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MR也在布局的冥想能否成為下一個殺手級應用場景?

2023-06-01     VR陀螺

原標題:蘋果MR也在布局的冥想能否成為下一個殺手級應用場景?

文/VR陀螺 萬里

蘋果將在6月WWDC大會上推出其首款頭顯產品無疑是近期XR市場上的最大看點。

據一些海外平台爆料,該設備不僅硬體性能強悍,在軟體生態方面它也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如可安裝iPad應用程式、內置3D版FaceTime通話等。在健康方面,蘋果還在著手於為產品開發VR鍛鍊以及VR冥想服務。

伴隨蘋果新頭顯發布的契機,VR冥想市場能否迎來新篇章?

蘋果新頭顯概念圖,圖源:網絡

市場處於快速增長期

VR冥想仍為「小眾」體驗

根據百度百科信息,冥想(meditation)是國外翻譯過來的一個單詞,在英文里,它指的是禪修的意思,是瑜伽實現入定的一項技法和途徑,把心、意、靈完全專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終目的在於把人引導到解脫的境界。近年來一些調查研究表明,冥想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們的緊張、抑鬱以及焦慮等負面情緒。

隨著目前生活節奏的加快,加上近年來新冠疫情、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越來越多人患上了焦慮等心理疾病。去年世衛組織所發布的《世界精神衛生報告》指出,世界上約有八分之一的人患有精神障礙,無論男性女性,焦慮症和抑鬱症是最常見的精神障礙。

面對這些林林總總的心理疾病,除了自我調適外,越來越多人開始尋求醫療診斷、心理諮詢等更為專業的服務,冥想作為心理健康市場的一個分支,近年來也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發展。據Data Bridge Market Research發布的有關「全球冥想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全球冥想市場預計將在2022年-2029年以18.5%的CAGR增長,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52.95億美元增加至205.32億美元。

圖源:頭豹研究院

如果進一步細分,冥想市場又涵蓋了冥想訓練課程、手機/VR冥想APP、文創周邊等產品以及服務。冥想市場有幾個比較明顯的特點,一是國內的發展要「慢半拍」,從一些數據來看,中國的冥想用戶規模為1220萬,不及美國的3790萬。冥想在美國有40餘年的發展歷史,各種線下與線上商業模式探索都已經比較完備。FLOW冥想創始人吳瓚指出,國內與美國的冥想市場,就像是藍海與紅海市場的區別。

第二點,VR冥想仍處於新興發展期。據有關數據顯示,在北美單純冥想類APP應用程式就已經超過了1000款。相比之下,VR冥想類應用仍不算多。如果以「meditation」作為關鍵詞分別在SteamVR、Sidequest、Quest Store、Viveport這幾大VR應用平台進行粗略搜索,呈現的軟體條數分別為109、157、13和47(未考慮到去重等因素)。再從國內主流應用市場來看,「VR冥想」相關應用程式則更為稀缺。

圖源:PICO應用商店

如果以手機APP和VR冥想中的頭部應用程式做對比,其實也不難發現其中差異。手機端的頭部應用Calm成立於2012年,至今共計獲得了2.18億美元融資,估值最高曾達到了20億美元,年收入可達8000萬美元以上,2021年,它的下載量突破了一億。VR冥想頭部應用之一Tripp的開發商成立於2017年,目前一共完成了4輪融資,融資總額共計達到了2630萬美元,用戶超過了750萬。無論是從發展時間,用戶數量,又或者是營收估值來看,VR冥想相較於主流的APP市場仍有較為明顯的差距。當然,其背後也能反映出元宇宙與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差距。

VR冥想相關應用程式,圖源:SideQuest

注重視覺化以及交互特性

VR冥想玩法解讀

眾所周知,VR具備沉浸、多維交互等特點,除遊戲觀影外,市場上還出現了一些結合了VR技術的心理健康相關研究。其中比較典型的是VR暴露療法,即通過在VR中設計逼真的場景,如高台、公共場合等,用戶通過暴露在此類環境中從而實現對恐高、社恐一類的心理疾病的治療。而VR冥想類應用也很好利用了VR的這些特性。

