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降價月銷一萬三:不求賺錢,只求活路

2023-07-14   鋅財經

文/路世明

編輯/大風

在「鬼門關」逛了一遭之後,最近的零跑似乎又「支棱」起來了。

根據零跑汽車官方發布數據,其6月整體交付創下歷史新高,達13209輛,同環比均提升。為了慶祝這一喜人成績,零跑還發布了一段標題為「這不是6月交付量海報」的感言,講了講「心裡話」。

縱覽全文,零跑的大意就是:「我們從來都不玩虛的,就是埋頭搞技術、搞產品。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在終於得到了大家的認可,6月份賣得很不錯。不過現在市場競爭壓力還是很大,我們還得再努力努力,爭取讓更多的人來買。」

全文如下:

來源:零跑汽車

標新立異、言簡意賅、謙而不虛、驕而不躁,零跑的一番感言頗有水平,但事實果真如其所言嗎?

講銷量,零跑的回暖靠的是「降價」二字;講技術,零跑所謂的「全棧自研」飽含水分;講產品,零跑的車型「質量堪憂」。再加上為了「省錢」而各種減配,以及投訴量的不斷攀升......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零跑的「心裡話」都顯得太不真實。

持續虧損八年,手握不足百億,一個越來越「虛」的車企,又能跑多遠呢?

降價促銷量,只為求生存

前兩天,一汽、上汽、特斯拉、比亞迪、蔚來、理想等16家車企共聚一堂,破天荒地簽了一份《汽車行業維護公平市場秩序承諾書》,承諾書中規定「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因此該承諾書也被市場普遍看作「價格戰」熄火的標誌。

雖然僅僅兩天後,中汽協就以「有違《反壟斷法》精神」的理由,刪除了承諾書中涉及「價格」的條款,但是從簽署承諾書的車企名單里,也能看出個一二三。

就比如,這份名單里並沒有6月新勢力銷量榜的「老二」——零跑汽車。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因為零跑的體量太小,還不夠資格上談判桌,這並不無道理。不過在鋅財經看來,零跑之所以沒有參與,是因為其本身就是「價格戰」的重度參與者、受益者,一旦簽署且生效,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零跑很可能會成為首批「下線」的新勢力車企。

產品賣得好,怕是只有傻子才會主動降價。零跑之所以參與價格戰,不過是為了求得一線生機。

年初特斯拉引發價格戰之後,國內新勢力銷量普遍大跌,其中零跑最為明顯。據歷史數據,其1月份只賣出了1139台,同比環比大跌均超80%,到了2月份,銷量依然低迷,僅有3100多輛。

銷量一直是保證車企現金流的核心,尤其對於手頭「拮据」的新勢力車企而言,銷量的重要性要高於一切。為了不成為「價格戰」中的亡魂,零跑選擇了「加入」。

3月初,在2023新品發布會上,零跑將全系車型價格進行了大幅度的下調。

其中,微型車T03的售價調低至5.99萬元起,中型SUV零跑C11和中大型轎車零跑C01的入門指導價均調低至14.98萬元。要知道2022款零跑T03的起售價高達8.25萬元,而老款零跑C11和零跑C01的起售價分別為18.58萬元和19.38萬元。

零跑C11 來源:零跑汽車官網

儘管零跑的做法遭到了不少「同行」的鄙夷,但消費者信奉的永遠是「20萬的c6老氣橫秋,12萬的c6成熟穩重」。零跑自3月之後,銷量迎來了大幅增長:3月6172輛、4月8726輛、5月12058輛、6月13209輛。

不求賺錢,只求生存,零跑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但又能降多久呢?

隨著銷量的攀升,零跑的虧損也在持續擴大。而根據零跑2023年一季度財報可知,其一季度虧損11.33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等總計88.8億。這點錢,根本經不起零跑再這樣「燒」下去。

可如果零跑停止降價,「性價比」優勢又會消失,消費者關注度會迅速降低,銷量將再次陷入低谷。並且,消費者會形成刻板印象,日後「緩過勁」來,想要「漲價」謀求利潤,只會比「登天」還難。

廣汽董事長曾慶洪曾表示:「想死的企業就早點降價」,零跑是否會成為這句話的第一位驗證者呢?

