竟已有20厘米。他去了當地醫院,也跑了上海多家三級醫院,均因腫瘤體積巨大、位置兇險而被判定無法切除。

走投無路之時,經人推薦,黃先生來到上海長征醫院胸外科。入院後,黃先生經檢查證實了腫瘤為惡性程度最高的胸腺鱗狀細胞癌。「對於重要血管、神經受侵的巨大胸腺腫瘤,僅能做到腫瘤部分切除的減瘤手術,達不到根治性切除的治療效果。黃先生體內如此罕見的巨大腫瘤,直接手術凶多吉少。」胸外科醫生吳彬說,他們為黃先生制定了「先化療後手術」的治療方案,目的是控制腫瘤全身播散,縮小病灶後再進行根治切除。

兩個療程化療後,腫瘤縮小至13厘米左右。第三個療程後,腫瘤沒有繼續縮小,化療毒副反應出現了累積效應,不適合繼續化療,手術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吳彬介紹,擺在醫生面前有幾大難點:首先上腔靜脈與無名靜脈切除後,為維持患者上半身血流迴路,需要架設人工血管,但血管橋架設在哪兩端,架設幾根才能滿足血液回流要求?其次,如果腫瘤累及大動脈根部,則需要術中採用心臟停跳、體外循環對累及的動脈進行切除和修補。再次,顱內靜脈壓升高的生理可承受極限是多少,能否保留一根膈神經來保證滿足生理要求的自主呼吸?此外,腫瘤若已經長入心包累及上腔靜脈與右心房交界處,切除上腔靜脈及部分右心房壁是否會影響竇房結功能?

術中,手術團隊欣喜地發現,預先阻斷任意一側無名靜脈,僅保留另一側無名靜脈,並未對顱內靜脈壓及神經功能造成影響,這就意味著,切除靜脈之後的搭橋手術可以在心臟不停跳的狀態下完成,避免了體外循環操作的手術創傷及全身抗凝對機體的影響,縮短麻醉時間的同時降低了麻醉的風險;另外,腫瘤僅累及右側膈神經,左側神經完好,這就為完整切除腫瘤添上了最後一塊拼圖。

探查結果讓醫生們鬆了一口氣,但摘除腫塊依舊是高難度的技術活兒。歷時7個小時,這台高難度的切除手術終於成功完成。術後第二天,黃先生即下床活動,術後6天康復出院。

吳彬介紹,胸腺腫瘤是一種隱匿性很強的腫瘤,特別是胸腺癌,侵襲性強,惡性程度高。早期沒有任何症狀,出現侵襲或壓迫症狀時,腫瘤已體積巨大,失去手術機會。姑息性手術或放化療僅能實現患者短期生存。堅持體檢,做到早發現早處置是治療關鍵。早期腫瘤手術難度小,通過微創胸腔鏡手術就可以達到根治目的,而且效果良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72da1cc50bbab276eb6df414133b1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