以Tripp這款應用為例,陀螺君體驗了其免費演示版本,發現裡面大體上分為了3個場景:呼吸法、提升專注力以及VR輔助幻覺療法。

對於很多人而言,冥想這一項活動其實不乏「玄學」的成分,在打坐姿勢以及呼吸等細節方面可能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摸索以及適應才能實現入門。常見的冥想類APP會通過科普文章、音頻旁白等方式引導用戶把握合適的訓練節奏。

Tripp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把整個呼吸訓練過程實現了可視化。從下圖可以看到,應用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平靜的呼吸訓練環境,除了聲音引導外,用戶在吸氣過程中可以看到相應的光束隨之進入你的鼻腔,而光束又會隨著呼氣飄散開來。這種視覺形式比單純的數節拍要形象得多。

圖源:Tripp

此外,Tripp裡面還內置了一款風箏「跑酷」類小遊戲,用戶需要通過運動頭部以控制風箏的移動軌跡,進而實現金幣的收集以及躲避障礙。與一般的競技挑戰類遊戲不同,這款遊戲的節奏非常舒緩,裡面全程不需要用到手柄,並且也沒有得分以及排名系統。Tripp團隊認為通過這類小遊戲有助於提升專注力,陀螺君在有限的體驗中對於專注力是否提升並無明顯感受,但精神始終處於一种放松和舒緩狀態。

用頭控制風箏移動,圖源:VR陀螺

Tripp專門為冥想開發了一系列製作精美的3D CG動畫背景,戴上頭顯時,用戶能很明顯感知到進入了某個神秘的未知世界。背景時而變換成旋轉變幻的萬花筒,時而仿佛被瘴氣籠罩。有用戶評論指出,這種感覺就如同吃了致幻蘑菇一般。

Tripp稱裡面結合使用了VR輔助幻覺療法,所謂VR輔助幻覺療法,指的是通過頭顯人為呈現迷幻的視覺、聲音和交互,從而幫助用戶治療藥物濫用障礙、焦慮、疼痛和抑鬱等問題。

Tripp應用截圖,圖源:VR陀螺

當然,也有一些VR冥想應用更傾向於為用戶打造真實的環境。如Guided Meditation VR、DeepStates VR等應用裡面內置了戈壁、荒漠和星空等高清仿真全景動畫,用戶戴上頭顯時就能在絕美的景色中打坐放空自我。

圖源:Guided Meditation VR

除Tripp以外,陀螺君還體驗了Quest Store上的Maloka以及hoame兩款應用,這幾款應用在玩法設計上有不小差異。如Maloka除了冥想以外,還結合了養成相關的玩法。在進入應用前,用戶需要創建一個虛擬寵物角色以及個人虛擬空間,當用戶在裡面完成冥想訓練後,便會獲得相應的道具獎勵,而這些道具可以用於激勵寵物成長以及點綴個人虛擬空間。而有關冥想部分,裡面提供了由Deepak Chopra博士等知名冥想教練所開發的多款指導課程。

Maloka應用截圖,圖源:Quest Store

另一款名為hoame的應用,它由多倫多最大的現代冥想工作室Hoame所開發,裡面主打真人引導訓練,呈現形式為360°全景視頻,導師在裡面授課,學員需要跟隨導師的步伐完成一整套冥想訓練。在訓練時長上,hoame的訓練有些長達半小時,而前面所提到的Tripp或者Maloka主要提供的是10分鐘以內的碎片化訓練。

圖源:VR陀螺

對環境與設備要求不高

冥想是VR健康應用的有效補充

目前已經有不少專門針對冥想的調查研究,如ResearchGate平台的一份題為《虛擬現實正念干預對青少年注意力和工作記憶的影響》的研究指出,正念冥想有利於改善工作記憶、注意力,並減少焦慮和抑鬱症狀等。frontiers網站的一份《膈肌呼吸對健康成人注意力、負面情緒和壓力的影響》調查顯示冥想的呼吸法能降低皮質醇並且讓人保持平靜。