全棧帶水分,引資搞噱頭

銷量靠的是產品力,產品力則來源於技術力。零跑近幾年一直強調自己是「全棧自研」,也就是所有技術都不依賴別人,全都是自己研發。

鋅財經發現,一位零跑的銷售人員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圖,從技術研發層面和比亞迪、特斯拉、蔚小理進行對比。圖片顯示,除了電芯一項之外,包括電池包、電池、電機、電控、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多項技術領域均為「自研」。而反觀圖中的比亞迪及特斯拉,仍有攝像頭、雷達兩項為「合作」。

來源:零跑汽車銷售朋友圈

該銷售人員還特意強調到:「全域自研硬實力」。「圖里圖外」無不體現著零跑在「技術」層面的認真與強悍。

不可否認,全棧自研的好處很明顯,不僅能擺脫「大廠」對其軟體與硬體層面的供應控制,從而對自家的生產研發成本進行控制,還能對旗下產品進行快速疊代,但零跑的「全棧自研」真的就很強嗎?

如果將各個層面的技術表現進行一一對比,那顯然不太現實。不過,研發投入倒是一個不錯的角度。

眾所周知,前沿技術領域的突破,往往意味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根據零跑上市前的招股書以及上市後的財報可知,其2019年到2022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分別為3.58億元、2.89億元、7.40億元、14.11億元,四年合計約30億元。

反觀小鵬、蔚來、理想,僅2021年度研發費用支出就分別高達41.1億元、45.97億元與32.9億元。

再從專利數量來看,據天眼查顯示,截止7月11日,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利信息為2004條,而廣州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的為2946條。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利信息 來源:天眼查

此外,截至2023年初,蔚來汽車的專利量更是達到了5178件,數量排名全球第七。更不用提被哪來做「比較」的比亞迪和特斯拉了,後者在研發上投入的金額以及所獲專利數量,是零跑的數倍之多。

對於技術不能唯「結果論」,只是零跑的所謂全棧自研,含有太多水分。比如零跑在去年推出的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並非是將電芯直接集成到整車底盤上,而是將電池模組集成到底盤上,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CTC。

投入小,專利少,水分大,可零跑為什麼就在技術層面這麼「自信」呢?道理很簡單,一方面,零跑的「全棧自研」能向消費者表達「我是一個技術男」,以此來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另一方面,也能憑著這樣一個標籤在資本市場給自己「貼金」。畢竟向資本市場要錢,不得一個合適的噱頭嗎?即便技術研發是個「無底洞」,但同時也能看作成「核心競爭力」,用來圈錢還是很不錯的一個藉口。

降價先減配,質量投訴多

前文說到,零跑如今是賣一輛虧一輛,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再加上瘋狂降價以及現金拮据,這種境地讓零跑不得不「精打細算」,遵循「能省盡省」的原則,即便是「減配」。

鋅財經在黑貓投訴平台發現,自3月份大降價之後,有不少消費者表示零跑汽車降價後存有減配行為。

例如「零跑C11 23款舒享版車型,偷偷減配,未提前告知客戶,零跑公司涉嫌欺詐。」「零跑客戶虛假宣傳,嚴重減配,實車與宣傳及試駕車不符」「零跑汽車偷偷減配,實際交付到手中的車型和官方公告的配置不一樣,車機內存128縮減到64g,檔位燈,化妝燈,開關燈等等一些配置隱瞞偷減,涉嫌欺詐。要求退訂或者按照公告的配置交付。」

也有業內人士將2023款C11純電版入門款與2020年12月發布的入門款進行了對比,雖然新款比老款降低了4000元,但用戶卻損失了超過30個以往強調豪華、智能、舒適的配置。

比如,電池容量縮小了超過7度,而且從三元鋰電池換上了成本更低的磷酸鐵鋰電池;再比如,與智能駕駛相關的傳感器數量從以前的28個驟降至只有10個,這導致多個智能駕駛功能消失。

來源:鈦媒體

此外,最高配的性能版雖然從漲價後的23.58萬元,降到現在的21.98萬元,看似降價1.6萬元,但實際上卻減配了可開啟全景天窗、無鑰匙進入等豪華且便利的配置。如果想要享受全配待遇,那麼需要花費額外的2萬元,而此前的版本則需要花費1.5萬元。

遵循「能省盡省」的精神,零跑的產品質量「自然」地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根據黑貓平台數據,零跑汽車5月投訴量激增,較4月份23起增長107起,投訴問題涉及電池充電故障、新車多次維修、倒車影像黑屏等多種質量問題。從銷量投訴比來看,零跑為1.08%,遠高於銷量約為其10倍的比亞迪。

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曾表示:「預計當公司銷量達到50萬輛時,可通過規模效應來實現毛利率轉正。未來,零跑汽車會維持成本定價的策略,相較高毛利率水平,現階段的零跑汽車會更注重銷量水平。」

令人懷疑的是,憑藉飽含水分的技術和令人頭痛的產品,零跑真能撐到賣夠50萬輛車的時候嗎?