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迅征
2021年在「三條紅線」政策及市場環境變化的背景下,房地產企業步入 「青銅時代」。這也意味著,房地產企業的分化即將拉大。
眼下,房地產行業開始進入精細化管理時代。在此背景下,房地產企業重構自身的管理體系尤為重要。目前,數字化與科技創新成為房地產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議題。
其中,龍光控股集團(以下簡稱「龍光」)率先開啟數字化轉型之路,以數字化運營為推進器,以數字化財務為驅動器,通過打造數字化「三部曲」,突破企業價值增長的「天花板」,助推房地產行業數字化轉型。
2021年,龍光共上線63個系統,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其他企業兩三年才能完成的數字化內容,上線速度創造了地產行業數字化新高度。
緊握數字化轉型機遇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在產業界的深入推進,通過數字化提升企業管理和經營效率已經成為共識,房地產行業也是如此。
「當前,房地產行業數字化飛速發展,房企將數字化作為提高核心競爭優勢的重要籌碼,紛紛加大數字化投入,尤其是一些局部領域的數字化正向縱深發展。」龍光首席信息官補聲東表示。
然而,要想真正釋放數據動能,實現數字化轉型目標,房企還需掌握全量數據、構建大數據基礎。在目前的房地產數字化階段,數據煙囪林立仍然是亟待破解的難題之一。
為了解決數據產生階段存在諸多盲區、數據拉通程度非常有限,數據滯留和流失造成驅動力減弱等問題。
補聲東提出,數字化轉型需要從數據管理開始。他認為,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普遍遇到缺乏高質量的數據、缺乏適用的技術架構、缺乏專業的人才和技能等挑戰。如果缺乏數據治理,企業便難以進行及時的決策、有效的業務管控以及獲得準確的信息。數據管理就是幫助企業掌握及時、準確和完整的信息。
在具體的操作環節上,龍光數據化管理的建設既要「立竿見影」,也要「詩和遠方」;既要考慮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又要自下而上進行前瞻性對照。若只進行數據資產化,但無法將數據可視化,企業的數據價值就無法得到釋放。因此,龍光需要通過建立「管理駕駛艙」、報告平台、報表中心等來匯聚數據勢能,賦能企業實現價值增長。
目前,龍光數字化建設以業務全面線上化為目標,實現數據全面拉通,並利用「管理駕駛艙」、中台等系統進行業務管理和輔助決策。在目標引領下,龍光在企業經營管理、建築施工、產品創新、智能家居、智慧社區等多個領域,已經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和數字化建設,在建立數字化思維、組織中台重構、數字化運營、AI營銷智能化以及通過BIM提高生產力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
以「龍光寶」線上營銷平台為例,全民經紀人創造收入89億元,累計拓客近115萬人,預計三年拓客成本可節省10.68億元。
擁抱變化,打造數字化三部曲
業內專業人士分析,隨著房地產行業逐步進入精細化管理時代,房企需要在業務運營、產品打造、財務管理等方面具備更加精細化的管理能力。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龍光正以精細化管理提升經營效率,積極推進數字化建設,通過對企業全面、系統的數字化重塑,助力企業智慧化升級,實現提效降本、輔助決策及業務賦能,打造面向未來的智慧企業。
首先,龍光全面拉通三大數據。2021年7-8月,龍光在營銷模塊上形成了大數據的聯動,讓多個平台的營銷數據形成統一標準,實現營銷數據在人力、財務、運營和營銷各個條線全面拉通。在此基礎上,實現在線營銷數據自動化,從而便於營銷人員更準確地分析在線營銷結果。
2021年9月,龍光將各個部門的供應數據、銷售數據和存貨數據全面拉通。在此基礎上,未來可以實現盈利預測自動化和動態測試,並實時計算出公司的整體投資回報率(ROI)情況。
除此之外,還有財務數據的全面拉通。例如,龍光的採購都以戰略採購為主,通過拉通應付帳款數據,集團可以實時掌握與全國供應商的合同簽署和支付情況,理清應付與實付情況,避免債務糾紛,維持與供應商之間的信任關係。
全面拉通三大數據後,龍光將目光瞄準數字化運營領域,通過數字化運營助力業務領域。
房地產行業的數字化往往始於信息化系統搭建,但僅僅於此還不夠。房企需要更進一步,通過業務線上化收集全量數據,再依靠大數據分析進行數字化運營,解決業務發展中的一些問題。因此,龍光數字化建設的第二步是通過數字化獲取管理紅利。其中的關鍵在於,一是通過數據發現問題;二是通過數據分析問題;三是通過數據解決問題;四是通過數據校驗問題解決的效果。從而形成數字化運營的閉環,真正讓每個員工逐步建立數字化運營的意識和思維,讓每個部門培養用數據進行決策的習慣。各部門反饋良好,在2021年數字線上調研用戶滿意度穩定維持在85分以上,較過往提升了15%。
此外,龍光還對數據進行深度挖掘,通過大數據和AI技術提升生產力。具體的做法是通過AI模型分析數據之間的關聯,挖掘數據的業務價值,進行原因挖掘、趨勢預測等,輔助業務決策。例如,將業務運營環節抽象成一個個模型,再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幫助每一個項目組進行工期調整、成本調整、銷售流量調整以及銷售價格調整。最終將這種決策模式從經營管理上升到商業邏輯的調整中,從而獲得市場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