當然,也曾經有《Mind the Hype: A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Prescriptive Agenda for Research on Mindfulness and Meditation》等學術文章指出,目前很多關於冥想療效的研究,其實缺乏對照組,而冥想對某類病人或某類精神症疾病及身心障礙具有療效的這一結論,仍需大量的科學研究及臨床依據。

對於VR冥想的作用,陀螺君分別查看了Tripp、Guided Meditation VR等幾款應用的評分情況。其中在Quest Store中綜合表現最好的是Tripp,它的評分為4.1(5分制),點評數量達到了1582次。而表現相對不佳的為hoame,它的評分為3.1(5分制),點評數量為91。

在這些正面評論中,其實能看到很多VR冥想能改善心理狀態的例子,如有人指出他通過VR冥想產生了「難以想像」的平靜,也有人認為它有效緩解了其PTSD心理疾病的困擾。值得一提的是,VR冥想類應用的負面評論多集中在冥想項目偏少、軟體在頭顯上運行不佳等,而真正關於「VR冥想沒用」一類的評價並不多見。

圖源:Quest Store

在Tripp創始人Nanea Reeves看來,VR冥想其實是常見冥想APP的一大升維,「傳統冥想有點像讀一本關於珠穆朗瑪峰的書,而VR冥想就像站在珠穆朗瑪峰上,感受每一點體驗。VR冥想對耳朵、眼睛和大腦來說都是一種驚人的感官體驗。」

而多倫多大學臨床心理學家Zindel Segal則把VR冥想分為了兩大階段:第一階段中VR有助於讓內心快速平靜下來,但是VR中豐富的視覺體驗其實阻礙了冥想中的第二階段:即探索自己的思想本身。

在陀螺君看來,VR冥想其實是一個比較有潛力且亟待挖掘的應用場景。去年各大VR終端廠商開始在健康領域發力,如PICO專門針對健身領域引入了《多合一夏季運動VR》、《萊美搏擊》、《Creed:榮耀擂台》等多款應用,並且為系統打造了體能檢測平台CalSense。

不過部分人對於VR健身類APP接受度並不高,主要原因是如今的頭顯形態仍較為笨重,且在相對激烈的運動場景下,VR的封閉空間會給人帶來不安全感。相反,由於冥想是一個比較靜態的運動,它對於頭顯重量、場地要求等問題並沒那麼苛刻。

圖源:Tripp

在定價方面,目前大多數VR冥想應用採用了訂閱制的付費模式,其中Tripp裡面包含了7.99美元/月、29.99美元/年以及79.99美元買斷3種套餐。開通付費項目後,用戶在裡面可以進一步體驗多種冥想課程以及定製化服務。hoame裡面則包含了9.99美元/月、52.99美元/6月以及81.99美元/年三種方案,付費會員能進一步享受工作室的每日直播課程、呼吸訓練、活動研討會等額外服務。

目前用戶對於冥想的接受度日益提高,如國內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線下冥想工作室,它們的課程定價在幾十到上百元不等。而潮汐、Flow冥想等主流冥想APP,也推出了相應的包月付費套餐。隨著未來進一步發展,相信VR冥想也能挖掘出相對不錯的盈利模式。

此前HTC推出其VR眼鏡Vive Flow,它所瞄準的一大場景便是健康與冥想。無獨有偶,近日Meta公布了與BMW合作的有關VR/AR上車的最新研究,在Meta的設想中,VR/AR除了能給乘客提供觀影、遊戲、生產力等服務外,冥想也是值得挖掘的場景一環。

對於蘋果而言,它將瞄準VR冥想其實也有跡可循。早在2016年的iOS 10發布時,裡面的健康APP便加入了「正念訓練」一大板塊。近日外媒報道,在蘋果的新頭顯項目中,高管之一Jeff Norris致力於為蘋果新頭顯尋找殺手級應用場景,而在他看來,冥想與視頻會議和遠程協同將會是蘋果設備的主要賣點。

我們可以期待一番,隨著用戶對於健康意識的增強,以及VR得天獨厚的沉浸式體驗優勢,冥想或許會作為頭顯的核心應用場景,取得進一步的發展以及繁榮。

圖源:HTC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706dd2b97bf2082391fa95388964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