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 92,955,820 英里(149,597,890 公里),是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最獨特的行星之一。它形成於大約 4.5 到 46 億年前,是已知的唯一可以維持生命的行星。這是因為它的大氣成分和物理特性(例如地球上 70.8% 以上的水存在)等因素使生命得以繁衍生息。
然而,地球也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是最大的類地行星(表面有一層薄薄的岩石,而不是那些主要由木星或土星等氣體組成的行星)基於它的質量、密度和直徑。地球也是整個太陽系中的第五大行星。
地球的大小
作為最大的類地行星,地球的估計質量為 5.9736 × 10 24 kg。它的體積也是這些行星中最大的,為 108.321 × 10 10 km 3。
此外,地球是類地行星中密度最大的,因為它由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地殼是這些層中最薄的一層,而地幔占地球體積的 84%,在地表以下延伸 1,800 英里(2,900 公里)。然而,使地球成為這些行星中密度最大的是它的核心。它是唯一一顆擁有液態外核的類地行星,外核圍繞著一個堅固、緻密的內核。地球的平均密度為 5515 × 10 kg/m 3。火星是密度最小的類地行星,其密度僅為地球的 70% 左右。
根據周長和直徑,地球也被歸類為最大的類地行星。在赤道,地球的周長為 24,901.55 英里(40,075.16 公里)。它在北極和南極之間稍小,為 24,859.82 英里(40,008 公里)。地球兩極的直徑為 7,899.80 英里(12,713.5 公里),而赤道的直徑為 7,926.28 英里(12,756.1 公里)。相比之下,地球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徑為 88,846 英里(142,984 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